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贵阳市开阳县植烟土壤有效中量元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贵阳市开阳县植烟土壤中量元素状况,科学补充烟田中量元素,对开阳县79个植烟土壤样本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硫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开阳县植烟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1.14~30.41cmol/kg范围内,平均交换性钙含量为9.51cmol/kg,有34.18%的土壤较缺钙,宅吉植烟土壤交换性钙最高,冯三最低。交换性镁平均为2.36cmol/kg,有12.66%的土壤缺镁。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在0.67~16.91范围内,平均为4.49,有67.09%的土壤存在生理性缺钙的风险。钙镁比值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5。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逐渐增加,特别是交换性钙增加显著。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丰富,平均为30.88mg/kg,有18.99%的土壤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  相似文献   
22.
连作对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连作对烤烟烟田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烤烟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根际土壤速效钾、全钾和全磷含量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②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根际土壤pH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连作导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比发生变化,相对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言,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亏缺,而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累积。  相似文献   
23.
贵州铜仁地区主要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俊瑜  陈博  陈秀兰  段建军  陆引罡 《土壤》2012,44(6):953-959
为明确贵州省铜仁烟区土壤养分状况,为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铜仁地区4个主要植烟县区采集90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养分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通过估算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铜仁地区植烟土壤pH值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1 g/kg,较为丰富,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适宜,部分土壤全磷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全钾含量偏低,土壤速效钾不均衡,适宜范围150~220 mg/kg的土壤样品只占24.44%。土壤肥力存在广泛变异,其土壤肥力指标(SFI)值平均为0.68,变幅为0.29~0.94,变异系数为17.04%。根据SFI值的大小将全区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其中高和较高等级肥力的土壤占45.56%,其中德江的SFI平均值较高,而思南的IFI平均值较低。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烟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的烤烟专用复合肥配方,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均衡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24.
以水稻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硝酸镨(Pr3+)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效应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错处理能够促进镉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状况,增加幼苗根质量和芽质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且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从而缓解了镉的毒害效应,其中以40 mg/L错处理效果最好.但随着镨浓度的增大,镨对镉胁迫的缓解效应逐渐减弱,当镨浓度达到200 mg/L时,加剧了镉对水稻幼苗的毒害,表现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5.
外源水杨酸对镉毒害下莴苣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金属Cd作为毒性较高的环境毒物,不仅危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作为一类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诱导植物抗性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以莴苣笋王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SA处理对cd胁迫下莴苣种子萌发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Cd胁迫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受到影响,表现为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长明显降低.Cd胁迫还可引起氧化胁迫产生,并造成膜脂过氧化伤害.不同浓度SA对Cd胁迫下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不同,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以0.1mmol/L的SA效果最好.SA处理能缓解Cd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与植株体内CAT、APX、SOD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6.
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耐镉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和苗期对镉胁迫反应的差异,为小麦品种耐镉性筛选和耐镉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通过对贵州省常见的12个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耐镉半致死浓度和耐镉致死浓度进行比较研究,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水稻的耐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加,12个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呈下降趋势,其中活力指数、根长、根鲜重对镉胁迫的反应更敏感;不同水稻品种间种子萌发受镉胁迫抑制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耐镉半致死浓度为208~955 μmol/L、耐镉致死浓度940~3678 μmol/L。【结论】在供试的12个水稻品种中,II优808和川江优3号的耐镉性较强,而中优9801、宜香优101、冈优725和宜香1979的耐镉性较差,其他为耐镉性中等品种。  相似文献   
27.
铅胁迫对莴苣种子萌发和部分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铅(Pb)是环境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危害性较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容易受到铅的毒害。为了探究Pb对于种子萌发和其生理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笋王1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不同浓度Pb胁迫下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芽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6mmol/L Pb胁迫可提高莴苣种子的发芽率,随着Pb浓度的增加(1.2~6.0 mmol/L),莴苣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发芽率基本相同,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幼芽中MDA含量、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逐渐增加,但3.6 mmol/L的Pb则抑制SOD活性;CAT活性则随Pb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因此,氧化胁迫是Pb抑制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
镉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淀粉酶活性的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以镉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秀水110(耐镉型)和秀水11(镉敏感型)的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淀粉酶活性对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和胚芽对Cd要比种子本身敏感,而胚根较胚芽更敏感。 Cd胁迫能显著影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淀粉酶活性,其中对秀水11的影响更明显;在高于5 μmol/L Cd浓度下,秀水11植株内的Cd含量明显高于秀水110,造成后者根尖有丝分裂指数和淀粉酶活性明显降低,受到的毒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29.
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镉(Cd)对水稻幼苗生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根的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Cd使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前期、后期、末期细胞相对减少。Cd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染色体畸变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1~10μmol L-1Cd胁迫24 h后,水稻根尖畸变主要有C-有丝分裂、染色体桥,占总畸变率的32.64%~78.29%;25~200μmol L-1Cd胁迫24~72 h后,水稻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粘连、断片和微核占较大比例,占总畸变率的76.44%~93.96%。研究表明,Cd对水稻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具有阻滞作用,并诱发染色体畸变率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栽培措施的制定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艳红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丙二醛含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艳红桃果实单果重与纵横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果实在盛花后25~55d生长速度缓慢,55d至成熟期间生长迅速,生长趋势表现为明显的双"S"形曲线;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抗坏血酸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上升的趋势;其间,细胞膜脂发生过氧化,表现为丙二醛含量不断上升,且后期升高较快,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基本保持快速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