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9篇
  35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 methan sulfonate)试剂胁迫诱导粳稻品种‘一目惚’(Hitomebore),获得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矮杆突变体(E58),对株高、分蘖、千粒重等表现与相同环境生长下的野生型‘一目惚’对照(E63)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化,分蘖增多,千粒重减少,且株高与对照相比呈极显著差异,分蘖呈显著差异,千粒重呈极显著差异。EMS诱导的序列变异可能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进而引起水稻矮化的表型变异。根据前人试验结果,应用Real-time PCR对与胁迫及矮化相关的39对引物中筛选出24对引物进行Real-Time 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OsNR1、OsP5CS、OsGS1;1、OsGDH1、OsHKT1;5、OsNRT1;1、OsGDH3、OsAKT1、OsAMT2;3、OsGS1;2、OsSOS1、OsNHX2、OsNRT2;1、OHAK16、OsGS2、OsHAK1、OsGDH2、OsAMT3;3在E63、E58表达差异极显著;OsHAK10、OsNHX1、OsAMT1;1表达差异显著;OsNADHGOGAT、OsFd-GOGAT、OsGS1;3表达差异不显著。EMS诱导对部分水稻基因表达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水稻表现型,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为降低丘陵山地复杂环境作物信息地面采集设备人工多次移动架设的劳动强度,提高信息采集效率,研究设计了一种自动水平调节平台,用于丘陵山地中作物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的搭载.利用旋量理论和运动学原理,建立了平台机构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控制系统和程序,进行了样机试制和室内、室外试验.试验表明,在最大负载、最大坡度范围内,最大静态调平误差小于0.3°,最大动态调平误差小于3°.平台能够较好满足搭载光谱与图像等设备在丘陵山地±15°坡角采集作物信息时的自动调平需求,能够同时调节俯仰方向和横滚方向角度,与现有调平平台只有俯仰调节功能相比,该平台更符合丘陵山地场景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3.
锂电池组为单一动力源的电动微耕机在丘陵山地复杂多变的作业工况中,锂电池频繁瞬时大电流波动放电,严重影响锂电池的能效及寿命,本文将超级电容应用在电动微耕机上构成复合电源,并对该复合电源的参数匹配及能量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结合电动微耕机实际作业情况,设计了逻辑门限控制策略,控制系统以主控芯片STM32F103为核心,使用C语言编程,对单一锂电池电源和复合电源两种工作模式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电流、功率、温度、容量衰退速率等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田间试验表明,在一定土壤条件下,复合电源工作模式与单一锂电池电源相比,针对电机不同转速和不同地块,磷酸铁锂电池电流平均波动范围分别缩减14.37,13.07,14.3,15.23,13.77A,平均峰值功率分别下降43.6%,75.2%,77.4%,76.4%,60.3%.由于超出阈值的部分大电流由超级电容补充,磷酸铁锂电池输出电流变平缓,使磷酸铁锂电池组免受突变大电流的冲击;复合电源中磷酸铁锂电池组平均温升相较于单一电源锂电池组分别下降0.13,1.48,1.67,2.26,3.45℃;在试验作业时间内,复合电源中磷酸铁锂电池组平均容量衰退速率分别下降2...  相似文献   
74.
