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6篇
  38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多轮转向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在田间作业过程中,由于整车地隙高、质量以及体积较大,导致换行及转场作业困难,影响作业效率。为提高喷雾机的机动性能和作业效率,设计了一套全液压多轮转向系统,并提出了基于PID控制方法的四轮转向系统控制方法。在建立全液压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转向系统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四轮转向过程中后轮转角对前轮转角的跟随存在0. 04 s的滞后,最大转角跟随误差为2. 82°,误差在阿克曼转向理论允许范围之内,满足转向要求。基于研发的3WPG-3000型大型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搭建了多轮转向系统实车试验平台,进行了后轮对前轮转向角的跟随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随机转向试验过程中,最大转角跟随误差为2. 60°,满足四轮转向要求,验证了所设计的多轮转向系统的响应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不同灌溉技术条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并得到3种不同灌溉技术(滴灌、喷灌、漫灌)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的大田试验.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其灌溉总量相同,漫灌和喷灌采用浇底墒水加浇两水,滴灌采用浇底墒水加浇四水的方式;从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内的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籽粒重等指标,考察不同灌溉技术对冬小麦生产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表层含水量下降速度最小,整个生长期,含水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滴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是喷灌;在成熟期,滴灌条件下,作物高度比漫灌高12%,比喷灌高5%;滴灌和喷灌的条件下产量分别比漫灌高8.63%,7.75%;滴灌、喷灌、漫灌的籽粒千粒重分别为43.36,42.17和41.17 g,滴灌和喷灌籽粒重明显高于漫灌,且生物量分别比漫灌提高了6.9%,3%.这说明3种灌溉技术中,滴灌技术最有利于实现节水保墒、小麦增产,其次是喷灌.  相似文献   
53.
气液两相感应式静电喷头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京  宫帅  宋坚利  周继中  何雄奎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2):107-110,120
对研制的气液两相感应式静电喷头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喷雾相比,雾滴在叶片正面的沉积量和覆盖率分别增加了43.03%和22.07%,且在叶片背面覆盖率达30.95%;当气体流量为1.4 m3/h,喷量为60 mL/min,电压为1 000 V时,荷质比可以达到3.2 mC/kg,可以有效增加荷电沉积;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气液比0.18、喷雾角度0°、电压1 000 V.  相似文献   
54.
“Π”型循环喷雾机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篱壁式种植葡萄缺乏病虫害防治专业施药机具,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能够将未沉积在靶标上的农药雾滴截留回收再利用的"Π"型循环喷雾机,并测试了该喷雾机的药液回收率与冠层中药液沉积分布状态。结果显示:两侧喷杆交错喷雾和喷头上仰能够提高药液回收率44.0%和18.4%,并能够增加冠层内部与叶片背面药液沉积量。栅格端面罩盖能够有效改变气流方向,提高药液回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55.
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   总被引:52,自引:44,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农业生产标准化是必然之路,但我国落后的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与之不相适应,带来了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植保机械不同于其他的农业机械,发达的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将植保机械列入特种农业机械行列,有其专门管理部门和机构.该文根据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减少农药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在于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实,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无人植保机施药雾滴空间质量平衡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为了研究精准作业参数(速度、高度)下的无人植保机施药雾滴空间分布和下旋气流场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施药雾滴空间质量平衡测试试验方法,并且使用该方法对3种无人机进行了田间实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得准确飞行速度和高度下无人机施药雾滴空间分布情况和下旋气流场分布情况,在平均风速1.7 m/s、平均气温31.5℃、平均相对湿度34.1%的条件下,飞行高度2.5 m、速度5.0 m/s时,3WQF80-10型无人机喷雾作业雾滴在上风向部、顶部、下风向部和底部的平均分布比例为4.4%,2.3%,50.4%和43.7%;CG-Q60S型无人机雾滴在4个方向上平均分布比例为2.5%,1.5%,43.2%和52.8%;LXD8-3WD10型无人机雾滴在4个方向上平均分布比例为1.9%,2.0%,21.9%和74.7%。雾滴空间质量平衡分布规律符合下旋气流场分布规律,无人机下旋气流风场的测量是分析雾滴在空间不同部位分布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低空低量无人植保机施药技术研究和建立无人植保机低空低量施药田间雾滴沉积与飘失测试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前农业植保无人机整体来讲载荷量较小、续航时间较短,作业过程中需频繁更换电池及添加药液等是影响其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相同动力能耗下如何提高载荷量和续航时间,使得植保无人机的时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是植保无人机未来发展一个趋势。本文分析比较了电动植保无人机和油动植保无人机,以及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和单旋翼植保无人机的优缺点。针对纵列式电动无人直升机的众多优点,分析了这一机型在农药喷洒中提高载荷量和续航时间上的优势,分析了这一机型在农药喷洒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为全面掌握全球农用无人机的研发态势,对2000—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论文和Derwent数据库中的专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美国、西班牙、德国、日本和印度是农用无人机研发的主要国家;无人机论文数量前五强机构均来自中国,专利数量前五强机构以美国的公司为主,但农用无人机及植保无人机专利数量前五强机构来自中国的最多;中国在植保无人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论文和专利数量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61%和78%;农用无人机重要论文的产出国为西班牙和美国,而重要专利的产出国为美国和中国;农用无人机研发关注作业系统、测控系统和方法原理等方面,其中植保无人机研发侧重于作业系统和部件;农用无人机在遥感监测、长势监测与估产、植物保护中有广泛应用,在畜禽监管、播种授粉、农业灌溉等方向也逐步得到推广。作业对象信息特征的提取和分析是农用无人机推广应用的关键,未来的研发既要关注终端的作业设备研究,还要深入开展作业对象表型的研究,开发出高敏感度的传感器,适应精准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大力推进我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是农业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国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提高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接纳能力,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村季节性劳力短缺以及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农村土地流转正在加速推进,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和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对病虫害防治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传统的小型背负式的喷雾器械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节水节药环保型、用工少的大中型植保机械和农业航空植  相似文献   
60.
表面张力是评价制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测试表面张力的基础上,探讨用液滴的铺展系数、干燥时间来选择与草甘膦铵盐相配伍的助剂的可行性.通过测定各单一助剂以及助剂和草甘膦铵盐混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铺展直径、干燥时间、有效沉积和生物防效发现,草甘膦铵盐溶液的表面张力越低,接触角越小,铺展得越好,干燥时间越短,沉积越多,防效越好.但是当溶液的表面张力低于30 mN/m时,应该考虑它降低药液沉积的可能性.另外,加入Triton X-100或OP10的草甘膦铵盐溶液防效很好,比Roundup低5%;而加入Tween80后的草甘膦铵盐溶液沉积比Roundup高,但是防效比Roundup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