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0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多元螯合液态微肥是新疆康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针对新疆棉田土壤养分特点和滴灌技术要求而开发的新一代微量元素肥料。该肥料具有水溶性好,缓冲性强,不易沉淀,肥效高的特点。为使棉花滴灌专用型多元螯合液态微肥能在我区尽快推广使用。我们对多元螯合液态微肥进行了肥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2.
兵团精准施肥技术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探索了兵团精准施肥的主要环节 ,即土壤数据采集、棉田信息系统建立、施肥模型的建立、决策分析系统建立与应用 ,并将其有机地构成技术体系 ,为兵团实施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3.
以加工番茄为试材,采用基施枸溶性钙镁肥、水溶性钙镁肥300 kg·hm-2和600 kg·hm-2的方法,研究了2种钙镁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石灰性土壤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用2种类型钙镁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脐腐病发生率。在2种钙镁肥施用量一致条件下,300 kg·hm-2水溶性钙镁肥比枸溶性钙镁肥增产5.55%,维生素C含量提高45.39%,果实钙含量提高118.18%,脐腐病发生率减少了46.65%;600 kg·hm-2水溶性钙镁肥比枸溶性钙镁肥增产3.99%,维生素C含量提高31.21%,果实钙含量提高27.27%,脐腐病发生率减少41.39%。在钙镁肥类型相同条件下,300、600 kg·hm-2施用量无显著差异。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施用300 kg·hm-2水溶性钙镁肥为最佳施肥方案,既节约施肥成本,又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脐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新饲玉1号青贮专用玉米由新疆康地公司研究中心引进,2004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出苗势强,苗期生长迅速,抗旱抗逆性较强,品质  相似文献   
35.
适宜咸水滴灌提高棉花水氮利用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盐度和灌溉量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三种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0.35(淡水)、4.61(微咸水)和8.04 dS/m(咸水),分别以FW、BW和SW表示;两个灌溉量405和540 mm,分别以I405、I540表示。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棉花干物质质量最高,其次是淡水灌溉,咸水灌溉最低。咸水灌溉棉花的氮素吸收量、产量显著降低,但微咸水与淡水灌溉差异不显著。农田蒸散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微咸水灌溉对滴灌棉田蒸散量和水分生产率影响不大,但咸水灌溉导致蒸散量和水分生产率显著降低。15N同位素标记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水盐度下,高灌量处理(540 mm)较低灌量处理(405 mm)棉花15N回收率平均增加7.51%,土壤15N回收率降低13.20%,15N淋洗损失率增加29.47%。不同灌溉水盐度处理棉花15N回收率为47.02%~59.86%,微咸水灌溉棉花15N回收率与淡水灌溉差异不大,但咸水灌溉棉花15N回收率较淡水和微咸水灌溉分别降低了10.17%和15.23%。不同灌溉水盐度对土壤15N残留率的影响较小,为16.75%~22.41%。15N的淋洗损失率为1.56%~4.71%,表现为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咸水和微咸水灌溉15N淋洗损失率平均较淡水灌溉分别增加了80.53%和136.00%。上述结果说明适宜盐度和灌溉量的微咸水滴灌对棉花生长、产量以及水氮利用率影响不大,但高盐度咸水灌溉会导致棉花减产,水氮利用率显著降低。滴灌条件下,氮素的淋洗损失也是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咸水和微咸水灌溉会加剧氮肥的淋洗损失风险。因此,咸水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减少氮肥的淋洗损失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6.
