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8 毫秒
31.
为了建立猪耳缘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为猪核移植实验做准备。主要采用组织块法进行猪耳缘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传代、冷冻和复苏,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和贴壁能力。结果显示: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细胞,生长较快,呈放射状,体外能正常传代。冷冻和复苏后,细胞能够正常的贴壁、增殖,经胰酶消化后,为核移植实验提供良好的细胞核供体。说明组织块培养方法是简单有效的获得猪耳缘成纤维细胞的方法,获得的细胞可以在体外至少传4代,能够为猪核移植胚胎提供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32.
着床前小鼠孤雌囊胚及正常囊胚上Wnt-3a的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Wnt-3a在小鼠着床前,孤雌囊胚和正常胚胎上的表达差异情况。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和半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孤雌囊胚和正常囊胚上Wnt-3a的表达,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发现:在着床前的小鼠孤雌囊胚和正常囊胚上都有Wnt-3a蛋白质的表达,且只在滋养层细胞中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着床前小鼠孤雌胚胎与正常胚胎相比,Wnt-3a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Wnt-3a在着床前小鼠孤雌胚胎和正常胚胎中都有表达,而且其转录水平在这2种胚胎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3.
超数排卵效果不同绵羊卵巢卵泡促卵泡素受体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具有不同超数排卵效果的绵羊品种中,进行超排处理后其卵巢上促卵泡素受体(FSH receptor,FSHR)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及据此改进超排效果奠定基础。【方法】根据超数排卵效果优劣依次选择3个中国地方品种的绵羊:小尾寒羊、白滩羊和乌珠穆沁羊。在常规超排最后一次注射FSH后的8、16和24 h分别各取3只绵羊的卵巢,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种绵羊卵巢上FSHR的分布情况。【结果】FSHR主要分布于3个品种绵羊卵巢的颗粒细胞上;小尾寒羊最后一次注射FSH后8、16和24 h的各时期卵泡中FSHR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品种绵羊(P<0.05),在早期卵泡和中期卵泡中,白滩羊的FSHR表达量也高于乌珠穆沁羊;3个品种绵羊在最后一次注射FSH后第8、16、24小时,其晚期卵泡FSHR表达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各自相应的早期和中期卵泡(P<0.05)。【结论】推测出3个不同地方品种绵羊的卵巢对FSH处理的敏感性应该依次为:小尾寒羊>白滩羊>乌珠穆沁羊,表明绵羊超数排卵效果与其卵巢上FSH受体分布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4.
为探索适于哺乳动物腔前卵泡的培养方式以及观察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的信号表达,为阐明早期卵泡生长的复杂机理和揭示卵泡发生发育的内在规律提供参考,通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RT-PCR的方法,观察TGF-βRⅠ与Smad2的蛋白和mRNA在绵羊卵巢卵泡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GF-βRⅠ在绵羊腔前卵泡及小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有表达,随着卵泡的生长发育,到成熟卵泡时期时,信号消失;Smad2蛋白在绵羊卵泡各个发育时期的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绵羊腔前卵泡的卵母细胞中无表达,随着卵泡的生长发育,信号逐渐出现,到成熟卵泡时期时,Smad2蛋白在卵母细胞表达较强;TGF-βRⅠmRNA只在成熟卵泡和培养前腔前卵泡颗粒细胞中检测到表达,在成熟卵泡和培养前腔前卵泡颗粒细胞中均有Smad2 mRNA表达,但在培养后腔前卵泡颗粒细胞中Smad2 mRNA表达量较低。TGF-βRⅠ与Smad2的蛋白和mRNA表达与绵羊卵泡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GlyCAM-1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在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GlyCAM-1的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GlyCAM-1 mRNA表达量在第10~18天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Gly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显著降低 (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GlyCAM-1蛋白约34 kD,子宫组织中GlyCAM-1蛋白表达量在第10~18天亦呈现先逐渐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的波动趋势,其中发情第10天蛋白表达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14、16天GlyCAM-1的表达量降低但变化不明显(P>0.05),第18天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GlyCAM-1在子宫的转录、表达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6.
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分离绵羊腔前卵泡以及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进行培养,对于绵羊腔前卵泡存活和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实验1为分离卵巢皮质,分别用显微分离法和胶原酶法分离腔前卵泡。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较优方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结果显示,显微分离法与胶原酶法相比,在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上差异不显著,但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基膜完整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法(P<0.05)。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和群体两种方式进行培养,其直径增加值在第三天和第六天差异不显著,但单独培养法在第三天和第六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群体培养法(P<0.05),且有卵泡腔形成。研究显示使用显微分离法分离腔前卵泡与胶原酶法相比具有优势,相对简单,廉价并且对卵泡的损害很小。经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培养法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7.
透明带诱导绵羊精子顶体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绵羊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对其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导作用,实验分为3组:(1)不经获能处理的精子与透明带共孵育;(2)精子经获能处理后与透明带共孵育;(3)不经获能处理的精子与透明带共孵育,然后IA23187(添钙离子载体,calcium ionophore A23187),来观察透明带对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获能与否并不影响透明带对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导效果,添加IA23187后,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AR)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透明带可诱导绵羊精子(无论获能与否)发生顶体反应,IA23187不能提高透明带对顶体反应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丁内酯-I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卵母细胞经丁内酯-I(BL-I)抑制培养,然后转入成熟培养液培养不同时间,进行体外受精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解除8h抑制再培养8h组处于MⅡ期卵母细胞比率6.38%显著低于其它组别(P<0.01)。继续培养16h、20h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培养24h组卵母细胞成熟率(70.83%)稍高于对照组(66.18%),但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16h、20h组囊胚率分别为2.99%、13.64%与对照组24.39%差异显著(P<0.05),培养24h组的囊胚率20.33%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L-I对绵羊卵母细胞的成熟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经BL-I处理后未能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胚胎的整体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39.
我国自1975年开展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以来,虽已先后获得新鲜胚胎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但移植成功事均偏低。据1985年全国牛胚胎移植试验材料统计,新鲜胚胎移植成功率平均为23.8%(32/160),冷冻胚胎的移植成功率平均仅为9.6%(5/52)。移植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还没有定型的配套牛胚胎移植器械,非手术移植胚胎时,很难将胚胎放置在子宫最适部位,并易造成胚胎丢失和子宫环境的感染。因而,移植后可能造成部份胚胎的早期死亡。  相似文献   
40.
根据液氮罐内汽相区存在的温度梯度,可逐渐达到降温的原理而研制成功的简易冷冻器,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采用该仪器及与其配套的胚胎冷冻—解冻技术方法,对小鼠、绵羊、奶牛、黄牛胚胎进行冷冻试验,取得小鼠冷冻胚胎解冻后培养成活率率为90.7%,孵化膨胀率为77.2%;绵羊和奶牛冷冻胚胎解冻后,形态恢复正常的胚胎比例分别为76.2%和69.4%,移植成功率分别为50%和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