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4篇
  66篇
综合类   25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01.
烟草烟碱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肋烟为材料研究了采用乙烯利处理对烟碱转化株进行早期鉴定的有效性以及取样时间和部位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早期鉴定的转化株包括了所有调制后自然形成的转化株,还可以鉴别出一些在正常晾制条件下不能有效鉴别的低转化株;早期测定的烟碱转化率一般高于烟叶自然晾制后的烟碱转化率,有利于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鉴定结果将非转化株、低转化株和高转化株分别自交留种,后代群体分别有8.6%,59.8%和100%的转化株,表明鉴定方法是有效的,且通过转化株的鉴别和清除可以对品种进行有效改良。对转化株的鉴定从苗期到开花前都可以进行,移栽后4~6周取样测定更利于大批量处理和检测。不同部位叶片都可用于早期诱导和鉴定,但下部叶诱导时间短,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2.
不同产地和类型香料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香料烟,进行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以新疆为代表)烟叶含糖量在17.34%-26.56%,总氮在0.95%-1.43%,烟碱在0.34%-1.79%,蛋白质含量在5.11%-8.29%之间,醚提物含量在2.39%-7.99%,湿润区(以湖南为代表)烟叶含糖量在4.48%-8.65%,总氮含量在1.26%-1.66%,烟碱人  相似文献   
103.
永德烟区土壤pH值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永德烟区258个土壤样本的pH值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永德烟区的的土壤pH值总体上处于适宜范围,平均值为5.97,变幅为4.61~8.23.变异系数为14.60%;处于适宜烤烟生长的pH值(5.0~7.0)的土壤样本占总样本数的88.48%;处于最适宜烤烟生长的pH值(5.5~6.5)的土壤样本占总样本数的42.31%.永德烟区不同海拔的pH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壤类型pH值的变化顺序为:砂岩赤红壤>红壤>石灰岩赤红壤>潴育型水稻土>千枚岩红壤>石灰岩红壤>砂岩红壤.不同土壤质地pH值的变化顺序为沙壤土>轻壤土>壤土.土壤pH值与有机质、有效锌、水溶性氯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速效氮、速效钾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速效磷、有效硫、有效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以烤烟云烟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成熟期短时渍水处理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成熟期渍水处理3 d,中部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对照,降幅为20.39%;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33.14%,56.70%;烟叶淀粉、总氮和烟碱含量有降低趋势,分别下降了2.9,0.74,0.77个百分点,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增加趋势,分别上升了1.33,0.46个百分点。说明渍水胁迫使叶片生理代谢紊乱,氮代谢减弱,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成熟期渍水胁迫对烤烟生长和品质形成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5.
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GIS和GPS定位技术,结合网格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褐土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养分(速效Fe、速效Mn、速效Cu、速效Zn)的空间变异规律,并绘制了微量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微量养分在整个研究区内均表现出中等变异水平,其变异性大小表现为:速效Zn速效Mn速效Cu速效Fe。除速效Mn外,其他微量元素都表现出很强的空间结构性,速效Cu、Zn变程较短,分别为182m和175m,速效Mn变程较长为850m。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速效微量养分进行了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速效Fe在研究区内普遍缺乏,速效Mn、速效Cu含量中等偏高,而速效Zn含量在整个研究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6.
皖南烤烟根际微生物与焦甜香特色风格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2007 年对皖南烟区 4 种主要质地土壤冲积粉沙土、河滩沙壤土、冲积沙壤土和水稻土烤烟根际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不同生长期烤烟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团棵期最少,至旺长期最多,成熟期和采收期逐渐减少.与之相似,根际微生物生物量C(MBC)以团棵期最低,旺长期和成熟期较高,采收期有所下降.在皖南选取具代表性的 19 个土样,包括 7 种不同质地土壤,种植 4 个烤烟品种,分析发现根际 MBC 与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据此可将土样分为 3 大类型,分别是低 MBC 的相对贫瘠的土壤、中等 MBC 的中等肥力的土壤和高 MBC 的肥沃土壤.焦甜香气较好的烤烟多集中于MBC在 350~380 mg/kg干土的中等肥力的土壤上.表明烤烟旺长期根际 MBC 与烤烟品种无关,而仅与土壤性质有关,焦甜香特色风格的形成与根际 MBC 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施氮量和留叶数对豫西地区云烟8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豫西烟区云烟87最适宜的施氮量和留叶数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量、留叶数2个因素互作对云烟87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5.44~118.44kg/hm2、留叶数19~22片/株时,云烟87田间长势强、株形较理想,初烤烟叶外观物理特性较好,产、质量适中,矿质元素及常规化学成份较为协调。其中,施氮量为118.44kg/hm2的处理产量(2 461.94kg/hm2)分别显著高于中、低氮处理12.92%、10.93%,产值达到36 329.74元/hm2;施氮量为95.44kg/hm2的处理均价达15.94元/kg,分别比高、低氮处理提高了9.63%(P>0.05)、4.73%。留叶数19~22片/株的处理田间呈现腰鼓型,利于通风透光,产质量适宜。综合分析,在中、高施氮水平(95.44~118.44kg/hm2),留叶数19~22片/株,豫西地区云烟87产量和品质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8.
腐殖酸对烤烟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腐殖酸为基肥进行烤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腐秀有效提高烟株体内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活性提高的幅度依次为1.98 ̄56.9%、25.9 ̄98.8%,20.4 ̄130.8%,8.6 ̄130.2%,腐殖酸能促进烤烟生理代谢,提高抗逆能力,植株感染花叶病和黑胫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根系调节剂对烟草烟碱及钾素分布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ABT4,FA及FeSO4 3种营养调节剂对烟草根系活力、烟碱合成、K素吸收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根系及叶片的烟碱含量与根系活力的趋势相同,即在移栽后30d有一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到移栽后70d又开始上升,烟草根、茎、叶中K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下降趋势,调根剂ABT4,FA,FeSO4对根系活力、K素吸收和烟碱合成均有促进  相似文献   
110.
外源氨基酸对烟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培试验在营养液中添加氨基酸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氨基酸处理均比对照明显促进了烤烟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强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了根系活力。外源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都可以增加烟叶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处理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天门冬氨酸处理,再次是苯丙氨酸处理。同时3种氨基酸处理都显著提高了单株烤烟烟叶氨基酸累积量,其增加量为天门冬氨酸处理>谷氨酸处理>苯丙氨酸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