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7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肉质指标(pH值、肉色等级评分、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失水率、贮存损失、基肉率、瘦肉率和屠宰率)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对不同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的肉质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等极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肉质较优的是40kg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组。按优劣顺序依次是30kg组、35kg组和45kg组。并提出该法对肉质乃至其他性状进行综合评定时如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千百年来,养猪业的发展伴随着畜牧业文明和饮食文化的发展而繁荣,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生活。在人类不同的生产和生活自然环境中,我们的祖先在自然力和人工选择的条件下为我们创造了遗传资源多样的地方猪种。这些地方猪种能合理利用和适应产区自然资源条件,生产方向多元化,可以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然而,近  相似文献   
53.
40头猪的测定分析表明,甘肃白猪表现了优良地肉用品质特性。大约亦具有较好的肉用品质,正反杂交后,多数性状呈中间遗传水平,杂交可降低于物质含量和熟肉率。也会减少失水率和提高肌肉脂肪。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甘肃省瘦肉商品猪生产确定最佳配套模式,是在过去两年五批试对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和甘肃白猪杂交效果研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肯定了杜甘、汉×甘组合之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试验。用包括亲本在内的十五个组合90头试猪,调于同一场所进行的对比性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以甘肃白猪为母本,杜洛克和汉普夏为父进行二元杂交,生产杜×甘F_1和汉×甘F_1代猪,日增重可达718克和761克,瘦肉率为57.53和57.39%,达到了国内三元杂交的水平。所以,甘肃白猪、杜洛克和汉普夏是甘肃瘦肉商猪生产的主要亲本,杜×甘、汉×甘组合是配套体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5.
合作猪血清中钙、磷、钠、氯、钾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对 40 头合作猪(公母各半)1~4 月龄的血清钙、磷、钠、氯、钾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血清无机盐除血清钙、猪血清钾含量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几种无机盐含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钠含量在 2月龄时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而血清氯和磷的含量均在 3 月龄时最高,4 月龄显著下降。结果还表明,血清同一无机盐含量在相同月龄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6.
以舍饲型合作猪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并运用Gompertz、Richards和Logistic三种非线性模型拟合了体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舍饲型合作猪体重与占初生重倍数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相对生长率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90-120日龄日增重最大,为242.5 g;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理想(R^2=0.9995),用此模型拟合成年公猪体重为47.02 kg,成年母猪体重为59.86 kg;公、母猪生长拐点分别在118.32 d和146.75 d。  相似文献   
57.
采用饲养试验与消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能量摄入量不同、蛋白质摄入量一致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结果,用综合法即回归公式法确定各阶段不同增重的能量需要量,以此制定出甘肃白猪生长肥育各阶段能量饲养标准。试验在甘肃省畜牧学校教学实习牧场进行。采用甘  相似文献   
58.
子午岭野猪F1代肉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F1代猪是由子午岭野公猪与当地家猪杂交所产后代,通过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F1杂种猪相对体型较小,生长速度慢,但背膘薄、后躯发达,肌内脂肪含量适宜,瘦肉率较地方猪种高,肉色较深,失水率低,肌纤维直径较细.  相似文献   
59.
为了寻求和制订一种新的选种方法和定向培育猪的方法,来提高产肉力,研究了猪体肌肉纤维的生长规律。利用了9头在标准培育条件下的、平均日增重达600克的2、4、6月龄大白猪,研究了它们的13种肌肉纤维直径增长情况。猪宰后用常规法制成组织切片,每张切片测定肌纤维直径100根,计算其生长系数。测  相似文献   
60.
10月底在泾川县召开了“肉用型猪杂交组合试验研究课题”技术鉴定会。该项研究由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平凉地区和泾川县食品公司密切配合,981—1984年,用5个猪的品种、11种组合形式、进行了三期探索性和重复性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对各组合杂种猪的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品质的系列化测定,筛选出以汉普夏和汉黑F1公猪为父本,甘肃黑猪和八眉猪为母本的两个具有高产性能的杂交组合方案,其商品猪的瘦肉率分别达59和55%以上,增重快、肉品质好。以10头肥育猪为单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