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仓储小麦品质状况,以2010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15个仓储小麦样品为试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四川北部仓储小麦样品的千粒重平均为(52.14±3.66)g,容重平均为(756.23±22.27)g/L,籽粒蛋白质平均为(10.61±0.99)%,湿面筋平均为(24.91±4.55)%,降落数值平均为(273.00±42.92)s,面团的稳定时间为(4.10±2.09)min。总之,2010年抽样调查四川北部仓储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和面团粉质参数在德阳、绵阳和广元3个地区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2.
四倍体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ssp.turgidum)地方品种矮蓝麦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矮秆基因资源,经鉴定其矮秆特性对外源赤霉酸敏感。2012年配制矮蓝麦与2个高秆圆锥小麦的正反交组合,2012—2013年在四川绵阳分别种植F1、F2代和F2:3家系,对株高的遗传分析表明,矮蓝麦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BSA法构建高秆和矮秆池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对矮蓝麦/青稞麦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将目标基因定位于7AS染色体上,与标记GWM471的遗传距离为2.5 c M。矮蓝麦与矮秆番麦正反交的F1和F2群体表现非常相似的株高变异特征,初步推测矮蓝麦的矮秆基因是Rht22;进一步用高通量SNP和DAr T标记对两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二者的遗传相似性高达98.7%~99.3%。因此认为,历史上矮蓝麦和矮秆番麦可能是同一品种,是通过人为交流而传播到不同地方。矮蓝麦携带的矮秆基因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中降低株高能力中等或较弱,在育种中需要聚合其他矮秆基因而被利用。  相似文献   
63.
<正>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1)179万km~2(水蚀)巨大的流失面积与一年只有几万平方公里的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2)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将继续加大.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粮食基本自给的客观要求,将会使水土流失状况继续恶化.(3)我国已步入“奔小康”的战略阶段,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均对水土保持工作提  相似文献   
64.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粗蛋白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377,决定系数(R2)=96.8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粗蛋白的预测均方差(RMSEP)=0.950,相对偏差(RSEP,%)=8.40。  相似文献   
65.
66.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67.
童敏  张列峰  王一凡  任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50-12751
[目的]探讨一种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植物细胞的NO荧光探针装载方法。[方法]在相同荧光探针浓度,进行不同装载时间(0、6、12、18h)及不同装载温度(4、25℃)的探针装载,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强度。[结果]植物细胞的荧光强度随装载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强。[结论]延长装载时间及低温均有利于植物细胞的NO荧光探针装载。  相似文献   
68.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两品种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kg/667m2和379.1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相似文献   
69.
馆藏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从资源保障、资源利用和读者满意度三个不同侧面综合分析了馆藏资源的质量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馆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
四川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研究四川小麦品种主要矮秆基因的组成,应用Rht-B1b和Rht-D1b基因的STS标记及Rht8基因的连锁SSR标记,对26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品种(系)具有Rht8基因连锁标记的频率为54.6%,Rht-D1b基因的频率为37.4%,Rht-B1b基因的频率为15.3%。与前人的研究比较发现,四川小麦Rht8连锁标记的频率高于全国平均值,而Rht-B1b和Rht-D1b的频率都低于全国平均值。这3种矮秆基因一共构成了8种组合类型。为分析不同基因组合对株高的影响,对连续种植3年的125份材料进行了测定。这些材料中,不含3种基因的类型占12.8%,仅含有Rht8的类型最多(33.6%),其次为仅含有Rht-D1b基因的类型(20%);同时含有Rht8基因和Rht-D1b基因的类型占17.6%;含有Rht-B1b基因的组合类型所占比例较少(都低于10%)。矮秆基因的降秆强度表现为:Rht-D1bRht-B1bRht8。同时具有3种矮秆基因的材料,其降秆强度最大,其次为含有2种矮秆基因的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