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为了研究近年来四川省小麦育种工作在产量和产量性状上的改良效果,分析了1996-2005年的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资料。通过对每年度试验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对照在每年度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和在每年度试验中达到续试或审定标准的参试品系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三类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10年间,四川小麦产量增长缓慢,整个产量育种还处于平台期,有效穗数缓慢增长,穗粒数基本稳定.千粒重在40-45g之间波动,株高维持在86-90cm之间。提出今后四川省小麦产量育种应当注意增加穗数和增加千粒重两个方面,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四川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2.
优质面条商品小麦澳白麦相关品质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定澳白麦面条相关品质基因构成,为改良中国小麦面条品质提供信息。【方法】利用38个已知面条品质相关基因的功能标记,对从澳白麦群体中分离出的36个穗系的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1B/1R易位、Waxy蛋白亚基、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黄色素含量、籽粒硬度和穗发芽(PHS)抗性等相关基因进行鉴定。【结果】共发现13个对面条品质有正向效应的基因,其中非1B/1R易位类型和HMW-GS基因Bx7频率达100%,HMW-GS基因By8、LMW-GS基因Glu-A3b和Glu-B3b分别占供试材料的88.9%、88.9%和83.3%,淀粉品质相关Wx-B1蛋白亚基缺失类型占86.1%,低PPO活性等位基因Ppo-D1a和低黄色素含量等位基因Psy-B1b类型分别占86.1%和80.6%,与软-中等籽粒硬度相关等位基因Pinb-D1a类型占97.2%,抗穗发芽Vp-1Bc型穗系占88.9%。36个穗系共包含12类不同的品质基因型,其中第2类基因型(含HMW-GS基因Bx7和By8、LMW-GS基因Glu-A3b和Glu-B3b、低PPO活性基因Ppo-D1a、低黄色素含量基因Psy-B1b、软-中等籽粒硬度基因Pinb-D1a、抗穗发芽基因Vp-1Bc,不含1B/1R易位,Wx-B1蛋白亚基缺失)频率达63.9%,含正向效应基因最多、负向效应基因最少,是决定澳白麦优良品质的主导基因型。【结论】澳白麦是一个多系混合的商品小麦,优质面条基因较全面且频率高、基因型互补是其面条品质优良的根本原因。利用澳白麦资源进行面条品质育种,其中第2类基因型可作为首选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3.
森林抚育又称为林分抚育,主要是指从造林起至成熟时期之前的森林培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的生长,将林木组成和品质改善,提高森林生产率而提供的一系列措施,一般为除草、松土、间作、施肥、排水、灌溉、修枝、栽植等操作。森林抚育的基础及依据为森林抚育作用设计,森林抚育作用设计是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森林抚育活动的法规性文件。为了分析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笔者针对森林抚育作业的类型及基本概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4.
果树生态栽培技术及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果树生态栽培的模式及其技术,讨论生态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土保持的作用,改良果园环境的效应,以及对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生态栽培经济效益,提出推广果树生态栽培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也因应运而生。就几种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以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狼尾草五个不同属的材料为外源DNA供体,经减压渗透转化受体紫稻。从获得的变异材料中各选一份在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四个时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等电点聚焦电泳(PAG-IEF)分.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发现各材料在所检测的四个时期均与受体紫稻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多表现在变异后代材料在弱带和痕迹带的缺少和增加上。并且在变异材料与受体之间差异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在生理生化水平上表明了这些变异后代材料与受体紫稻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7.
几个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SSR标记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构建作图群体,利用32个SSR标记对7份抗穗发芽小麦材料和3份感穗发芽小麦材料进行亲本选择.在有扩增产物的24个SSR标记位点中,75*!%的位点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除SK2外的其余6份抗穗发芽小麦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选择了SK2×SFY2、CANK×SFY3、AUSK×SFY3 3组合构建群体.  相似文献   
28.
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真菌病害,培育兼抗型成株抗性品种是控制病害最为经济有效和持久安全的方法。本研究选用由成株抗性育种方法培育的21份冬小麦高代品系和96份春小麦高代品系,在多个环境下进行这3种病害的成株期抗性鉴定,并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了兼抗型基因Lr34/Yr18/Pm38、Lr46/Yr29/Pm39和Sr2/Yr30的分布。田间鉴定表明,21份冬小麦品系中有17份兼抗3种病害,占80.9%;96份春小麦品系中有85份兼抗3种病害,占88.5%。分子标记检测发现,21份冬小麦品系均含QPm.caas-4DL,其中7份还含QPm.caas-2BS,9份还含QPm.caas-2BL;96份春小麦品系中,18份含Lr34/Yr18/Pm38,37份含Lr46/Yr29/Pm39,29份含Sr2/Yr30。以上结果表明,分子标记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可有效培育兼抗型成株抗性品种,为我国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优良面条小麦品种的重要品质特征包括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本研究利用3个Waxy蛋白、4个PPO活性和6个黄色素含量等位基因的分子标记,对2000-2012年期间四川省审定的105份小麦品种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表明:针对淀粉特性,含Wx-B1b基因(Wx-B1缺失)的品种有34份(32.4%),未检测到含Wx-A1b(Wx-A1缺失)和Wx-D1b(Wx-D1缺失)的品种;针对PPO活性,在Ppo-A1位点含Ppo-A1b(低PPO活性)的品种有55份(52.4%),在Ppo-D1位点含Ppo-D1a(低PPO活性)的品种有78份(74.3%);针对黄色素含量,在Psy-A1位点含Psy-A1b(低黄色素含量)的品种有56份(53.3%),未检测到含Psy-A1c的品种,在Psy-B1位点含Psy-B1b(低黄色素含量)的品种有59份(56.2%),未检测到含Psy-B1e的品种。105份品种中兼有Waxy蛋白亚基缺失(Wx-B1b)、低PPO活性(Ppo-A1b和Ppo-D1a)和低黄色素含量等位基因(Psy-A1b和Psy-B1b)的品种有10份,频率为9.5%。利用这些优质基因较全面的品种作为亲本材料,在品质育种中逐步导入上述优质基因,是综合提高四川小麦面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小麦慢白粉病QTL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兼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慢病性基因,是培育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重要措施。百农64和鲁麦21均为慢白粉病品种,分别含有4个和3个慢白粉病抗性QTL。将百农64与鲁麦21杂交,获得21个聚合2~5个慢白粉病抗性QTL的F6株系,于2012-2013年度分别在四川郫县和甘肃天水进行条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在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进行叶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分析21个株系条锈和叶锈病的最大严重度和病程曲线下面积,检测单个QTL和QT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QPm.caas-4DL、QPm.caas-6BS和QPm.caas-2BL对条锈病均有显著的抗性,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9%、14.1%和17.3%;QPm.caas-4DL对叶锈病也有显著抗性,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5.3%;QPm.caas-1A/QPm.caas-4DL/ QPm.caas-2DL/QPm.caas-2BS/QPm.caas-2BL和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BS/QPm.caas-2B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显著高于两亲本,它们均含有来自百农64的QPm.caas-4DL以及来自鲁麦21的QPm.caas-2BL和QPm.caas-2BS,表明这些QTL具有明显的兼抗性效应。在小麦抗病育种中,聚合慢病性QTL越多,慢病性越强,聚合4~5个慢病性QTL时,株系可达到高抗甚至接近免疫的水平,是选育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