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28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缓控释肥料的氮素利用率及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自制的6种缓控释肥料(NAP,NAF,NAX;NHP,NHF,NHX)的肥效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通过对油菜的生物量及氮素利用率分析得出:腐殖酸作为抑制剂在一定浓度和量的范围内效果比较好;6种自制肥料的氮素利用率在29.54%~46.43%;效果最好的肥料品种是NAP。本研究对利用脲酶抑制剂制成缓控释肥料,使作物增产、有效地提高氮素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及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保定市郊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蔬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对保定市郊污灌区、清灌区土壤、蔬菜体内重金属Pb,Cd,Cu,Zn含量及蔬菜营养品质指标(粗纤维、粗蛋白、还原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郊污灌区土壤及蔬菜体内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清灌区;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表现出复杂的交互作用;营养营养品质指标也表现出清灌区优于污灌区的特性。  相似文献   
43.
不同发酵工艺对猪粪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粪和秸秆为原料,研究自然发酵、强制通风发酵、厌氧干发酵3种不同发酵工艺对发酵效果及重金属Cu、Pb、Zn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制通风发酵处理对Cu、Pb、Zn的有效态钝化效果分别达45.42%、60.18%、32.21%;自然发酵处理对Cu、Pb、Zn的有效态钝化效果分别达39.60%、28.68%、6.19%;厌氧干发酵处理对Cu、Pb、Zn的有效态钝化效果分别为3.08%、24.19%、-1.11%。相对于厌氧干发酵处理,自然发酵处理和强制通风处理更有利于重金属有活性较高的形态向活性较低的形态转化。从发酵的品质效果看,发酵过程中自然发酵处理和强制通风发酵处理可以利用高温期有效杀害猪粪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且强制通风发酵处理在55℃以上的高温期约为自然发酵处理的2倍,厌氧干发酵处理始终保持40℃左右的中温发酵;发酵结束后,强制通风发酵处理的EC值为1.79mS/cm,自然发酵处理和厌氧发酵处理的EC值较高,分别为5.67、6.36mS/cm,较高的EC值具有潜在的土壤盐渍化风险。自然发酵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肥料无法完全无害化,为保证肥料完全腐熟,需延长自然发酵时间;而厌氧干发酵的有机肥难以无害化,因此需继续进行好氧发酵以实现完全腐熟。综合考虑3种工艺的发酵效果及重金属的钝化效果认为,强制通风发酵工艺对提升发酵产品质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4.
在3种潮土中加入5%的麦秸、猪粪和马粪进行盆钵培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料的初期,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下降,后期逐渐提高,并超过原来的水平。不同大小的微团聚体代换量不同。施用有机物料引起土壤吸持铵的能力下降。有机处理中,以猪粪处理吸附铵的量最大。不同大小的微团聚体对铵的吸贮释供能力不同。施用有机物料对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吸持NH_4~+的能力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5.
秦皇岛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秦皇岛市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开展了以海水入侵区为主的地下水质综合评价与分析。在全市境内布设76眼监测井,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Ⅰ类水只占5.3%.Ⅱ、Ⅲ水占14.5%,Ⅳ类及超Ⅳ类水占到80%以上,其中Ⅴ类水占40%。主要污染物有Fe、Mn、NO3-N、Cl、总硬度等。地下水质监测动态变化显示:总硬度、Cl^-、矿化度、F-等呈上升趋势,其中总硬度和Cl^-上升达75X,说明海水入侵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6.
葡萄品质的评价及其与土壤质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河北省葡萄主产区涿鹿县的葡萄样品与土壤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K-均值聚类法对影响葡萄品质的主要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单粒重、固酸比、pH和Vc进行评价,同时测定了相应葡萄采样点土壤的机械组成,并且对葡萄品质指标与土壤机械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一般一级葡萄品质的单粒重>6.0 g,二级>5.0 g,四级<5.0 g;一级葡萄可溶性固形物>175 g/kg,二级>160 g/kg,四级<130 g/kg;优良品质葡萄固酸比大都在20 ~ 30之间.②研究区葡萄单粒重与0 ~ 60 cm土层内细砂粒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与物理性黏粒(<0.01mm)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细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物理性黏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固酸比与粗砂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③优质葡萄采样区土壤质地在0 ~ 60 cm土层内均为轻壤土,品质差的葡萄采样区土壤质地在0 ~ 60 cm土层内均为重壤土或中壤土.因此,在涿鹿县土壤质地、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可作为评价葡萄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7.
冀西北栗钙土有机碳、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合明  刘树庆 《土壤学报》2009,46(4):741-745
土壤有机碳(质)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提高土壤有机碳(质)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土壤科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有机碳逐渐成为公众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1]。研究陆地碳循环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预测大气CO2含量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这已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2]。目前,有关土壤碳循环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酶活性、有机物料分解、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农作物养分利用、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根系生长及其分泌物等生理生态方面的影响[3~12],以及施肥对农田土壤碳循环、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13~16],  相似文献   
48.
采用地统计及AICGIS 3.3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张家口涿鹿、怀来2县葡萄主产区土壤耕层(0~20 cm)中4种微量元素(Cu、Mn、Fe、B)全量含量空间变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葡萄品质的3个指标(Vc、糖酸比、酒石酸)含量空间变异情况以及3种指标与4种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量Fe、B含量符合正态分布,Mn、Cu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土壤全量Fe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Cu、B、Mn属于中等的空间相关性;4种微量元素呈现带状或块状分布,其分布与当地土壤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Fe与Vc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而B与Vc具有极显著相关性,Fe、Mn、B与固酸比成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酒石酸成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u与3种指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板栗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时采用有效态和欧共体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三步提取法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Ca,Mg,Fe,Zn,Cu,Mn进行形态分析,探索燕山山区板栗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索活性、形态分布特征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栗粮间作会影响板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两层土壤中各元素活性相差不大;板栗纯林中0-20 cm土层的Cu,Zn活性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两种土壤亚类,不同栽培制度对微量营养元素在板栗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征影响不大.Cu,Zn,Fe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存在.且弱酸提取态高于其它元素.板栗土壤中元素的迁移能力排序为:Ca>Mg>Mn>Cu>Zn>Fe.  相似文献   
50.
农田土壤中磷素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磷素循环上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磷素循环对研究土壤磷的径流流失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