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5篇
  46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4E 结合蛋白 1 (4E-BP1)是 mTOR 信号通路下游的翻译抑制因子, 调节翻译的起始和蛋白质的合成。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4E-BP1 基因特征、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在蜕壳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本研究利用 RACE 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 Es4E-BP1 全长 cDNA 序列, 利用 qPCR 技术探究其时空表达, 利用 dsRNA 干扰探究其在中华绒螯蟹蜕壳中的作用。测序结果显示, Es4E-BP1 cDNA 全长 1678 bp, 包括 134 bp 的 5? 非编码区、1193 bp 的 3?非编码区和 351 bp 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 Es4E-BP1 含有 1 个 eIF4E 超级家族的典型保守域, 且包含 1 个超二级结构 TOS 基序和 1 个 YXXXXLΦ 基序。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 Es4E-BP1 与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聚为一支并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95.69%和 93.16%)。qPCR 结果显示, Es4E-BP1 在成蟹各个组织均有表达, 其中 Y 器官表达量最高, 其次为肌肉, 鳃丝中表达量最低。一个完整蜕壳周期内, 幼蟹不同组织表达模式不同, 但均在蜕壳后期 A-B 期表达量最高, 蜕壳前期表达量较低。注射 dsEs4E-BP1 后, 中华绒螯蟹存活率远低于对照组 CG 组; 蜕壳间隔显著高于 CG 组。研究结果表明, Es4E-BP1 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中广泛表达, 在调控蜕壳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 4E-BP1 基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52.
目前,西南地区收获机械化作业全部依靠驾驶员操作,操作水平的优劣导致作业效果千差万别,明显地体现在谷物收获的损失率和含杂率上。为此,拟通过喂入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搭载,减小收割机在作业时的损失率、含杂率并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作业中,先获取割台升降液压缸的压力变化间接测量收割机作业时的喂入量,与设定的喂入量进行对比,当系统监测到作业喂入量超过设定喂入量偏差范围时,系统会指令执行机构调整收割机行走速度来动态调整收割机喂入量的值,使作业喂入量始终保持在设定的喂入量范围区间。在额定喂入量为1.5kg/s的联合收割机在旱田直线收获对比试验中,搭载有喂入量控制系统的损失率和含杂率分别为1.3%、2.4%,平均喂入量为1.49kg/s;未搭载喂入量控制系统的损失率和含杂率分别为2.6%和3.2%,平均喂入量为1.53kg/s。在田间综合对比试验中,搭载有喂入量控制系统的含杂率、平均喂入量、油耗分别为2.58%、1.52kg/s、3.44kg/667m2;未搭载喂入量控制系统的含杂率、平均喂入量、油耗分别为3.69%、1.68kg/s、3.84kg/667m2。该控制系统测量方法简单、安装方便,可明显降低收割机作业时的损失率和含杂率,也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割机的作业性能和整机可靠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53.
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果业的特色产业之一。本研究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杏生态适宜性评价、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杏比较优势分析和成本收益的市场需求分析基础上,开展兵团杏种植布局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杏优良种植区域集中在农一师、农三师、农四师等重点生产区,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总体相一致,为兵团杏种植布局优化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4.
以甜高粱为材料,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r6+胁迫对甜高粱生物量、器官、亚细胞分布和不同提取态提取物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培试验中,与对照相比,低浓度处理(0.5mmol·L-1)促进了苗期甜高粱总干质量,根冠比和耐性指数均升高;而中(1.0mmol·L-1)、高(1.8mmol·L-1)浓度下地上部和根部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根冠比上升,耐性指数下降。盆栽试验,拔节期和灌浆期甜高粱生物量在低质量分数处理(15mg·kg-1)下无显著变化,在中(45mg·kg-1)、高(75mg·kg-1)质量分数下影响趋势与苗期相同。(2)水培苗期对照中根部和地上部Cr的亚细胞中分布为:F3(可溶部分)F2(细胞器及膜部分)F1(细胞壁及残渣),但3种组分差别不大;在中浓度Cr6+胁迫下均为:F1F3F2。(3)对照中,苗期根部及地上部不同提取态提取物以80%乙醇和去离子水提取态占优势,而在中浓度Cr6+胁迫下以HAc提取态和HCl提取态的提取物占比率最大。(4)Cr6+处理下,苗期甜高粱地上部和根部Cr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根部对Cr有很强的滞留作用;拔节期Cr质量分数和积累量顺序均为根茎叶片,灌浆期均为根茎叶片籽粒,且各器官灌浆期Cr质量分数和积累量略高于拔节期。甜高粱根部对Cr的吸收积累,细胞壁吸附,在体内以难溶性磷酸和草酸盐类存在,是甜高粱耐Cr6+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