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1篇
  2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种有机肥及氮磷钾配施对塑料大棚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有机肥与N、P、K配施对塑料大棚番茄各时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与N、P、K配施前期产量高于牛圈粪,中后期牛圈粪高于鸡粪。两种有机肥中,鸡粪与低N高P配施的产量较高,牛圈粪与高N高P配施产量较高;所有处理中以M2N2P2产量,最高达74 210.5kg/hm2,产投比达2.01,其次是M1N1P2。因此,鸡粪与N、P、K配施时,应适当降低N肥增加P肥,与牛圈粪配施时应适当增加N、P用量。  相似文献   
32.
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12个小麦基因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溶液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设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个水平,对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的筛选指标进行了探讨,为氮高效基因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干重在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基因型变异(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03%和18.21%);在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中,相对植株干重(低氮胁迫/正常供氮)基因型变异较大(CV为22.76%)。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植株干重与相对株高、相对植株吸氮量和相对氮利用效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溶液培养试验中相对植株干重和田间试验中相对子粒产量(不施氮/施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n=12)。因此,以小麦苗期相对植株干重作为筛选指标,然后进行田间验证,是筛选耐低氮小麦基因型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氮、锌肥配施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山西省石灰性褐土上施用氮、锌肥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钾肥底肥的基础上,施用氮、锌肥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为氮〉锌,但过量施锌导致产量下降。在施氮基础上适量配施锌肥,不仅利于增产,而且利于品质的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的小白菜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用尿素400~500kg、硫酸锌100kg。  相似文献   
34.
1998-1999年度冬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由于气候异常造成干热风严重,使冬小麦高温逼熟粒重大幅度下降,但不同肥力水平及施肥技术对稳定粒重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后期补氮、增施钾肥、氮磷钾配施及后期喷施KH2PO4和叶面肥对于提高粒得有着明显的作用,是子粒饱满、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
冬小麦后期补施氮和氮钾配合,可使冬小麦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抗逆性增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氮肥,氮钾配施平均增产34-8 % ,单施氮平均增产13 .3 % 。另外,增产效果与氮肥施用时期有关,在拔节期一次施氮效果最好,氮钾配施增产42 .2 % ,单施氮增产25 .9 % 。  相似文献   
36.
肥力及施肥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由于气候异常或干热风,使冬小麦高温逼熟千粒重大幅度下降,但较高的肥力水平及合理的施肥技术对稳定千粒重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增施钾肥、氮磷钾配施,后期补氮及后期喷施KH2PO4和叶面肥对于提高干粒重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区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和化肥单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相同时, 秸秆与氮肥配施越冬前和拔节期冬小麦总茎数和单株分蘖数低于化肥单施, 施氮量在75~225 kg·hm-2 时, 植株干重高于化肥单施; 孕穗期到成熟期植株干重、成穗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秸秆与氮肥配施处理高于化肥单施处理, 籽粒产量增加58.9~339.6kg·hm-2, 水分生产率提高0.026~0.083 kg·m-3。施氮量在75 kg·hm-2 时, 秸秆与氮肥配施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低于化肥单施; 在150~300 kg·hm-2 时高于化肥单施。因此, 针对目前黄淮海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 秸秆还田前期生物争氮、后期供肥能力增强的特点, 秸秆连续还田后配施纯氮225 kg·hm-2, 可有效提高灌水和氮肥利用率, 实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明种衣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拌种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旱地小麦品种晋麦79号为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的总茎数、单株分蘖以及生物量的水分利用效率,对拔节期和孕穗期株高影响较大,而对产量三因素影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成穗数和产量以及旱地小麦生物量和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小麦灌浆期穗部干物质质量。建议扩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临优7287’为材料,采用连续挂牌标记法,研究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播期越晚,分蘖数越少。10月13日和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无分蘖的株数达50%以上;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的产量性状影响均表现为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分蘖。10月13日播种的小麦主茎穗粒数最多达37.2粒,10月3日播种分蘖为1的小麦主茎千粒重最高为45.56 g;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麦谷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麦谷蛋白含量最高达4.40%,10月8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总蛋白含量最高为12.33%;分蘖加工品质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和10月13日、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Ⅰ蘖评价值最高均为50;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淀粉糊化特性优于主茎。因此小麦生产上,应选用多穗型品种,通过必要栽培管理措施,保证低位蘖成穗,不仅高产而且优质。  相似文献   
40.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优7287为材料,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高-低-高的趋势。蛋白质组分含量呈现高-低和低-高两种类型,其中清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呈现高-低的变化趋势,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及积累规律影响较小,对其积累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效应。对成熟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差异研究发现,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籽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