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家级生态退耕县坡耕地信息系统建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背景,从建立陕西省国家级生态退耕县坡耕地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建立该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主要流程。该系统不但能有效实现对全省各生态退耕县土地数据信息与图形信息的有效检索与空间分析,还能为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河网径流节点及其基于DEM的自动提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河流的交汇点是在地貌、水文上均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段,在GIS中又融合了大量的时空信息。从河流水文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河网径流节点的概念,分析了河网径流节点的基本特征,包括河网径流节点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异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河网径流节点在地学空间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此外,对以DEM数据为基础提取河网径流节点的原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3.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尺度上探讨了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的分类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划分为3种群丛类型,即Ⅰ)狼毒+紫花针茅+线叶嵩草+披针叶黄华群丛;Ⅱ)狼毒+紫花针茅+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群丛;Ⅲ)紫花针茅+草玉梅+狼毒+早熟禾群丛。2)RDA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是影响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土壤养分对于狼毒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覆盖度高的狼毒群丛对低磷、低钾的土壤环境更敏感。3)随着入侵程度加重,狼毒群丛Ⅲ、Ⅱ、Ⅰ的物种优势度发生明显更替,禾本科植物(早熟禾、紫花针茅)重要值减小(4.10、3.12、2.10),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花苜蓿)重要值先增后减(0.28、0.57、0.25),莎草科植物(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重要值增加(0.23、1.18、2.19)、毒杂草(狼毒、草玉梅、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青海刺参等)重要值明显上升(6.10、5.14、10.08),群落Ⅰ和Ⅱ中狼毒替代紫花针茅成为最重要的建群种,狼毒覆盖度呈规律地梯度增加(5.5%、11.0%、29.7%)。本研究反映了狼毒型退化草甸逆向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成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可为草地资源管理、退化草甸修复及狼毒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4.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5.
江苏沿海滩涂互花米草及坝田工程促淤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特别是辐射沙洲滩涂的近岸部分近期围垦开发的前景广阔。该文利用互花米草与坝田工程方法,设计了两种滩涂促淤试验方式,通过多次观察、测量计算及比较分析,得出仅利用互花米草(Ⅰ)的方法促淤速度较慢,但持续时间长,累积效果明显,而使用坝田中栽种互花米草(Ⅱ)的方法,互花米草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坝田的促淤速度虽然快,但持续时间短,另外在方法Ⅱ中,大坝田和敞口坝田的促淤效果最佳,各类坝田中基本都形成一个有共性的淤积三角形形态,反映了淤积形态受潮流与地形控制的特性,最后探讨了工程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6.
对CBERS-02B星高分辨率HR图像的应用潜力和精度进行了初步评价.以陕西省南部西乡县作为研究区,对HR图像进行辐射和彩色增强;采用多种算法对HR和CCD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融合前后的图像做了全面的评价;基于融合前后的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和精度对比评价.结果表明,HR和CCD图像的融合,使两者的优势得以互补,其中比值变换融合法在图像空间细节和光谱特征保留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融合后的图像明显提高了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精度,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的延河流域土壤线提取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自动提取算法建立典型黄土的土壤线方程,为土壤调节植被指数的计算提供基本参数。[方法]基于Landsat 8OLI遥感影像,采用自动提取算法获取土壤线参数;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PVI,TSAVI,ATSAVI与实测盖度的相关性,探讨所构建的土壤线方程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指数提取中的适用性。[结果]通过自动算法与常规方法对比发现两者偏差较小,且自动提取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各植被指数与实测盖度的相关性大小为:PVINDVITSAVIATSAVI,PVI为延河流域植被盖度反演的最优植被指数,NDVI次之,TSAVI与ATSAVI较差;与NDVI指数相比,PVI指数能够较好地抵抗土壤噪声的影响,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敏感性较高,更适用于植被覆盖度较低的黄土高原。[结论]自动提取算法对延河流域土壤线的提取较为适用,所得参数适合于计算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28.
以经预处理的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共聚到秸秆纤维素中合成高吸水树脂,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m_(水稻秸秆)∶m_(单体丙烯酸)为1∶7、交联剂用量为0.15%、单体中和度为65%、引发剂用量为0.5%的条件下合成的水稻秸秆基树脂吸水性能最佳,对蒸馏水和0.9%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分别达362.57、93.95 g/g,且保水和重复吸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9.
苹果园利用角额壁蜂授粉技术1991—1996年,我们在当地一些苹果园利用角额壁蜂授粉,取得了优良效果。多年调查的平均值表明,角额壁蜂授粉比自然授粉的苹果园,花朵坐果率提高19.7个百分点,单果重增加3.8%,株产增高24.3%。苹果园利用角额壁蜂授粉...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