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2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林业   1160篇
农学   650篇
基础科学   1081篇
  617篇
综合类   4589篇
农作物   705篇
水产渔业   506篇
畜牧兽医   2718篇
园艺   943篇
植物保护   30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水小球藻是轮虫、贝类优良的生物饵料。在其培养过程中,如遭到细菌的污染,不但直接影响小球藻培养的成败,还会影响到轮虫培养与贝类育苗的成败。为此,应十分重视小球藻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及防治。1 污染症状  相似文献   
992.
目前大、中型水库、湖泊因底层鱼捕捞困难而不能放养底层鱼,小型水库也多为冬、春放养,年底干库捕鱼出售。这种"竭泽而渔"捕捞底层鱼方式,劳动强度大、鱼货上市相对集中,不仅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入,还对有限的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捕鱼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以下简称"诱网")捕鱼技术是1992年在浙江省临安县首次试制成功的,现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和应用,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发明金奖,曾先后两次获得国家专利。汉中市汉台区从1995年引进,经使用效果令人满意。网具在马北…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热榨花生粕同步提取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为花生粕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非淀粉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菌种比例、接种量、营养盐溶液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比例1∶2,接种量3mL,营养盐溶液添加量30m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2h,水浴温度40℃,水浴时间6h。此工艺下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为46.32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90%、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6.96%、非淀粉多糖得率为4.36%。发酵产物经乙醇沉淀和超滤分离得到的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产品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金属离子螯合力和还原力等4大类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4.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土壤细菌群落16SrDNA-PCR-DG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深翻还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嵌套式PCR和DGGE电泳技术对细菌16SrDNA V3~V5区进行扩增和产物分离,分析3个秸秆深翻处理下春玉米各生育期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索高寒灌溉农区春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初步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细菌多样性高于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这种多样性同时受玉米生育期和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3个处理相同生育期DGGE条带数有明显的变化,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两年处理(SF-II)条带数最多,其次是玉米秸秆深翻还田1年处理(SF-I),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CK)最少;在成熟期,SF-II条带数为12,是CK处理的两倍。玉米全生育期一直存在数种优势菌群,但各时期细菌的种类不同,整体表现为随着玉米的生长细菌种类逐渐增加,成熟期减少。秸秆深翻还田能丰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玉米生长中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我市杧果花期雨水多的特点,以‘金煌1号’杧果为栽培对象,在杧果花期搭建矮化避雨设施,创造适宜杧果生长结果的环境,同时结合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控、套袋等技术措施,旨在降低劳动强度及工本,提高坐果,减少病害,提高产量、品质及效益,总结杧果矮化避雨配套栽培技术,为我市杧果产业化设施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正>当今世界,全球环境危机日趋恶化,正如贝特在《大地之歌》里指出:"公元第三个千年刚刚开始,大自然却早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时代。"不由得人不反思,"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曾经说过:"我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研究越深入,我就越加坚信,这是一种内在危机的外在表现"。[1]我国著名生态批评学者鲁枢元也认为"生态危机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精神领域。或许,人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揭示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 ~ 2019年间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功能分区、坡度范围的差异。  方法  基于RUSLE模型得到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 ~ 2019年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不同功能分区及不同坡度范围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进行分析。  结果  基于RUSLE模型模拟得出,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 ~ 2019年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呈线性减小趋势。其中,80%区域处于微度侵蚀,并且微度侵蚀面积呈增加趋势。由于雪灾影响,2008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为424.83 t km?2 a?1,显著高于其它年份。不同功能分区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游憩展示区 > 传统利用区 > 核心保护区 > 生态保育区,核心保护区的土壤侵蚀几乎没有受到雪灾影响。5° ~ 8°与8° ~ 15°两个坡度范围的多年模拟土壤侵蚀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坡度范围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差异性显著,并且各个坡度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呈逐年降低趋势。  