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7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D和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红麻子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的成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脱落物和总残渣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其增加幅度随脱胶的进程而逐渐降低;pH值在脱胶前期迅速降低,随后基本稳定,脱胶完成后回升;COD、微生物活菌量、可溶性糖和挥发酸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后期下降。  相似文献   
33.
在天然水体条件下,对亚麻不同株龄、粗细、部位、含水量及霉变程度的麻茎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麻茎越老熟、越粗者,脱胶越难,反之,脱胶速度越快;鲜茎经刹青处理后,脱胶速度较快,其完成脱胶的时间分别较鲜茎、干茎缩短6h和12h;麻茎发生霉变后,脱胶速度明显变慢,整株霉变的脱胶时间长达82h,较未霉变的延长28h,且纤维质量变劣.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草本纤维原料特征入手,用科学发展观系统分析了我国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根据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进展与技术储备和草本纤维的特性及其用途,阐明了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可为我国传统的纤维质制造业如纺织、造纸等行业和新型的生物质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胶胶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株多粘芽孢杆菌对红麻博士、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4.0mL可在30h内完成干皮脱胶。  相似文献   
36.
CXJZ95-198菌株在不同碳源中产β-甘露聚糖酶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碳源条件下,CXJZ95-198菌株产甘露聚糖酶的规律.研究发现CXJZ95-198菌株酶活在葡萄糖和甘露糖培养基中都呈"抛物线"型变化,均在7.5h达到产酶高峰,粗酶液的酶活分别为79.4U/ml和99.4U/ml.在精制魔芋粉、槐豆胶和豆饼粉培养基中,酶活呈"N"型变化.  相似文献   
37.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 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 ol.L-1KH 2PO4-Na2H PO4(pH 5.2),DTT浓度为1.0m m ol.L-1。  相似文献   
38.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菌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发酵液中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浸振荡体系中,接种后发酵10h-12h,脱胶菌的活菌量、挥发酸、COD和残渣增量等均达到最高值,pH值降到最低,其值分别为5.13×10 9cfu/ml、133mg/l、2870 mg/l和453mg和5.91.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变化在整个脱胶过程中略呈"M"型.  相似文献   
39.
罗布麻生物脱胶过程中的发酵液的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高效菌株T85-260对罗布麻韧皮进行脱胶的过程中,每3小时取一次样,分别研究微生物生长和酶解产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85-260能在8小时左右完成罗布麻韧皮脱胶,杂菌对其生长规律和脱胶性能不构成明显影响;T85-260分泌胞外酶降解罗布麻韧皮中的半纤维素所形成的单糖类产物,如葡萄糖、甘露糖、木糖等多数被微生物当作碳源消耗了,只有鼠李糖比较难被微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提出一项适用于目前黄麻、红麻生产的陆地湿润脱胶新技术。这项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天然脱胶法,完全脱离水体在陆地上进行湿润堆积发酵。其工艺流程为:扎麻把——浸泡接种——堆积发酵——洗麻——晾晒——分级打包。通过批量为200~600kg 红麻干皮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较天然水沤法缩短脱胶时间6~9天,纤维精洗率提高3.4个百分点,纤维品质亦得到改善,尤其是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可降低90%以上,基本上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