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茶悬浮培养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存具有稳定代谢能力的优良茶细胞系,本文对茶叶悬浮培养细胞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以4d最佳,60%PVS2冰浴装载以20min最好,100%PVS2冰浴脱水处理60min最优,40℃复温解冻细胞存活率最高,采用这些参数进行完整试验的细胞存活率达到76%,初步建立了茶悬浮培养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冷冻程序。  相似文献   
22.
耕作方式是秸杆还田条件下影响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种植(SC)、秸秆全量还田条旋耕种植(ST)以及普通农户模式(秸秆不还田,CK)三种种植方式对吉林省风沙土和黑土两种土壤类型下播种期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出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显著地受耕作方式、土壤类型以及土层深度影响。与CK相比,SC处理显著降低两种类型播种期土壤温度1-3℃;而ST处理能提高风沙土0~20 cm土层地温1~1.9℃,二者对黑土影响较小。此外,SC与ST处理对播种期风沙土0~20 cm耕层土壤以及30~40 cm深层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而二者只对黑土0~20 cm耕层土壤水分有显著的影响;SC与ST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保苗密度与幼苗生物量;两种类型土壤下,SC处理在风沙土上增产优势明显,而ST处理在黑土上增产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23.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提高土地产能,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以探讨该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产量优势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薯玉米间作促进了根系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其中,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作甘薯、单作玉米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5.76%、12.37%;与单作甘薯处理相比,甘薯玉米间作处理提高了磷酸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降低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为1.12,具有产量优势,种间相对竞争力为-0.26,甘薯种间竞争力弱于玉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产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可见,甘薯玉米间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土壤状况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在当前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展现和应用的,绝对不仅是客观上的语言应用诉求,尤其是在当前英语交流与教学时,要将文化内涵与语言交流传递相融合。本文拟从传统英语交流和教学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结合中英茶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认知,通过探究英语交流和教学活动创新的实施诉求,从而探究融入中英茶文化差异促进英语交流和教学活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人们发现丝氨酸羧肽酶类蛋白(SCPL)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酰基转移过程,即具有转酰基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3个茶树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CsSCPL蛋白均包含了1个底物结合位点、3个催化作用保守区和多个N-糖基化位点,及其Ser-Asp-His三联体催化中心等SCPL家族的典型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CsSCPL可能具有酰基转移酶的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芽叶茎根中都有表达,其中,CsSCPL1和CsSCPL3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根,而CsSCPL2则在根中高表达。本研究成功地将CsSCPL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上进行原核表达,并对诱导时间及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目标蛋白条带分子量为70 kD,与预测大小相符。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当前动物检疫工作的面临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海安及周边地区群众养草鱼的积极性较高,草鱼种需求量正逐年递增,育种业主凶利益驱动片面追求草鱼种出产量,千方百计强化育种,重投入轻管理,导致草鱼种小车轮虫病并发烂鳃病的流行,并成为该地区提高一龄草鱼种产量与质量的制约因素。笔者结合鱼病门诊诊疗与现场处理实践,  相似文献   
28.
利用薄层层析方法对儿茶素合成途径中的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促反应产物儿茶素C进行初步分离,用香草醛显色法进一步定量。以建立该酶促反应产物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对薄层层析展开剂配方、及薄层分离产物均进行了研究。该方法检测波长为500nm,展开剂最优配方甲醇:乙酸乙酯:甲酸=8:8:1.5,层析分离所得显色产物为儿茶素C。以儿茶素C为标样,线性范围为50~50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1.0%~93.0%之间,RSD为3.39%。建立了薄层层析与香草醛比色法结合检测儿茶素C含量的体系,该体系能够快速测定茶叶中DFR/LAR酶反应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9.
猪L-Myc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在细胞重编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猪L-Myc基因,并在蛋白水平表达的情况下探索其在细胞重编程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猪L-Myc基因替代c-Myc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奠定基础。【方法】先通过NCBI序列比对,采用RT-PCR克隆猪L-Myc基因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猪L-Myc基因与人和小鼠的同源性,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GFP/L-Myc-C1,通过载体转染和免疫印记检测猪L-Myc基因cDNA的蛋白水平表达;再将L-Myc基因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分别使用不同的转录因子诱导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embryo fibroblast,PEF),通过形态变化和碱性磷酸酶(AP)染色验证猪L-Myc基因在细胞重编程中的作用。【结果】①获得了1 113 bp的猪L-Myc基因cDNA,编码36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40 kD;②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猪L-Myc基因与人和小鼠高度同源;③免疫印记检测结果说明猪L-Myc基因cDNA能够在蛋白水平表达;④细胞诱导试验和AP染色结果显示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L-Myc(OSKL)组合诱导的细胞阳性克隆率明显高于Oct4、Sox2和Klf4(OSK)组合的阳性克隆率。【结论】获得了猪L-Myc基因,并且该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且在细胞重编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头大且扁平,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体长,上下颌均有绒毛状细齿,眼小,鼻须、颌须各2对,体背呈黑褐色,体侧呈黄色。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细刺少、无磷、营养价值高,池塘养殖效益好、市场需求较大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