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施秉县太子参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进行分析,发现0~20与20~40cm土层重金属元素含量不同,Cr、Cd和Pb元素在太子参连作10a的土壤中含量最高,并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在各种植方式下,上下2层土壤Cr、Cd和Pb含量变化不大;在轮作方式下,土壤中Cu、As、Hg、Mo和Mn等含量均高于同一土层在其他种植方式下的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0~20cm土层,太子参在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下,除Zn、Mo和Mn 3种元素外,其他各元素的平均值均低于连作3、6和10a的土壤。连作6a和连作10a土壤中的Cd、Cu和Zn含量远高于连作1a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单因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但连作6和10a种植区的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下,太子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远小于0.7,属于安全、清洁水平,土壤环境质量为1级,符合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的土壤要求。  相似文献   
32.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其生长的土壤环境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总结综述了土壤环境(土壤重金属、农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提高和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速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背景下,氮素是森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根系分泌物所介导的根际微生物过程在驱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和增加氮素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模拟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均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素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植物对氮的需求。不同碳含量和碳氮比的根系分泌物输入驱动根际微生物行使不同养分利用策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作用,根系分泌物矿化有机质中的氮素供给植物吸收利用;根系分泌物中的生物硝化抑制剂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减少氮素的淋溶;根系分泌物还通过控制根际与氮转化相关的反硝化细菌群落来促进土壤反硝化作用。综上,植物通过增加根系分泌物的输入能提高地下碳分配,影响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在维持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和缓解养分限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表2参70  相似文献   
34.
为高效准确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以MAPGIS6.7为软件平台,以Visual C++6.0为二次开发工具,构建一个GIS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选择坡度、海拔、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复种指数、交通条件、石漠化程度等指标为参评因子,对该县的农用地进行宜耕、宜园、宜林、宜牧评价。由评价结果可见,区域内高度适宜的用地比例较小,均不到30%,其中耕地仅为9.54%;而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用地面积则较大,超过70%;用地限制多表现为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质地差,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严重;宜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面积较少且质量不高;林地和牧草地相对宽裕,后备资源较多。  相似文献   
35.
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采集了白云岩、石灰岩、钙质紫色砂页岩等9种母质(岩)上发育的土壤样品763个,测定了土壤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很大的差异:钙质紫色砂页岩、石灰岩、河流冲积物等发育的土壤中镉、铬、汞的含量较高,而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和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中铅和砷的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为最低,其余母质(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介于上述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镉、铬、汞、铅、砷的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成土母质(岩)的"遗传"差异性所致,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为掌握山丘区谷地与河流阶地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在贵州省镇远县金堡乡爱河村山丘区谷地和青溪镇鸡鸣村河流阶地分别采集了21个和27个田块的稻田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的重金属镉(Cd)、铬(Cr)、铅(Pb)、锌(Zn)、铜(Cu)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形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很大的差异,谷地和河流阶地土壤中Cd、Cr、...  相似文献   
37.
高吸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Ⅱ)何腾兵,田仁国,陈焰,班赢红(贵州农学院550025)应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保水剂和结构改良剂,达到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6],但是,对干旱条件下,高吸水剂对土壤水分、结构性和孔隙状况的...  相似文献   
38.
贵州气候因素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指出贵州黔西北、黔中、黔北、黔东、黔南5个区域的气候特点,论述气候因素对贵州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及其分布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9.
为科学有效地保护梵净山珙桐和冷杉,保障梵净山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稳定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梵净山典型珍稀植物梵净山冷杉和珙桐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种植株不同部位的碳氮磷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2种珍稀植物C和P含量的分布规律为冷杉叶冷杉茎珙桐茎珙桐叶,N含量的分布特征为珙桐叶冷杉叶珙桐茎冷杉茎;C∶N分布规律为珙桐茎冷杉叶冷杉茎珙桐叶,C∶P和N∶P的分布特征为珙桐叶珙桐茎冷杉茎冷杉叶。根据2种珍稀植物的化学计量数比判断,该地区植物更多受氮限制(N∶P14),但有充足的磷。珙桐土壤的N含量与茎的N含量呈正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与叶的N含量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冷杉土壤的N含量与冷杉茎和叶的N含量均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珙桐土壤的P含量与珙桐茎的P含量呈正相关且显著,与叶的P含量呈正相关且极显著;冷杉土壤的P含量与茎的呈正相关且极显著,与叶的P含量呈正相关且显著。  相似文献   
40.
镉离子胁迫下钙镁离子对水稻种子萌发期耐镉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Q优6号为材料,采用温室发芽试验,研究Cd^2+胁迫下Ca^2+、Mg^2+对水稻发芽率、生长量及根芽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g·kg-1 Cd 2+浓度(简称1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增加,随着Mg^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在2 mg·kg^-1 Cd^2+浓度(简称2 Cd)胁迫下,Ca 2+使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提高22.53%,随着Mg^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先降低后增加。在1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2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降低;在1 Cd胁迫下,Mg^2+对水稻生物量生长的强弱关系为1 Cd+3 Mg>1 Cd+1 Mg>1 Cd+2 Mg;在2 Cd胁迫下,随着Mg 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1 Cd胁迫下,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中Cd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水稻芽中Cd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在2 Cd胁迫下,水稻根芽中Cd的含量均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Cd^2+胁迫下添加Ca^2+、Mg^2+能够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增强水稻种子萌发期生物量与生长量,降低根系与芽中Cd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