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明确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辣椒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以辣椒连作区连作10年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探索了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关键生育期辣椒生长、土壤有效氮磷养分、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以及细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与对照相比,在开花期显著促进了辣椒生长,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和根冠比增幅分别为152.16%、103.04%,244.20%、161.70%和41.18%;辣椒开花和结果分别提前5 d和7 d,且花朵数增加4.14倍;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93.16%,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2.30%;根际真菌数量显著降低46.08%,而放线菌显著增加325.81%,这为花期促进辣椒生长和保持根际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基施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开花期辣椒有明显促生效应,且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了辣椒连作的土壤障碍。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不同电解质浓度、pH值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潮褐土、红壤对Cu^2+的等温吸附及不同pH值和电解质对土壤吸附Cu^2+及次级吸附Cu^2+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的K2SO4对潮褐土Cu^2+的吸附略有促进,KH2PO4浓度高时促进潮褐土Cu^2+的吸附,红壤对Cu^2+的吸附率随着2种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基本呈峰形曲线变化;潮褐土Cu^2+次级吸附率随着K2SP4和KH2PO4浓度的增加分别为略有增加和直线降低,K2SO4浓度低时促进红壤对Cu^2+的次级吸附,红壤Cu^2+次级吸附率随KH2PO4浓度增加而增加;K2SO4和KH2PO4对红壤Cu^2+次级吸附率增幅远比Cu^2+吸附率增幅高,且KH2PO4对红壤Cu^2+吸附的促进作用比K2SO4强,K2SO4对潮褐土Cu^2+吸附率与次级吸附率的影响规律一致。[结论]该研究为铜污染土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水稻是典型的湿地植被之一,淹水的生长环境使水稻积累砷的能力强于其他谷类作物,对稻米的安全性构成威胁。淹水稻田土壤溶液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为亚砷酸,其与硅酸为化学类似物,亚砷酸可通过根细胞膜上硅酸的转运通道被吸收,因此,外源添加硅可以降低水稻对砷的吸收、累积以及稻米中砷的健康风险。本文从土壤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硅对土壤中砷环境行为的影响,水稻对砷的吸收与转运,外源硅对水稻吸收及累积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叶面喷施硅调理剂对水稻砷累积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生物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喷施8种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对苗期水稻累积总砷(As)和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用硅调理剂可降低水稻根和茎叶中砷含量,其中叶面施用Na2SiO3+鼠李糖脂处理(Si6)的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含量最低,分别为10.04,0.31mg/kg,比对照降低25.35%和33.10%(P<0.05);水稻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为As(Ⅲ),喷施该叶面硅调理剂减少水稻地上部和根系As(Ⅲ)含量,降幅分别为27.74%和21.50%(P<0.05);综合考虑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累积及砷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对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处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喷施Na2SiO3+鼠李糖脂的处理为水稻砷低积累类群。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含硅溶液配施是抑制水稻幼苗吸收和积累砷效果最好的叶面硅调理剂,可为我国砷污染区稻米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5.
胶质芽孢杆菌菌剂对四种蔬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质芽孢杆菌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黄瓜、番茄、茄子及辣椒4种蔬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剂处理的黄瓜、番茄、茄子和辣椒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组,依次是对照的1.10、1.10、1.07、1.07倍;处理组幼苗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3.76%、32.82%、1.50%和15.70%;处理组幼苗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6.36%、-12.82%、3.13%、16.67%,G值、根冠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胶质芽孢杆菌菌剂能够提高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但对蔬菜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6.
采用土-石英砂联合培养的盆栽试验,研究两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情况及其对水稻吸收污灌土中的锌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基因型水稻在不同不分条件下根表铁膜的形成情况不同:淹水条件下形成的铁膜数量最多,高于湿润和干-湿交替,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基因型水稻(金优22与90-68-2)根表铁膜的形成趋势一致,只是数量稍有差异;不同基因型秸秆及籽粒中锌的含量存在差异,不同铁处理的根表铁膜数量、地上部锌含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27.
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功能秸秆腐熟剂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的处理与不施用腐熟剂的CK1相比,提高了番茄产量,改善了番茄品质,其中单产增加9.29%,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70%、17.00%、7.01%。此外,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促进了土壤中秸秆的腐熟,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碱解氮增幅为64%~89%,速效磷增幅为60%~90%,速效钾增幅为37%~79%,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综上所述,在该区域种植大棚番茄,应提倡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降低1/3左右磷钾用量,并且配合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可以达到番茄稳产、增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镉在水稻根际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合介绍了水稻根际土壤中的pH值、Eh值、有机质和微生物、其它金属元素及根分泌物等因素同隔的生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提出水稻根系具有泌能力,使其根际微环境呈氧化状态。因而,溶液中一些还原性物质被氧化,如Fe^2+、Mn^2+形成的氧化物在根表沉积成胶膜。胶膜及其根际环境对水稻吸收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250、300 kg/hm2)对河北山前平原区低产田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当氮素水平分别为200、30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较高,分别达8 039.1、8 429.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9.5%、25.3%.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且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氮素利用率以100、200 kg/hm2处理较高,分别为68.2%、66.0%.在0~ 180 cm的土层中,各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当施氮量为200 kg/hm2时累积量最小,比300 kg/hm2处理低630 kg/hm2.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区域中低产田冬小麦的施氮量不宜超过200 kg/hm2.  相似文献   
30.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根表无铁氧化物膜形成的情况下,苗期水稻对生长介质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吸收及向地上部转运的基因型差异。水稻植株分别暴露在含20(M五价砷和含五价砷、三价砷各10(M的营养介质中14d,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6个水稻基因型中,砷处理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但抑制了地上部的正常生长,只有基因型94D-22除外,2周的砷暴露对其生长虽然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效应并不显著;不同程度的砷暴露并没有对根中砷浓度、地上部砷浓度产生明显影响(94D-22除外),但基因型之间砷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有铁膜形成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营养液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共存时,基因型94D-22茎叶中砷浓度最高(69.5mg/kg),是其他基因型的1.8~3.1倍,并且94D-22对砷的吸收能力和转移能力也最大,KY1360和94D-64对砷的转移能力最弱,这与有铁膜形成且经过整个生长季的水稻对砷吸收和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