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50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吉单618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清秀、冠层结构合理,2005-2007年在吉林省预备、区域和生产试验中,表现高淀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广适等特点,一般产量在10400kg/hm2以上,生育日数128d,需要≥10℃积温2720℃,适宜中国东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2.
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与玉米高产田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黑土区玉米最大效益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明确了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土壤限制因素以及亚耕层培肥、深松、磷、钾肥追施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产量玉米需肥规律,提出了玉米高产施肥原则,初步建立了黑土区玉米产量14250kg/hm2的土壤培肥与施肥技术,并创建了产量超过14250kg/hm2的建设技术和样板。  相似文献   
103.
猕猴桃软腐病属猕猴桃采后储藏期病害,该病发病率较高,一直是影响猕猴桃市场品质的主要病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猕猴桃软腐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及危害、病原学研究、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猕猴桃软腐病未来的防治工作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出3个研究方向:一是查明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二是进一步确定果实采摘前软腐病发病率低是否与果实内某种天然抑菌物质有关;三是在保证食品安全情况下,大力挖掘生物农药,发展有效、无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4.
进行农村能源建设,既可促进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加能源供应量,又能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重庆市农村能源建设的成就,差距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家猪随机扩增多态DNA最佳反应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研究江西方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分类时,对模板浓度和纯度,引物种类和浓度、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温度转换时间及双引物扩增等影响RAPD分析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宜于本实验室研究的最佳RAPD技术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mmol/LTris-HCl,pH8.3,50mmol/LKCl,2.5mmol/LMgCl2,0.2mmol/LdNTP,0.45μmol/L随  相似文献   
106.
加拿大黄桦幼苗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使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加拿大黄桦(Betula alleghaniensis)3 a生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加拿大黄桦幼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正常天气条件下,加拿大黄桦幼苗叶片光饱和点为813.8μmol.m-2.s-1,补偿点为39.7μmol.m-2.ss-1,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107.
花楸种子发芽特性的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筛选出适宜于人工播种的种源及最佳的种子处理方法,对不同种源花楸种子的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势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差异较为显著;一定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但赤霉素质量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种子的发芽。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与纬度显著相关,平均发芽时间与无霜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它自然因子对花楸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不大。不同种源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长白和白河种源种子的发芽效果最好,而牡丹江和带岭种源最差。  相似文献   
108.
通过试验比较了几种处理方式对班克松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温45℃的水中浸泡24 h,种子发芽率和长势明显优于其他。  相似文献   
109.
秸秆还田是实现东北黑土肥力提升与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明确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还田下土壤有机碳(SOC, Soil Organic Carbon)的变化及其在团聚体中的固持特征,对于揭示秸秆还田后黑土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与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黑土区中部6 a定位试验,选择常规种植(CK)、秸秆覆盖还田(SM, Stovers Mulching)和秸秆深翻还田(SI, Stovers Incorporation)3个处理,对0~10、10~20、20~30及30~40 cm土层SOC含量、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中有机碳(OC, Organic Carbon)含量进行了分析与测定,并对各处理年均碳投入量、SOC储量与土壤固碳速率等进行了估算。与CK相比,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SOC含量,增幅为22.4%,但对10~40cm土层SOC含量无显著影响;SI处理显著增加了0~40cm土层SOC含量,增幅为18.1%~41.5%,以20~30cm的增幅最突出。与SM处理相比,SI处理0~10 cm土层SOC储量显著低于前者,而20~30 cm土层SOC储量反之。6 a间,SM处理耕层(0~20 cm)与亚耕层(20~40 cm)土壤固碳速率分别为1.34和0.77 Mg/(hm2·a),SI处理为0.85和1.74 Mg/(hm2·a)。秸秆不同还田方式显著改变了0~40 cm土层团聚体分布及其中OC含量。与CK相比,SM显著增加了耕层大团聚体(0.25 mm)比例与平均质量直径(MWD, Mean Weight Diameter),SI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团聚体MWD,且对10~40 cm土层团聚结构的改善作用优于SM;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2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OC含量,SI处理不仅增加了0~10 cm土层2 mm粒级团聚体OC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OC含量。在黑土区,秸秆覆盖还田对SOC的提升主要集中于表层,秸秆深翻还田促进了0~40cm土层SOC积累与土壤团聚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0.
1986年10月22日至11月10日由林业部组织的一支精悍的联合考察队对位于青海和西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地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查,一同前往考察的还有美国纽约动物学会的兽类专家乔治·夏勒博士。唐古拉山地区地处青海省的西南部,行政上属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管辖,海拔4000—5000米左右,著名的青藏公路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