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淡水资源不足和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提高水、 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减少根区盐分积累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是这些地区水分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目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和水、 氮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设3个水平,为0.35(淡水)、 4.61(微咸水)和 8.04(咸水)dS/m,分别用SF、 SM和SH表示;施氮(N)量设4个水平,为0、 240、 360和480 kg/hm2,分别以N0、 N1、 N2和N3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干物质重、 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受灌溉水盐度、 施氮量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咸水灌溉处理(SH)棉花干物质重、 氮素吸收量、 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著降低,而微咸水灌溉(SM)对棉花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影响不大,但干物质重和产量有所降低。施氮肥可显著促进棉花生长,增加干物质重、 氮素吸收量和产量,但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其促进效应明显受到抑制。微咸水和咸水灌溉会导致水分渗漏增加、 蒸散量降低,增施氮肥则可显著降低水分渗漏、 增加蒸散量。微咸水灌溉水分利用率最高,其次是淡水灌溉,咸水灌溉最低;增施氮肥则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因此滴灌条件下,高盐度的咸水不宜用于灌溉。而短期的微咸水灌溉不会对棉花产量和水、 氮利用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合理的配施氮肥也有助于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7.
 研究碧晶N+氮肥增效剂在北疆棉花滴灌条件下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大田试验表明,施用碧晶N+氮肥增效剂硝化抑制效果显著,改善土壤NH4+ / NO3-比例;土壤表观硝化率较对照降低2.2~15.4百分点;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3百分点;每公顷增产子棉241.5 kg,净增效益1332元。  相似文献   
38.
[目的]揭示石灰性土壤施用碱性粉煤灰与作物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关系.[方法]分别以加工番茄和春小麦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区灌耕灰漠土施用粉煤灰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并以春小麦为二茬作物研究粉煤灰的残效作用.[结果]施用粉煤灰可以增加加工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同时增加花期叶片氮含量,减少茎秆和叶片磷含量;但是增加收获期叶片氮、磷、钾的含量.同时施用粉煤灰增加加工番茄花期茎秆、叶片和植株整体的氮、钾的积累量,而减少加工番茄茎秆、叶片和植株整体磷的积累量;施用粉煤灰增加加工番茄收获期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的积累量.残效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粉煤灰残效显著提高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春小麦花期茎秆和叶片氮、磷、钾含量;22.50t/hm2粉煤灰残效增加春小麦收获期茎秆和叶片的氮、磷、钾含量.粉煤灰残效增加春小麦花期茎秆、叶片和植株氮和钾积累量和叶片、植株磷的积累量;增加春小麦收获期茎秆,叶片和植株氮、磷、钾积累量.粉煤灰及其残效作用增加土壤pH值和电导率.[结论]使用粉煤灰可以增加收获期加工番茄和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同时增加土壤pH值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39.
生物碳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以棉花秸杆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450、600和750℃)厌氧热解制备生物碳,探讨生物碳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吸收与平衡的影响.[方法]设置3种物料:450、600和750℃热解制备的生物碳(分别用450BC、600BC、750BC来表示);每种有机物料设置三个施用量,分别为0.5;、1.0;和2.0;(占土壤的比例);同时,以不添加物料土壤作为对照(CK).[结果]三种温度热解制备的生物碳均对小麦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氮素吸收量、土壤中氮素残留量,减少土壤小麦体系氮素表观损失量.从两茬小麦种植总体看,750℃制备的生物碳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氮素吸收量最高、土壤氮素残留量最高、整体氮素损失最小.[结论]对于生物碳处理而言,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小麦氮素吸收量增大、土壤氮素残留量增大、整体氮素损失降低.因此生物碳还田是提高养分利用,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新疆干旱区棉花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利用冠层光谱数据实现滴灌春小麦推荐追施氮肥的可行性,利用手持主动遥感光谱仪(Greenseeker)测定了滴灌春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冠层NDVI值,分析其与滴灌小麦不同时期追施氮肥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乳熟期NDVI值与春小麦出苗后天数可用一元二次函数拟合,模型精度较高,R2均大于0.91;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NDVI值与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利用一元二次模型拟合出施氮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现最高产量7 393 kg·hm-2下的施氮量为289kg·hm-2,实现最佳经济产量7 378 kg·hm-2下的施氮量为265 kg·hm-2;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NDVI临界值分别为0.715、0.792、0.887和0.911;根据各生育时期NDVI值与施氮量的关系,建立了氮肥推荐模型,并且根据模型计算出滴灌春小麦各生育时期NDVI值对应的氮肥追施推荐用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