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长方形方块芽接法嫁接核桃,成活率达90%左右.技术要点如下:①选用长势强、整齐度高的砧苗嫁接.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地块育苗,种子充实饱满,播后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研究农田水利建设效益的组成和评估方法。【方法】在界定农田水利建设效益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方面提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应用AHP-熵值法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以货币为衡量标准的农田水利建设分项效益评估方法。选择湖南省进行实证研究,估算了大型灌区改造后湖南省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价值。【结果】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存在负效益情况;湖南省东西部地区(除了郴州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普遍较好;分项效益占综合效益比例排名前三的为:防灾减灾效益、对脱贫致富的影响、农田生态养殖效益。【结论】该评估方法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考虑了水环境的负效益,符合现代水利生态化原则,评估结果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24.
灵芝中抑制羟基自由基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抑制率为活性指标,研究了水提取发酵灵芝粉活性成分的条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pH5.5、温度4℃、料液比l:5。研究表明,灵芝肽是重要的抑制羟基自由基的活性因子,其IC50值为25μg/mL。  相似文献   
25.
<正>东平县现有核桃3386.7hm2,近168万株,年产量3563t,2006年"鲁东"牌核桃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为探索大规模开发建设良种核桃基地的方法,2000~2006年,进行了核桃实生苗建园,然后进行改接良种丰产栽培技术实验,采用核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不同叶顶间隙值对斜流泵叶轮内部空泡稳定性的影响,获得叶顶间隙的最佳范围,基于标准SST k-ω湍流模型和均相流模型对斜流泵内部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对斜流泵叶轮内部空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小流量工况下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叶顶泄漏涡的湍流尺度和强度逐渐增加,临界空化数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临界空化数为0.357时,较大的叶顶间隙可以抑制叶片表面的初生空化;当叶片发生严重空化时(σ=0.123),较小的叶顶间隙抑制叶片表面产生大尺度空泡;当叶顶间隙较小时,空泡团稳定附着在吸力面;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空泡脱落区向主流移动并聚集在叶片吸力面中部,空化体积分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7.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988-201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伴随的地表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1988年的48.83%上升到2010年的59.78%;而同期盆地内外的温度差异也随之下降,盆地裸露区和周边地区的温差降低了近1 ℃.定量研究表明,河田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可降低地表温度0.6-1℃.  相似文献   
28.
中国蛋品加工业发展报告(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调研、查阅和分析我国禽蛋生产、消费、加工、标准、进出口及特点的基础上,跟踪国际蛋品加工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蛋品加工业必需解决的一些重大科技技术问题,包括关系民生与国民营养健康方面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禽蛋产业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禽蛋产业涉及生物科学与利用前沿科学问题、蛋品加工业涉及高效与环保利用关键技术以及禽蛋产业主要危害物在线无损检测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并比较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与中华蚱蜢(Acrida cinerea)的胃盲囊形态结构,为深入探讨这2个科昆虫的亲缘关系及验证其进化地位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对2种蝗虫进行解剖,测量其消化道及胃盲囊各部位长度,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胃盲囊组织切片,比较2种蝗虫胃盲囊的组织结构。【结果】短额负蝗和中华蚱蜢均有6个胃盲囊,但短额负蝗的胃盲囊内壁上突出的纵形嵴较发达,上皮层的消化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紧密,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36.84%;而中华蚱蜢的纵形嵴突出程度相对较轻,消化细胞排列较为疏松,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24.82%。【结论】短额负蝗的胃盲囊比中华蚱蜢的发达,说明短额负蝗比中华蚱蜢的进化地位低。  相似文献   
30.
大豆GmTINY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方  何慧  迟英俊  盖钧镒  喻德跃 《作物学报》2009,35(12):2174-2179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大豆中鉴定了一个荚优势表达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拼接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并通过RT-PCR克隆了该基因。Blast检索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具有AP2结构域的转录因子,且与拟南芥DREB类蛋白TINY的氨基酸相似度最高,将该基因命名为GmTINY1。GmTINY1包含一个73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4个氨基酸残基。GmTINY1与拟南芥TINY和TINY2蛋白的相似度分别为59%与62%。系统发生分析表明,GmTINY1、TINY和TINY2位于一个分支,且同属于DREB亚家族。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GmTINY1基因在荚中高丰度表达,在花中的表达量也较高,在根中的表达量较低,而在叶片中未检测到表达。基因芯片信息分析结果表明,GmTINY1在种子发育的子叶期的种脐部分高丰度表达。由此推论,GmTINY1基因在大豆生殖器官发育中可能发挥调控作用,可能与种子发育过程中种脐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