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白蜡虫抗突变实验与主要功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蜡虫的抗突变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等.以白蜡虫为抗突变材料喂饲小鼠,48 h检测微核的发生率,各剂量组均比对照组的微核率低,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为34.19%,说明白蜡虫能够对抗环磷酰胺产生的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突变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白蜡虫含有2.14%甲壳素;7.2%的粗多糖,除蛋白后的多糖含量4.54%,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28.4%,由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3种糖的摩尔比为5∶ 21∶ 1,白蜡虫多糖为一种杂多糖-蛋白复合物;白蜡虫还含有1.3%的总黄酮和多种维生素.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应为抗突变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22.
为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多层次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随机测定10只陇东绒山羊、10只陇东黑山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糖、尿素氮、K+、Na+、Ca2+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N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白蛋白、血糖、K+、Ca2+ 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3.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封育和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中草甸(meadow)、针茅草原(Stipa steppe)、疏林草地(scattered tree grassland)和沙质草地(sandy grassland)4种草地的18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草地植物群落在封育和放牧下的高度(height)、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叶片面积(leaf area,LA)、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和叶片碳同位素(leaf carbon isotopes)6个相关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功能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长期放牧增加了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C4植物的丰富度和重要值,降低了沙质草地中多年生植物的相对生物量;2)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SLA和δ~(13)C高于其他3种草地,LDMC小于其他3种草地;3)长期放牧降低了草地植物群落的高度和LA,增加了草地植物群落的δ~(13)C,SLA、LDMC和LNC则不受放牧的影响;4)植物功能性状中,SLA与LDMC极显著负相关且不受放牧的干扰;而长期放牧导致了高度与SLA和δ~(13)C显著负相关以及SLA和δ~(13)C显著正相关。科尔沁沙地长期放牧的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C4植物比例相对增加,且优势植物具有较低的高度和LA以及较高的δ~(13)C,表明了草地植物群落通过物种竞争结构和功能性状权衡策略的改变来适应长期放牧。因此,减轻放牧压力,改善植物群落的功能性状,对于该区域退化草地的恢复及持续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对混合菌液诱导和非诱导处理的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粗提物无抑菌活性,但是经凝胶色谱分离后,从非诱导组获得组分DZ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从诱导组获得组分YD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活性,且YDP1活性明显强于DZP1;Tricine-SDS-PAGE检测表明DZP1和YDP1组成、种类基本一致,主要由20 kD以下分子量的小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甲幼虫在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均可分离到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菌液诱导可增强抗菌肽的活性和抑菌谱。  相似文献   
25.
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已从单纯的平移效仿国外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逐渐过渡到集特色鲜明、因地制宜、传承改革为一体的该区特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衰减一些关键温室气体在农田尺度的排放和吸收同样至关重要。在归纳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田水生态过程和防侵蚀效应的内在机制,并重点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对该区重要的土壤温度效应、土壤理化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成因。最后还对目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垄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将是该区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路,以期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6.
白蜡虫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蜡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的血清溶血素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溶血素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明显.非特异性免疫的小鼠碳粒廓清试验、免疫器官的变化未出现阳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白蜡虫对机体的细胞和体液特异性免疫都有提高的作用,说明白蜡虫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蚕蛹多糖的碱液提取及免疫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龙  冯颖  何钊  马涛  张欣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6):782-786
以多糖含量为指标,以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实验因素和水平,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蚕蛹多糖进行了碱液提取研究.结果表明,碱液提取蚕蛹多糖的最佳实验条件是碱液浓度0.02 mol·L-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在此最佳实验条件下所得的蚕蛹多糖粗品中总糖含量为27.9%,氨基酸总量为35.85%,蛋白含量为38.1%.免疫活性实验显示,该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溶血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蚕蛹碱提粗多糖可以明显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
试验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蜡虫粗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和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静态吸附法确定大孔吸附树脂NKA-9较适合白蜡虫粗多糖脱色,动态吸附法确定白蜡虫多糖脱色条件为30℃下10 mg·mL-1多糖溶液(pH值8.0)以1 BV·h-1流速上样1 BV后,以5 BV水洗脱,脱色率为71.4%、脱蛋白率51.9%、多糖收率为60%。体外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脱色前多糖溶液仅在1 000μg·mL-1浓度时能提升过氧化氢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存活率,而脱色后多糖溶液在10 1 000μg·mL-1范围内均能提升模型细胞存活率,其中,1 000μg·mL-1的脱色白蜡虫多糖与模型组的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脱色后多糖抗氧化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29.
三种色型玛咖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和评价云南栽培的3种色型玛咖中芥子油苷的组成及含量,为其功能及活性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方法】以紫色、黄色和白色等3种色型玛咖块根的鲜样、真空干燥样品和自然干燥样品为原料,采用甲醇提取液,应用HPLC及LC-ESI/MS技术分别对原料中的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3种色型玛咖中均含有两种芳香族芥子油苷:苄基芥子油苷(benzyl glucosinolate)和甲氧基芐基芥子油苷(methoxybenzyl glucosinolate),样品中苄基芥子油苷含量均明显高于甲氧基苄基芥子油苷。紫色、黄色和白色玛咖鲜样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分别为50.14、46.35、84.57 μmol•g-1,自然干燥样品的总含量分别为13.05、14.35、14.94 μmol•g-1,而真空干燥样品含量分别只有0.24、0.05、0.29 μmol•g-1。【结论】云南栽培的3种色型玛咖中的芥子油苷组分相同,与文献报导的秘鲁产原料的芥子油苷组分基本一致。3种原料鲜样中的各组分芥子油苷含量及总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白色玛咖的芥子油苷含量较高,3种色型样品均明显高于文献报导的秘鲁产原料。干燥样品的含量显著低于鲜样(P<0.01),粉碎干燥加工使玛咖中的芥子油苷发生了严重水解。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 De Geer)生长性能及其肠道细菌的影响。【方法】对比以基础饲料和添加酿酒酵母饲料为食的双斑蟋的生长发育指标,并选出酿酒酵母的最优添加量组;对最优组与对照组个体分别进行肠道细菌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菌群分布特点,找出差异菌群。【结果】(1)饲料中添加不同密度的酿酒酵母均可提高双斑蟋的成虫取食量和平均质量,且添加量为5×104 CFU/g时效果最明显。(2)双斑蟋食用添加酿酒酵母的饲料后,肠道菌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转变为高丰度菌群,推测可能是酿酒酵母有益于该门菌群繁衍。(3) 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试验组双斑蟋肠道内与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有关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信号转导和膜转运相关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较低。【结论】双斑蟋食用添加酿酒酵母的饲料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取食量和平均质量,并提高机体肠道内细菌的α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