结论  2000 ~ 2019年间,钱江源国家公园总体、各功能分区以及各坡度范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呈线性减少趋势,而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在不同功能分区之间和不同的坡度范围之间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壤侵蚀防治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同时反演氮、磷元素含量相对于单一元素反演可以更加全面地表达水稻的营养状况,为快速、准确获取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和精准变量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基于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获取水稻叶片氮、磷含量数据,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a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氮素与磷素共同特征波长,以特征波长反射率为输入,以化学方法测得叶片氮、磷元素含量为输出,分别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龙格-库塔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RUNge Kutta optimizer-Extreme Learning Machine,RUN-ELM)构建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反演模型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ARS方法有效去除了高光谱中大量无用、冗余信息,得到5个氮、磷元素共同特征波长,去除具有共线性的特征波长,最后筛选出的特征波长分别是451、488、780、813 nm。使用筛选后的特征波长反射率构建RUN-ELM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反演模型效果最好,氮素训练集的决定系数R2为0.690,均方根误差为0.669 mg/g,磷素训练集的决定系数R2为0.620,均方根误差为0.027 mg/g。通过对比,RUN-ELM在预测能力、模型稳定性上优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以及ELM模型。综上研究,基于CARS-RUN-ELM的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反演模型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可为水稻精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比较长期不施磷与施磷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解吸特征,为黑土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供试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始于1990年。2018年选择其中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有机肥(NPK+M) 4个处理小区,采集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恒温平衡法测定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并由此计算得到磷最大吸附量(Qm)、吸附亲和力常数(KQ)、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解吸量(Dm)和解吸率(Dr)。  【结果】  随着平衡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磷的吸附量与解吸量均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趋于平衡的过程。与不施磷处理(CK和NK)土壤相比,施磷处理(NPK、NPK+M)减少了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的解吸量。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在0—60 cm剖面上的Qm和MBC值分别降低了4.94%~63.46%和15.90%~75.18%,Dr值增加了8.52%~474.0%,以NPK+M处理变化量最大。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在0—60 cm土壤剖面上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4.40%~145.5%和12.77%~50.07%,游离态铁铝氧化物(Fed+Ald)含量降低了5.14%~11.35%。冗余分析表明,不施磷处理土壤的有机质、Fed+Ald和全磷,以及施磷处理中的Fed+Ald、络合态铁铝氧化物(Fep+Alp)、pH和有机质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解释了不施磷和施磷处理全部变异的77.59%和90.62%。土壤有效磷(Olsen-P)与磷吸附饱和度(DPS)相关关系表明,所研究的黑土DPS环境界限值为8%左右,NPK+M处理中3个土层的DPSM-P值(由Mehlich-3 浸提的磷、铁和铝计算)为7.77%~25.96%,DPSO-P值(由Olsen-P和Qm计算)为17.24%~24.75%,均高于此环境界限值,具有磷素流失的风险。  【结论】  长期施磷降低了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解吸量。长期不施磷肥,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主要受有机质、游离态铁铝氧化物的影响。而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处理,土壤中游离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有机质及pH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中硫酸铵与不同用量及改性腐植酸(HA)配施对氨挥发及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腐植酸用量处理,分别为CKⅠ、ASNⅠ(硫酸铵Ⅰ)、ASNⅠ+5% HA、ASNⅠ+10% HA、ASNⅠ+15% HA、ASNⅠ+20% HA(5%、10%、15%、20%为腐植酸占硫酸铵施用量的百分比)和6个改性腐植酸处理,分别为CKⅡ、ASNⅡ(硫酸铵Ⅱ)、ASNⅡ+W0、ASNⅡ+W400、ASNⅡ+W600、ASNⅡ+OHA(W0、W400、W600分别为含水量0%、400%、600%的改性腐植酸,OHA为干燥+过氧化氢氧化处理的改性腐植酸)。结果表明:培养32 d后,与单施硫酸铵处理(ASNⅠ)相比,ASNⅠ+10% HA~ ASNⅠ+20% HA处理可以抑制氨挥发,其中ASNⅠ+20% HA处理抑制效果最佳,日平均氨挥发速率降幅为5.07%。腐植酸经不同改性处理后,按硫酸铵用量的20%与硫酸铵配施培养32 d后,与单施硫酸铵处理(ASNⅡ)相比,ASNⅡ+W400与ASNⅡ+W600处理加剧了土壤氨挥发,土壤氨挥发总量分别增加了50.69%和57.64%;ASNⅡ+OHA处理则明显抑制了土壤氨挥发,氨挥发总量降低了7.84%、日平均氨挥发速率降低了7.66%。分析土壤氨挥发累积量与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相关性,氨挥发累积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铵辅以20%用量且经干燥+过氧化氢氧化改性的腐植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石灰性褐土中氨挥发损失,提高硫酸铵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硫酸铵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