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55篇
  115篇
综合类   512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新形势下,党建品牌建设是国有企业创新开展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是增强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苏垦农发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及调查研究成果,探讨党建品牌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国有企业在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和思路,旨在为国有企业加强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是反映土壤综合对抗水力侵蚀性能和评价复合农林业模式生态效益的指标。研究植物篱模式对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为探讨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原位监测法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原状土冲刷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参数,简易比重计法、湿筛法、吸管法、环刀法等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容重等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横坡农作模式相比,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在20°坡地紫穗槐模式下的平均抗剪强度(SS)分别增加70.3%和89.3%,平均抗冲指数(ASI)分别增加84.1%和35.2%;香根草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49.6%和133%,平均ASI分别增加48.0%和26.1%;13°坡地紫花苜蓿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62.2%和51.9%,平均ASI分别增加188%和57.3%;蓑草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89.7%和50.6%,平均ASI分别增加175%和26.9%。20°坡地植物篱模式提高土壤SS与ASI的平均效应分别为85.5%和48.4%,13°坡地的分别为63.6%和112%。土壤ASI随冲刷时间增长呈幂函数型增大,植物篱模式土壤抗冲性的增幅远大于横坡农作模式。坡面自下而上,横坡农作模式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呈近直线式减小或自下、中坡位急剧减小;植物篱模式的呈波浪式减小,篱带增加,作物带减小。【结论】植物篱模式明显或显著提高了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就表层(0-10 cm土层)土壤而言,20°坡地紫穗槐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的效应大于香根草模式;13°坡地紫花苜蓿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的效应小于蓑草模式,提高土壤抗冲性效应大于蓑草模式。20°坡地植物篱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效应大于13°坡地,提高土壤抗冲性效应则小于13°坡地。植物篱模式改善了坡地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的过大坡面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3.
为深入研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机理,在大型试验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应用微型小区进行试验性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林地<10°坡耕地<5°坡耕地<坡改梯地;2)径流量:林地<坡改梯地<5°坡耕地<10°坡耕地;3)3种农耕地均表现随坡度增加,侵蚀泥沙量增大;4)不同季节农作物种类不同、长势不同形成不同的植被覆盖,对该地的水土保持有较大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食用不同剂量天然红心鸭蛋蛋黄粉对小鼠肝脏的影响.将昆明小鼠分成5组:A组(对照组),B组(普通蛋黄组)、C组(红心蛋黄低剂量组)、D组(红心蛋黄中剂量组)和E组(红心蛋黄高剂量组),6周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变化、肝脏质量及血脂脂质含量,并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摄入高剂量的红心蛋黄粉会导致小鼠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变性,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体质量、肝重、血脂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都显著增加.这说明食用高剂量的天然红心鸭蛋蛋黄粉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有一定影响,能造成小鼠轻微脂肪肝.  相似文献   
995.
包膜尿素对甜瓜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甜瓜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包膜尿素-次性接触施肥于幼苗根部.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处理的甜瓜产量显著(P<0.01)高于常规施氮处理,增产19.2%-19-4%;相比常规施氮,施用包膜尿素显著降低了果实硝酸盐含量(P<0.05);常规施氮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追肥前后出现较大波动.而包膜尿素处理在甜瓜生长期间均比较稳定;甜瓜植株氮素吸收曲线与包膜尿素氮素释放规律吻合;施用包膜尿素较常规施氮提高氮肥利用率1.1~20.6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施用包膜尿素能实现增产、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筛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药剂。[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黄瓜枯萎病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试验中,每7~10 d调查1次。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4株,共20株,记载每小区内发病株数及严重度。[结果]结果表明: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1.6%;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防效76.8%;美洲星液肥亦可有效地减轻黄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对小区产量进行测定发现,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增产率最高,平均增产72.2%;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增产57.7%;第3位为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增产率为49.3%;最后为美洲星液肥增产43.7%。[结论]筛选出了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适宜药剂,其中,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最好,36%粉霉灵悬浮剂、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美洲星液肥依次次之。  相似文献   
997.
初洋  倪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24-1925
[目的]提高栽培灵芝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灵芝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红芝为材料,筛选灵芝的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料培养基,并对以棉籽壳为栽培主料的麦麸添加量进行筛选试验,确定灵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结果]红芝在棉籽壳母种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与其他培养基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在玉米粒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红芝在棉籽壳加木屑培养基中产量最高,品质好。棉籽壳培养基中麦麸添加量为20%时红芝产量最高,但与麦麸添加量15%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灵芝生长的最佳母种培养基是棉籽壳,最佳原种培养基是玉米粒,最佳栽培料培养基是棉籽壳加木屑,最佳麦麸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998.
1.A级绿色食品定义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按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  相似文献   
999.
一种叶片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水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利用碱处理叶片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模板,并应用于水稻品种种性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田间育种材料的选择中。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信度高,重复性好,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等特点,它无需高速冷冻离心机及相应的提取DNA的试剂,故试验成本低,检测所需的时间短。尤其是群体较大时,此种方法更是显得经济有效,利用此种方法在1 d内可检测300份样品。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降低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克服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中籼组合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的缺点,对其父母本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特性进行了改良。先前利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其父本057进行改良,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057, 简称057(TT)。本研究以ND42为优质基因的供体,利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对协青早B\[母本协青早A的保持系,简称协青早B(GG)\]进行改良,得到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协青早B,简称协青早B(TT)。然后用改良前、后的各亲本分别配组,分析各组合的基因型(GG、GT、TT)和食味品质。结果表明,改良单亲的GT型组合协青早B(GG)/057(TT)、协青早B(TT)/057(GG)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由原组合协青早B(GG)/057(GG)的26.1%分别降到19.3%和19.2%,但均一性较差。改良双亲的TT纯合型组合协青早B(TT)/057(TT)的杂交稻米,不仅直链淀粉含量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2.5%)、胶稠度变得更软,而且直链淀粉含量的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