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1篇
  8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绿豆品种绿丰2号和绿丰5号为材料,设置5-氨基乙酰丙酸(ALA)拌种处理,未用ALA拌种为对照,研究ALA对始花期绿豆碳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LA提高了2个绿豆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同时显著增强了2个绿豆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CO2浓度与外界CO2浓度比值,降低了气孔限制值。ALA能有效提高2个品种光合系统潜在活性(Fv/Fo),分别较对照增加11.98%和5.49%,显著提高了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提高了功能叶片蔗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并提高了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了酸性转化酶活性。ALA可有效促进V1–V5期绿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拌种处理通过改善绿豆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单株荚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来提升产量。综上,ALA能够有效改善不同绿豆品种的光合特性和碳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52.
赤霉素及烯效唑对大豆形态、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赤霉素GA3和烯效唑的壮苗效果,采用GA3和烯效唑浸种处理大豆种子,调查大豆茎秆、节长、叶柄、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两年结果显示,GA3 和烯效唑对大豆株高有调控作用,但具有时效性。苗期,GA3处理增加株高,烯效唑抑制株高;盛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处理与对照之间株高无显著差异;收获期GA3处理降低了第1、3、10、12、13、14节节长,从而显著降低大豆株高,烯效唑降低第1节节长,不影响株高。GA3和烯效唑 浸种处理均增加大豆茎粗,增强大豆抗倒伏性。GA3处理降低了8~10节叶柄长度、增加了14~18节叶柄长度;烯效唑增加7~12节叶柄长度。两种调节剂从节长和叶柄两个方面改变了大豆冠层结构,叶柄长度的变化量与同节位的产量贡献率的变化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22和0.585,P<0.05。烯效唑浸种处理能够增加7d、14d叶绿素含量,14d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产量,两年平均增产15.14%。说明烯效唑处理可能通过改变大豆冠层结构和光合性质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丰富微生物菌剂在调节水稻生长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为水稻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海红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于水稻1叶1心期分别浇灌100 mL浓度均为1%的5种微生物菌剂[短小芽孢杆菌(BP)、红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液(RS)、枯草芽孢杆菌(BS)、纳豆芽孢杆菌(BN)、解淀粉芽孢杆菌(BA)],以浇灌100 mL清水为对照(CK)。于水稻4叶期取样,对比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1叶1心期水稻幼苗灌根后形态特征、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5种外源菌剂均能促进海红12幼苗生长,显著增加株高、地上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P<0.05,下同),增长率分别为4.9%~18.4%、23.3%~44.2%、44.5%~86.6%和75.0%~175.0%,其中以BN处理效果较佳;BS和BA处理对增加叶片SPAD值的效果较好,但各菌剂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P>0.05);BP、BS、BN和BA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长率分别为5.6%~17.8%、61.1%~126.7%、66.1%~117.9%,BP、BS和BN处理的过氧化氢酶酶(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7.6%、29.7%、21.6%;BN处理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提高112.8%,其中BS和BN处理调控效较优;BP、BN和BA处理显著降低叶片MDA含量11.8%~16.6%,O2-·产生速率在BP和BN处理后显著降低53.2%和42.9%。【结论】微生物菌剂通过增加株高、地上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促进海红12幼苗形态建成,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可溶性蛋白积累来增强水稻幼苗的代谢水平与抗逆能力。5种菌剂中以纳豆芽孢杆菌的综合调控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54.
盐碱地水稻死苗是规模化种植的重大技术难题,研究盐胁迫下S-诱抗素(S-ABA)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以较耐盐碱的常规水稻通海粳18-1和具超高产潜力的第3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为供试材料,以0.03%S-ABA稀释1 000倍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采用盆栽土培方式,在3叶1心期进行0、0.3%和0.6%NaCl胁迫处理。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S-ABA浸种处理能促进2个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能力,促进水稻幼苗生长;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提高耐盐碱能力。总体来说,本研究以S-诱抗素浸种在0.3%NaCl和0.6%NaCl浓度下水稻萌芽期和苗期均能有效缓解盐害,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提高水稻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55.
饶刚顺    沈雪峰    冯乃杰    赵黎明    郑殿峰   《现代农业研究》2022,(6):31-33
本文总结了“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数少、实验教学不强且内容单调、实践实 习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单一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线上平台资源+线 下答疑解惑+田间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乡村振兴”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科技人才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以黄华占种子为材料,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外源亚精胺(Spd)对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ROS)代谢、丙二醛(MDA)以及Na+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 mmol/L NaCl溶液处理水稻幼苗根系的ROS、·O2-、H2O2、Na+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在盐胁迫条件下,施用0.1 mmol/L Spd显著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ROS、·O2-、H2O2、Na+和MDA含量,从而减轻Na+毒害和过氧化造成的膜损伤,保护生物膜系统的稳定,维持细胞的稳态。  相似文献   
157.
为探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百旺2.0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以Y两优911为材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析能百旺2.0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能百旺2.0显著提高了水稻千粒质量,显著降低了水稻茎鞘、叶的干物质质量,提高了籽粒干物质质量,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回收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综合分析,叶面喷施能百旺2.0可促进水稻干物质向籽粒部位积累,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