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为明确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对氟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测定了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和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技术远程咨询服务系统”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信息系统。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经验交流和咨询服务三大功能模块组成,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ASP、CSS、Html等脚本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防治大豆疫病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测定了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0.010 5μg/mL、0.018 8μg/mL和0.003 3μg/mL,但对游动孢子释放无抑制作用。说明23.4%瑞凡悬浮剂在离体条件下对大豆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防治大豆疫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a序列(AJ893357)及参考文献中的特异引物(Pex147F,Pex147R),以致病疫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特异性扩增片段,并对特异片段进行纯化和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的长度为451bp,经序列分析表明,其氨基酸编码序列为441bp,共编码147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核苷酸序列与无毒基因AVR3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34%,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氨基酸序列在第19、80和103位存在着差异,这些核苷酸序列差异以及某些关键氨基酸的改变有可能是导致不同菌株中AVR3a毒性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圆斑病是三七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毁灭性病害,为筛选防治三七圆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评估分析了7种杀菌剂和避雨培栽对林下三七圆斑病防治效果估。结果显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400克/升氟硅唑乳油8000倍、450克/升咪鲜胺乳油15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和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1000倍防治效果分别为89.26%、87.26%、86.30%、87.82%、78.80%、81.58%和85.66%,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的防治效果最好,避雨栽培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6.66%,7种杀菌剂和避雨栽培对三七圆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对三七生长无不良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研究结果为三七病害的有效防治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9种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在福建省甜玉米制种田,采用茎叶喷雾法开展了9种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了除草剂对甜玉米及其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25 d,9种除草剂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2%以上;施药后50 d,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下同) 810 g/hm2 ] 和25%硝磺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750 g/hm2 ) 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好,以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180 g/hm2 ) 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差,杂草覆盖表现为重度。供试的9种除草剂对甜玉米生长安全,无明显药害症状,且部分药剂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25%硝磺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0%烟嘧 ? 辛酰溴苯腈可分散油悬浮剂 (300 g/hm2 )、8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 (1 440 g/hm2 ) 和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21.03%、19.26%、18.74%和16.84%。10%硝磺草酮悬浮剂 (150 g/hm2 )、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33.5%硝磺 ? 异丙草胺 ? 莠去津悬浮剂 (1 005 g/hm2 ) 和30%苯唑草酮悬浮剂 (27 g/hm2 ) 处理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分别为18.05%和13.68%、3.37%和12.67%、15.45%和11.06%、8.21%和11.67%,但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60 g/hm2 ) 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减产9.74%和3.57%。研究结果可为甜玉米田杂草防除有效药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姜青枯菌Zb01抗利福平霉素标记法,研究其在姜块表面及块茎组织中的增殖动态,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b01用1×102cfu·ml-1浸种姜块6 h或1×107cfu·ml-1浸种姜块0.5 h,播种于盆钵1 h即可从姜块表面分离到标记菌株;菌量为1×104cfu·ml-1浸种姜块6 h或1×107 cfu·ml-1浸种姜块0.5 h,播种于盆钵48 h也可从块茎组织中分离到标记菌株,从姜块表面分离获得的菌落数多于块茎组织.标记菌株在姜块表面呈先降后迅速回升再降后缓慢增加的消长动态,在块茎组织中的消长动态基本是15 d前缓慢增加,到20 d后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9.
番石榴焦腐病菌的ITS分析及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番石榴焦腐病是台湾入境大陆水果的重要植物病害,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引起.为建立该病原菌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葡萄座腔菌和葡萄座腔菌属其它种的ITS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检测番石榴焦腐病菌的特异性引物BF1/BR1,利用此引物从葡萄座腔菌中特异性扩增出287bp条带,而其余参试的菌株未能获得扩增条带.将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BF1/BR1进行巢式PCR扩增后,检测灵敏度提高1 000倍,可检测到葡萄座腔菌1pg的基因组DNA.结合快速碱裂解法提取发病组织的DNA,采用该PCR检测技术可从自然感染焦腐病果实中检测到葡萄座腔菌.  相似文献   
20.
由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verrhoi)引起的杨桃(Averrhoa carambola)细菌性斑点病是杨桃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细菌16S~23S rDNA间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通用引物Ll(5'-AGTCGTAACAACGTAGCCGT-3')和L2(5’-GTGCCAAGGCATCCACC-3’)扩增参试菌株的基因组DNA;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经多重比对分析后设计出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saveF(5'-CTTATCGACGACTCAGCTGCG-3’)和PsaveR(5’-TCATGCGTTGATCGTCAGGATC-3').此引物可以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73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的细菌无扩增条带,该引物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 pg,且可从自然发病的杨桃组织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的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此外,本研究对多种病原细菌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病菌与核果树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sprunorum是近源种.该检测技术对杨桃细菌性斑点病害的控制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