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对裂缝进行修补是建筑单位及施工单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市政蓄水泵站混凝土裂缝修补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43.
以喀什地区疏附县尔库萨克乡盐渍化土壤为试材,采用原位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沉降水平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的沉降量达到1.0g·m~(-2)·a~(-1)时,是土壤铵态氮含量的最佳阈值;氮素的氨化率达到0.5g·m~(-2)·a~(-1)时,是土壤氨化率的最佳阈值;当氮素的沉降量达到3.0g·m~(-2)·a~(-1)时为土壤硝化及矿化的最佳阈值。盐渍化土壤铵态氮含量及土壤氮素氨化率均是在20~40cm土层达到最大值,而硝态氮含量、硝化率、矿质氮含量、矿化率均是在表层(0~20cm)达到最大值,由此说明,土壤表层(0~20cm)矿化及硝化作用更快。  相似文献   
44.
紫外辐射对植物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外(UV)辐射作用于"病菌一植物"病害系统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UV辐射对植物病原菌孢子的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等光生物学效应,不同种属的菌种对UV辐射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二是寄主植物从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对UV作出响应,导致植物的抗病性发生变化.研究证实,中、短波UV辐射可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少病害的发病率;长波UV辐射对病菌孢子的萌发有诱导作用,可提高病害发病率.根据UV辐射水平、病菌侵染程度及植物抗性品种等因素的影响,UV辐射对不同植物病害系统也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该文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辐射对植物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研究UV-B辐射增强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叶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生理及其致病力的影响,并探讨链格孢菌对UV-B辐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链格孢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率、产孢量、纤维素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链格孢菌的致病力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20~60min的辐射处理对链格孢菌的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链格孢菌表现出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UV-B适应机制,来减轻UV-B辐射的损伤。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积累较多黑色素,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菌丝干重显著增加(p0.05);并且,链格孢菌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46.
灯盏花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积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灯盏花繁育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灯盏花的栽培管理和有效成分积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总收获面积和产量以及多种水果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中国并非水果贸易强国。专家分析,我国水果业需在种植、加工两方面加快结构调整以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48.
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近6亿~7亿t,大部分秸秆资源都未有效利用,造成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技术(如秸秆还田、青储氨化、装袋保鲜等)虽取得成效,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弊端。这些技术最大的缺点是不能使秸秆产品商品化,未能形成有效和大规模地推广应用,而只有商品化才是推动发展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秸秆处理技术的分析和发展前景的展望,指出了块状秸秆饲料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县域尺度上不同起源、不同类型的森林碳储量和碳源/汇特征,本文应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及2019—2020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对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乔木林碳储量和固碳特征开展评估。结果显示:2019—2020年马关县乔木林碳储量由3 807.07 Gg C(Gg C=109 g C)增加到3 893.49 Gg C,碳汇量为86.42 Gg C,其中天然林碳汇占38.09%,人工林碳汇占61.88%;马关县8种乔木林类型中其他硬阔林碳汇量最大,占总碳汇量的40.84%;2019—2020年间马关县乔木林碳密度由32.69 Mg C/hm2下降至29.58 Mg C/hm2,是乔木林面积增长的幅度远高于其碳储量增长幅度所致。研究结果表明:马关县乔木林碳汇量最高;未来可通过加强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马关县森林固碳能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0.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但近十年间果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长期在5%以下,出口水平低下。自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有60%以上的水果出口企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专家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果品出口的主要外部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