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华北生态群普通杏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在不同地理来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结构差异。【方法】应用21对SSR引物对67份华北生态群普通杏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1个SSR位点在67份华北生态群的普通杏材料中共检测出301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8—24个,平均为14.33个。每个位点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变异范围为0.65—2.67,平均为1.934。通过不同地理来源间比较,发现来自西北黄土高原区域的杏种质多样性丰富,拥有较多的等位变异。不同地理群间存在较多的互补等位变异;各地理群体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变异。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2.2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将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划分为7个组群,且不同地理来源的材料均被划分到3个或以上的聚类群体。当K=4时,除仁用杏外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可以划分为西南亚群、华北平原亚群和东部丘陵亚群(包括山东丘陵地和辽南丘陵地的普通杏)3个亚群,与传统生态亚群划分相似。【结论】华北生态群普通杏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来自于西北地区的普通杏多样性最为丰富,有较多的变异类型。仁用杏种质遗传基础狭窄,但具有较多的特有等位变异和独特的血缘关系。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可以划分为3个亚群,但地理来源相同的种质不一定属于同一类群。  相似文献   
42.
瞬时CO2浓度变化对杏属植物光合生理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猛  刘威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08-112
为探讨CO2浓度瞬时变化对杏碳同化能力、水分利用能力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杏属植物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全球变暖情况下的生长潜力和生态优势。作者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15个2年生杏品种进行瞬时CO2浓度倍降和倍升处理的光合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瞬时CO2浓度变化显著影响杏属植物光合作用,在瞬时CO2浓度升高情况下,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升高,呼吸速率(Rd)下降,光补偿点(LCP)降低,表光量子效率(AQY)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增强,但光饱和点(LSP)变化不显著,不同品种Gs和Tr反应有一定差异。适当增加CO2浓度能提高杏属植物对弱光和水分的利用能力,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同化物积累,加速碳素循环。  相似文献   
43.
在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镇,对酷似梅花的类梅花杏资源进行了多年的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初步筛选出一批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品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4.
串枝红杏树体营养积累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国家果树种质李杏圃,对8年生串枝红杏树于果实成熟期进行解体分析.其营养积累量,氮为445.60 g,磷80.12 g,钾351.68 g,钙624.05 g,镁91.81 g;分别占树体干重的0.717%,0.129%,0.566%,1.004%,0.148%;除钙外,均以果实中积累最多,分别为142.14g、24.95g、211.58g、24.95 g,占各自营养总量的31.89%、31.14%、60.16%、27.18%.氮、磷、钾、钙、镁在各器官中的相对含量,除钾以果实最高外,均以叶片为最高,分别为2.56%、0.39%、3.03%,0.83%.每生产50 kg果实,年吸收氮426.83 g,磷69.46 g,钾449.14 g,钙372.47 g,镁88.61 g;其比例为10∶1.6∶10.5∶8.7∶2.0.  相似文献   
45.
辽宁省及类似气候区是我国设施果树优势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果树涵盖范围较广,其中果树促成栽培起自20世纪末期,到目前为止,全国设施果树栽培面积约10万hm~2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其中辽宁省设施果树面积3万hm~2,产量50万t,树种以草莓、葡萄、桃为主,还有蓝莓、李、杏、甜樱桃等,主要是果实不耐贮运的树种。作者充分论述了发展设施果树的意义、辽宁省发展设施果树的优势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辽宁省及类似气候区设施果树的发展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作者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已选育和引进的极早熟杏品种‘骆驼黄’、仁用杏新品种‘国仁’和‘丰仁’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2014—20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杏专用肥施用时期及施用量对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杏树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骆驼黄’杏的单果重和产量逐渐增加,以株施2.25 kg处理的产量最高,株施2.00 kg处理的单果重最高;维生素C含量以株施2.0 kg处理的最高。‘丰仁’杏春、秋2次施肥(春1/3、秋2/3)叶片营养及果仁产量和质量指标明显高于春季、夏季和秋季1次施肥处理的。综合比较各项产量和质量指标,认为株施杏专用肥2.0~2.25 kg为最佳施用量,春、秋2次施肥为最适施用时期。  相似文献   
47.
【目的】筛选与越橘果实贮藏性相关的性状并揭示其遗传规律,为越橘果实贮藏性改良育种提供依据。【方法】调查越橘果实的果蒂痕大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含量、果实重量、果型指数、贮藏性等7个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与贮藏性相关的主要性状,利用正反交群体分析其遗传倾向。【结果】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越橘果实贮藏性与果蒂痕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果实硬度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是与蓝莓贮藏性相关的主要性状。越橘果实带柄和脱柄贮藏试验表明果蒂痕大小对越橘果实贮藏有重要影响。果蒂痕大小和果实硬度性状在正、反交群体中呈正态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5%。正、反交群体果蒂痕大小趋近于亲本平均值,无父母本倾向,其广义遗传力(H2)在正、反交群体中分别为0.887和0.867,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较大。正、反交群体果实硬度平均值均趋于低值亲本,即存在倾向于果实硬度变小的劣质遗传,H2在正、反交组合中分别为0.535和0.514,表明越橘果实硬度遗传效应较小,遗传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结论】越橘果实果蒂痕大小和果实硬度性状与贮藏性密切相关,其中果蒂痕性状呈趋中遗传,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超高亲遗传不明显;果实硬度性状遗传受低值亲本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劣质遗传倾向,遗传效应小,受环境影响大。  相似文献   
48.
不同原产地杏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91份杏品种(华东地区11份、华北地区25份、西北地区18份、西南地区12份、东北地区13份、中南地区3份,欧洲3份,美洲3份,大洋洲2份,朝鲜1份)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4%和总有机酸的66%: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华东地区品种果实蔗糖平均含量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美洲品种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含量均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中南地区品种果实苹果酸和总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原产区。另外,果实蔗糖含量与总糖、山梨糖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山梨糖醇和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山梨糖醇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9.
<正>日前,辽宁锦州北镇市鲍家乡生产的1.5万箱、7.5万千克的套袋葡萄,经检验合格顺利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这是锦州套袋葡萄首次销往东南亚。  相似文献   
50.
【目的】为李种质资源功能物质的科学评价与高抗氧化活性种质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李7个主要种和5份李杏杂交种等59份代表种质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还原Fe~(3+)能力(FRAP)和总酚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供试品种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异丰富,果实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且不同种间或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美洲李(P. americana)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栽培欧洲李(P.domesitica)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最低。不同颜色李品种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均值最大的是红色和紫红色品种,最低的是绿色品种。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较高的中国李品种有‘美丽李‘’奎丽‘’蜜李‘’紫玉’和‘绥李3号’。【结论】李种质间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异非常丰富;不同种或果实着色的李种质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