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氮钾配比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区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植株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重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16.627x1+13.527x2-0.55766x21-0.8209x22+0.1042x1x2;氮钾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hm2,最佳配比为1.69∶1,联应系数为1.07,施肥利润为3123.75元/hm2,每公斤N可增产小麦6.5~5.8kg,每公斤K2O可增产小麦1.6~11.1kg,每公斤养分增产小麦8.58kg。  相似文献   
62.
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叶面喷洒植物保护剂 868,能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和叶枯病的危害,提高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抑制 O÷2 产生和 M D A 的累积,促进 S O D 和 P P O 活性,抑制 P O D 活性,显著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拔节期与抽穗期叶面喷洒两次植物保护剂 868,小麦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5.45 g 和 1 938.5 k g/hm 2 。  相似文献   
63.
为了明确在河南不同生产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耕作技术,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共获得45篇相关大田文献和192组试验数据,以常规耕作(翻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降雨量、不同施氮量、不同土壤类型下旋耕、深松耕、免耕对河南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旋耕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08% (P<0.05)和3.75%(P>0.05),深松耕提高10.46%(P<0.05)和8.56%(P<0.05),免耕提高2.32% (P>0.05)和8.32%(P<0.05)。其中,旋耕小麦产量在豫东、豫南、豫北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0.58%、7.85%、 4.05%;深松耕小麦产量在豫中、豫东、豫西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2.58%、15.01%、12.29%;免耕小麦产量在豫西和豫南分别显著增加(增幅8.38%)和显著降低(降幅4.15%)。与常规耕作相比,在年降雨量≤500 mm、500~600 mm、>600 mm下,旋耕小麦产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30%、4.20%、 3.33%,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变化;深松耕产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3.68%、7.19%、11.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3%(P<0.05)、6.45%(P>0.05)、16.79%(P<0.05);免耕小麦产量在年降雨量500~600 mm条件下提高6.23%(P<0.05),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600 mm条件下提高10.87% (P<0.05)。与常规耕作相比,旋耕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量150~240 kg·hm-2条件下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5.39%和 7.54%;深松耕小麦产量在施氮量≤150 kg·hm-2和150~240 kg·hm-2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量≤150 kg·hm-2、150~240 kg·hm-2、>240 kg·hm-2条件下均显著提高,产量增幅分别为12.41%和 9.65%,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8.98%、11.69%和11.21%;免耕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分别提高8.88%和11.10%。与常规耕作相比,在潮土和砂姜黑土条件下旋耕小麦产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9.48%和9.25%,而在黄土条件下免耕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8.38%和9.21%;深松耕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用效率,且在壤土和黄土条件下效果较好。综上,旋耕在河南不同生产条件下均会降低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除豫南外,深松耕均可提高河南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免耕显著提高了总体水分利用效率,尤其在豫西地区、施氮量≤150 kg·hm-2以及黄土质地条件下效果显著。因此,采用深松耕技术有利于提高河南除豫南外地区的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豫西地区、施氮量≤150 kg·hm-2或黄土条件下也可以应用免耕技术。  相似文献   
64.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极大,是群众餐桌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具有多年种植历史。如何通过技术更新,使耕种的老品种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是我们多年想探询的。经过几年实践和摸索,我们总结出一套技术方案,介绍如下:1播前准备1.1选地:选择水肥条件优越的沙壤土地块。1.2种薯准备选用良种: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品种进行  相似文献   
65.
鸡腿菇夏季日光温室栽培培养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堃  付国占  于醒 《食用菌》2010,32(2):31-32
以棉子壳、玉米芯、平菇废料为主料,设置3个配方,夏季日光温室栽培鸡腿菇。结果表明:棉子壳40%,玉米芯40%为主料的配方最好,其菌丝长势较强,发菌期较短,菌丝在覆土中生长较好,现蕾期较短,感杂率最低,产量较高,畸形菇率最低,适宜鸡腿菇夏季日光温室栽培使用。  相似文献   
66.
轮耕与隔灌对麦玉两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轮耕与隔畦交替灌溉实现麦玉两熟周年均衡增产、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合机理,本试验研究了旋耕-深耕轮耕和隔畦交替灌溉对小麦、玉米功能叶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周年灌水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值,提高了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周年产量提高了6.7%~13.0%,周年灌水生产效率提高了12.2%;与全灌相比,隔畦交替灌溉的小麦、玉米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降低,明显降低了小麦的蒸腾速率,周年产量仅降低了2.7%,灌水生产效率却提高了41.3%,达到152.5kg·hm-2·mm-1。这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功能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周年产量,隔畦交替灌溉后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灌水生产效率,这对进一步探索深耕-旋耕轮耕制和改进农田灌溉方式,提高黄淮海麦玉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探寻种衣剂浓度对玉米根除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以科大16为供试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CT(10%克百威·10%福美双)和CIT(9%克百威·9%吡虫啉·9%福美双)在药种比分别为1∶20、1∶30和1∶40三种浓度处理下,对玉米杂交品种科大16的根际6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T和CIT不同浓度下,科大16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则表现为苗期最大后逐渐下降的趋势。CT和CIT不同浓度处理对根际6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CK进行比较,苗期差异显著且最大,并且差异性大小与种衣剂浓度高低呈正相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花期,CT和CIT低浓度处理对根际酶的活性的影响与苗期相比变大。CT和CIT各处理显著降低了植株病虫侵害率,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进而提升产量三要素,与CK相比增产效果显著。为提高玉米产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种衣剂拌种来达到粮食高产的目的,种衣剂浓度以CT2(10%克百威·10%福美双按药种比1∶30拌种)和CIT2(9%克百威·9%吡虫啉·9%福美双按药种比1:30拌种)为宜。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不同温度水杨酸(SA)引发对水分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郑单958’、‘金甜808’和‘京科糯2000’为试验材料,设置5组处理(CK、5、10、15、20℃)研究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水杨酸引发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缓解了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其中,玉米发芽参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郑单958’和‘金甜808’以15℃引发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6.67%、21.26%、17.69%、25.39%和10.88%、8.76%、10.02%、26.83%;而‘京科糯2000’以10℃引发处理最高,较对照提高了16.48%、10.73%、14.27%和32.00%。可见,种子引发增强了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种子引发在旱地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拔节期重施氮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节期重施氮肥,可以显著改善群体质量,增加植株基部节间的重量、充实度和次生根条数,提高植株抗倒、抗旱能力;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稳定的成穗数;明显改善中后期光合性能,减少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显著提高产量的效果。但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拔节期追施氮量对小麦群体性状的改善效应和增产效果不同,均呈抛物线变化。一般情况下,拔节期追氮数量宜掌握在150~300kg/hm~2尿素范围内。  相似文献   
70.
论述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义,强调了农业结构战略性高速中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归纳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容,提出了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