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是稻田土壤培肥的重要措施。研究江汉平原单季稻田冬闲期种植绿肥及稻秸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和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以稻秸不还田不种绿肥(CK1)和不施肥空白(CK0)为对照,分析了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单独还田(RSM)、稻秸原位焚烧还田(RSB)、单种绿肥(GM)以及稻秸全量覆盖与种植绿肥协同还田利用(RSM+GM)等处理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碳库管理指数、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1和CK0相比,RSB处理3 a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稳态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而GM、RSM及RSM+GM处理3a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库指数、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尤其是RSM和RSM+GM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且多数指标均以RSM+GM处理增幅为最大,其次是RSM处理。与CK1相比,RSB处理3a后显著提高了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但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RSM、GM及RSM+GM处理模式3 a后均可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RSM+GM处理模式在1 a后即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2 a后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3 a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幅均是最大。相比于CK1,RSM和RSB处理模式3 a的稻谷增产效果均不显著,而GM和RSM+GM处理模式连续3 a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增幅分别为6.88%~11.67%和6.00%~13.4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土壤酶活性与水稻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在江汉平原单季稻作条件下,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还田或种植绿肥均可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但前者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后者更利于作物产量提升。为了兼顾秸秆资源利用、土壤质量改善和作物增产稳产,稻田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与种植绿肥协同还田利用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旨在探究与马早期流产相关的功能基因.在同一舍饲马群体中筛选配种后45 d能够检查到胚胎,但2~4个月后发生流产的母马10匹(流产组),以及能正常分娩的母马10匹(分娩组).采集马匹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全基因组平均测序深度为10×,基因组覆盖度97%以上,每个样本大约测得4×106个SNP.对流产组和分娩组的全基...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金优402为供试晚稻进行肥料效应试验,分析研究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肥料效应模型,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肥料施用量。[结果]氮肥和钾肥对晚稻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获得的最大增产量分别为1288和555kg/hm2,相应增产率分别为23.7%和8.8%,纯收益分别为1195和350元/hm2,而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显著。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晚稻的氮、磷、钾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149、61和116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22、46和45kg/hm2。[结论]晚稻合理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肥量超过一定范围后,稻谷产量和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7.
试验材料采用原料场颗粒级配进行缩尺制备,通过大型三轴试验对同一种试样在饱和与干燥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干燥试样的内摩擦角大于饱和试样的内摩擦角;且试样的φ0(当围压与大气压比值为1时的妒值)也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干燥试样的颗粒破碎率小于饱和试样的颗粒破碎率;表明对于同一种试样,不同的试验条件对颗粒破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姜科植物广西莪术是广西地区的大宗道地药材,近年来受蛀茎害虫危害,并有危害加重和成灾的趋势,目前尚未有田间准确识别害虫种类以及有效控制害虫的相关报道。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形态特征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姜科植物寄主、自然天敌的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危害广西莪术的蛀茎害虫为桃蛀螟,广西南宁1年发生5代,5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11月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各虫态在不同世代历期不同,完成1个世代至少需要35~46 d;幼虫一般为5龄,有转主危害特性;主要危害姜科姜黄属、姜属、姜花属3个属的植物,其中对姜属的红球姜驱性最强;自然天敌有螟黑点瘤姬蜂、巨首蚁等。  相似文献   
79.
茶树炭疽病是茶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特别是南方湿度大、高山云雾多的茶园发生尤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茶树炭疽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分布情况与病原种类、病原菌鉴定技术、发病及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为炭疽病的抗性茶树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针对当前无人机水稻撒播难以成行成穴、落种易受旋翼风场干扰和播种均匀性不佳等问题,该研究结合点射式水稻播种装置和飞行控制器设计了一套播种控制系统,开发了配套的地面站功能,并制作了样机。控制系统基于PID算法实现排种器步进电机的转速闭环控制,通过标定模型对振动电机激振力和摩擦轮电机转速进行控制,并根据状态机设计播种控制程序。以3倍丸粒化稻种为对象,从播种量准确性、播种成行性和播种均匀性3个方面对样机的播种性能进行验证并优选合适的播种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模拟飞行的播种量准确性测试中,样机以1.0~2.5 m/s的作业速度进行播种时,播种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调节能力。实地飞播测试中,样机以1.0和1.5 m的高度播种时,种子分布在12 cm种行宽度内的平均概率超过80%,成行性较好。考虑安全因素,优选1.5 m为样机的适宜作业高度。在作业高度为1.5 m,3倍丸粒化稻种的播种量为90~150 kg/hm2(对应裸种的播种量22.5~37.5 kg/hm2),作业速度为0.5~2.0 m/s时,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0.51%~35.52%。进一步分析发现,适当提升作业速度可提高播种均匀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47%和4.12%,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为22.17%和21.82%,种子破损率分别为0.34%和0.18%,满足相关标准的水稻飞播精度控制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