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池塘条件、防逃设施、池塘消毒、施肥种草、螺类投放、苗种放养、投饲管理、水质管理、适时捕捞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池塘虾蟹鳜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报告基因体外转染鸡胚胎精原细胞(Chicken embryonic spermatogonial cells,CESCs),比较磷酸钙、脂质体(梭华-Sofast)、电穿孔3种方法转染EGFP的效率,以获得高效的体外转染方法。本研究分离孵化16d的鸡胚睾丸,获取CESCs,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传至第2代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1(Stage 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1,SSEA-1)免疫荧光鉴定。运用磷酸钙、脂质体(梭华-Sofast)、电穿孔3种方法体外转染第2代CESCs,荧光细胞计数法分析转染效率。结果表明:与磷酸钙法、脂质体法相比,电穿孔法可获得更高的细胞成活率和转染率(68% vs 39%、65%,19.70% vs 2.92%、9.73%),差异显著(P〈0.05)。因此得出,电穿孔法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鸡胚精原细胞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孵化至16 d的鸡胚睾丸中分离获取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比较3种培养液、2种处理(有无饲养层)对SSCs生长的影响,并对SSCs保持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无饲养层细胞存在的条件下,DMEM、TCM199和RPMI1640培养液中,SSCs的存活时间分别为6.5、6.0和3.5 d,DMEM和TCM199培养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与RPMI1640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有饲养层细胞存在的条件下,在DMEM、TCM199和RPMI1640培养液中,SSCs的存活时间分别为45.5、38.0和14.0 d,三者相互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6种培养体系中,SSCs在培养体系Ⅳ中的存活时间和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45.5±3.20)d和0.31±0.46,极显著地高于其他5种培养体系(P〈0.01)。SSCs在培养体系Ⅳ中传代至1、2和3代时,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31.6%、20%和18%。SSCs形成的克隆,经AKP活性检测和SSEA-1免疫染色,均呈阳性。传代至第3代的SSCs,其染色体组型保持不变,为2n=78。这些结果表明,SSCs在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的培养体系Ⅳ中培养至第3代时,仍保持干细胞未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提取鸡X期胚盘细胞,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采用口吸管法、细胞稀释法及克隆环法将细胞集落分离成单个细胞,并将其接种至96孔板上,每孔1个细胞,采用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探讨鸡胚胎干细胞单细胞克隆制备的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口吸管法、克隆环法、细胞稀释法克隆率分别为0、1.0%、4.2%.3种方法相比较,细胞稀释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实验时间短、对细胞伤害小等优点,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1免疫荧光鉴定均呈阳性,扩增出的克隆能稳定增殖且不分化.  相似文献   
15.
驻J18是驻马店市农科所油料作物研究中心以81043为母本,780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经历了旱、涝不同年份的考验,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外贸出口品种。特征特性植株单秆型,叶腋三花,蒴果四棱。株高170~200cm,  相似文献   
16.
鸡胚精原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体外定向诱导鸡胚精原干细胞(spet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取孵化16 d的鸡(Gallus gallus)胚睾丸,提取SSCs,体外培养和传代.采用不同的诱导程序和不同组合的诱导剂(地塞米松、胰岛素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诱导S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显示,诱导SSCs7~2l d后,分化成脂肪细胞,其中地塞米松、胰岛素和IBMX联合使用3 d后更换为胰岛素作用l d,经过3次循环后,用胰岛素继续处理至21 d,这一方法的诱导分化效果较好,分化率为85%.高于诱导剂联合协同作用的诱导效果(P<0.01).同时诱导剂联合作用协同作用的诱导效果高于单独作用的诱导效果(P<0.01).诱导的脂肪细胞经特异性的油红O染色为阳性,并高表达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表明SSCs体外培养传代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异性化学物质的诱导下,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7.
1曲轴"拉瓦" 在分析新的或大修不久的发动机曲轴出现"拉瓦"现象时,发现这些新、旧曲轴轴颈油孔口边总有刮手的感觉,且旧曲轴轴颈油孔口有锐边(尤其是两次磨削后).用放大镜检查,可以看到油孔口边均有毛刺,毛刺生在倒角边上.经与进口发动机的曲轴相比较,发现国产曲轴上的油孔口一般都有明显的倒角棱,而进口曲轴上的油孔口边与轴颈表面则有一个光滑过渡的圆弧表面.这表明毛刺很可能是"拉瓦"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黄连素对3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了黄连素对病原菌菌体形态和生长曲线的影响,并以此解析黄连素对这3种致病菌的抑制特点和抑菌机制.结果显示,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91 mg·mL^-1和0.391 mg·mL^-1、0.391 mg·mL^-1和0.781 mg·mL^-1、0.781 mg·mL^-1和1.563 mg·mL^-1,说明黄连素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同步结果显示,1.00 mg·mL^-1黄连素不仅会严重破坏致病菌的菌体形态,而且使致病菌的迟缓期延长2~7h,这暗示黄连素可能通过影响致病菌的细胞结构和生长繁殖来达到抑菌的效果.由此可见,黄连素在防治水产类细菌性疾病上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科研单位如何搞好经营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子市场的完全开放,给农业科研单位创造了发展的机遇,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相继依法成立了不同形式的种子公司,取得了合法的经营权,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项政策的落实,我国种子公司将面临着国外种子公司(集团),特别是资本、技术和经营三大优势明显的国际种业集团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在保证正常的科研项目的条件下,发展自身的种子产业,赢得市场一席之地,是地市级科研单位管理者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是围绕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搞好自己经营开发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了感染后血液常规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旨在为附红细胞体病跨种间感染机制研究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提供借鉴。研究采用分离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为感染源,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感染SPF小鼠,感染后通过血液压片镜检,PCR检测及透射电镜检测鉴定模型建立成功。同时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常规指标变化,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变化,发现试验组小鼠红细胞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比容降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