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在地处长白植物区系温性低山混交林区的勃列县通天二林场,进行了次生林复合经营的试验,结合建国40余年的次生林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即: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次生林经营模式为“育林型栽针保阔”;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为恢复顶极森林群落的木材经营型的“动态经营体系式的栽针保阔”;80年代以来发展到恢复多功能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的拓效应带或成效应岛的果、药、菜、菌多层次配置为主体的复合经营,确立了以生产材、药、果、菌等的高效。稳定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合经营技术,其实现途径是:调整次生林结构,建立效应带或效应岛;种植经济植物,完善林床植被;建立生态果园、药园、庭院,合理利用森林斑块,进而对此复合经营的生产模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3.
贡嘎山暗针叶林林冠对降雨能量再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雨滴速度、雨滴动能等参量都与土壤侵蚀关系密切。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暗针叶林群落的林内降雨,采用经验公式和雨谱法计算出降雨雨滴的动能和势能。结果表明: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直径和雨滴动能的大小均成正比;在小雨强时,林冠可以增加降雨落地时的动能,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林外的2倍以上;林冠对降雨势能的消减量与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量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月份的降雨特征不同、林冠截留特征不同,致使林冠对降雨势能的削减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44.
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时空梯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TDR分层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利用DCCA排序定量分析土壤水分时空梯度与环境因子关系,通过Surfer软件的Kriging插值法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排序图。结果表明:该地区影响土壤水分生长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被、坡位和坡向。0~60 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在5~9月沟底阔叶林为29.33%~37.86%;下坡位蒙古栎矮林为6.29%~17.24%;中上坡灌丛为5.45%~12.20%;沙地樟子松林为5.04%~11.20%;沙地疏林草原为4.16%~5.43%。0~15 cm与16~30 cm表层土壤水分排序第1轴与海拔、坡向、坡位、植被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系;31~45 cm与46~60 cm第1轴与坡向和坡度呈显著正相关;0~15 cm表层土壤水分波动较大,16~30 cm次之,31~45 cm和46~60 cm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5.
连续3 a对宁夏海原地区苜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0-100 cm深度内,平地苜蓿地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先减小后增大,在40-60 cm层次数值最小,苜蓿产量的高峰期是第6年。(2)坡地苜蓿产量和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北坡产量和土壤水分高于南坡。(3)土壤水分平均值的比较结果是:苜蓿>马铃薯>小麦>胡麻>豌豆。  相似文献   
46.
在对牛河梁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概述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其价值,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牛河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森林公园的规划目标,规划出4大景区,并对各景区进行开发建设项目设计。最后,对牛河梁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7.
 以管道理论为基础,运用主轴切割的方法,论述不同年龄小钻杨树体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树干生物量增加与高度的降低呈线性关系;同一层次内的叶量和枝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关系的确定性不受分层方式的影响;树冠不同层次内的累积叶量与支持的枝干总质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层次的总累积生物量与各层内的树干生物量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对不同层次累积树干生物量与各层树干生物量密度进行指数回归,系数介于1.1~1.3,指数介于1~2,表明二者的关系是处于线性和指数关系之间的一种形式;在胸高以上,树干边材断面积与侧枝基部断面积总和呈线性关系,胸高之下线性关系不存在。建立不同年龄小钻杨边材与所支持叶量的树体管道模型,同时测得胸径(D1.3)与心材直径(Dx)间的关系为Dx=0.522 exp(0.169 8D1.3),r=0.984 8。  相似文献   
48.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干旱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数量排序方法DCCA,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植被和环境数据进行排序分析,研究该地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地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DCCA排序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的分布是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微地形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第1主成分中,土壤pH值、速效P、全N、有机质含量和坡向的影响较大,影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第2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和海拔,第3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K,第4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地形中的坡度因子。灌丛地上生物量,也受土壤养分、水分、地形三者共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9.
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六盘山华山松年表,并与生态气候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重建1953—2003年六盘山地表干湿状况的代用资料。结果表明:华山松年轮宽度变化对5—7月的气温、3月和5月的降水量更为敏感;干燥指数优于单一气候因子成为该地区表述复杂的地表状况的生态气候指标;六盘山地区存在1953—1963年,1993—2003年2个干热期,并存在4~7年的小周期;20世纪80年代开始六盘山干燥度逐渐升高,近几年年降水量还可能处在历史较低水平,2011年的干燥指数大概为23.5,仍处于干热期。  相似文献   
50.
由于土壤性质和腐殖质含量的不同,土壤的含水量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是否适宜植物的生长。本研究以土壤PF(表示土壤的水分状态,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数值)为主要研究依据,将土壤含水率和PF联系起来,定量研究了贡嘎山地区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的含水率与PF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PF时,随着暗针叶林演替的进展,土壤腐殖质层的含水率逐渐增加,即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加,含水率减小,但各植被演替阶段之间土壤含水率差异并不显著。③植被不同演替系列主要是通过提高其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改善土壤的蓄水和持水性能。④本区暗针叶林土壤腐殖质层涵养水源作用最为明显。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