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兰州砂田蔬菜施肥现状及钾肥肥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于兰州市安宁区黄瓜、辣椒、蕃茄和茄子等四种蔬菜作物的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氮磷的投入量是蔬菜生产需要量的3~9倍,钾素投入不足.增施钾肥不但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以提高蔬菜果实的品质,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2.
刘淑英 《土壤通报》2011,(3):670-675
在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对灌耕灰钙土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土壤全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剖面分布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有机处理明显高于无机处理,休闲(F)处理极显著高于无机处理,秸秆(S)、秸秆+NP肥(SNP)处理较高,N肥、NP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NPK肥处理低于对照(CK),P肥处理活性较低;小麦苗期和灌浆期高于分蘖期和拔节期,收获期低于播种前。小麦收获期,在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中,土壤全磷含量施肥处理比对照(CK)分别减少0.06~0.18 g kg-1、增加0.02~0.14 g kg-1、增加0.02~0.14 g kg-1,秸秆+NP肥(SNP)和NP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各处理大小顺序依次是:NP肥>P肥>NPK肥>羊粪+NP肥>秸秆+NP肥,秸秆(S)>羊粪(M),小麦生育期呈先减小后增加又减少的趋势,在灌浆期和分蘖期较高。各个施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土壤速效磷达到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指示灌耕灰钙土土壤磷素状况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3.
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25年施肥对平凉黑垆土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以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大,其中以S+NP处理最高,达1071.00μg/g,M+NP处理为940.85μg/g,M处理为776.90μg/g,分别比CK增加1.86倍、1.51倍和1.07倍,单施N肥处理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影响不大,为399.10μg/g,仅比CK增加6.4%,NP配合处理为621.60μg/g,比CK增加65.76%。增施有机肥料可明显增大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NP化肥配合施用也有良好效果,N肥单施无明显作用。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百分比为2.70%~6.34%,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K)为0.0223~0.0301d-1,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在土壤中的半周转期(T1/2)为22.55~31.09d。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总有机碳(TOC)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4.
为分析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羊肺组织中线粒体的质量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本研究将自然感染 JSRV羊的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理组织学、PCR和免疫组化法对自然感染JSRV羊肺组织进行鉴定。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病羊肺组织中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感染组羊肺组织中线粒体相关因子线粒体外膜蛋白20(Outer membrane translocase 20,TOMM20)、线粒体内膜蛋白(Inner membrane translocase 23,TIMM23)、热休克蛋白 60(Heat shock proteins 60,HSP60)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利用 WB 检测病羊肺组织线粒体蛋白中自噬相关因子 Beclin1、LC3 和选择性自噬受体 p62 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PCR扩增的目的条带与 JSRV env 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一致。光镜下可见肺组织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呈乳头状生长,且伸入肺泡中,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增生的肺泡Ⅱ型细胞中检测到JSRV Env大量表达,而阴性对照组未检出。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透射电镜观察到感染组羊组线粒体大量损伤,并且出现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自噬体包裹损伤的线粒体,TOMM20、TIMM23和HSP60的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P<0.01)均极显著下降。3)自噬因子 Beclin1(P<0.05)和LC3(P<0.0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62 相对表达显著下降(P<0.001)。综上,本研究发现自然感染JSRV羊肺组织中线粒体损伤严重并出现线粒体自噬现象,为 JSRV 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5.
56.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染色体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在染色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概况、探针的类型及标记方法、探针和染色体的杂交、荧光显微镜检测方面介绍了荧光原位技术的原理及FISH目前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7.
58.
试验的茵种是从宁夏固原山区完全自然生长的土种健康产蛋母鸡的大肠和盲肠中分离获得的,共分离出44株菌株.通过对这44株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筛选出12株进行了乳球菌属的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12株菌株属于乳球菌属(Lactococcus).通过糖醇类发酵产酸鉴定,确定8株为植物乳球菌(L.plantarum),4株为棉籽糖乳球茵(L.raffinolactis).各项鉴定结果均符合乳球菌属和相应种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59.
保护地番茄钾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保护地番茄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300kg/hm2,产量增加87302kg/hm2,产值增加732302元/hm2;使番茄早熟10d,前期产量增加190%,前期产值增加2090%。番茄果实Vc、还原糖、有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4mg/kg、011%、004%,钾肥的产投比为1221:1。  相似文献   
60.
绵羊肺腺瘤病实验室诊断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兰察布市某种羊场的疑似病羊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诊断、镜检观察及PCR法检测患病羊是否患有绵羊肺腺瘤病。结果显示:①“小推车试验“时有鼻液流出;②剖检时可见肺实变,体积明显增大,表面出现大量形态不规则的灰白色结节,切开肺脏时可见大量泡沫状液体从切面渗出;③显微镜下观察,疑似患病羊的肺脏有大小不一的腺瘤灶,且肺泡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肺泡腔内充满巨噬细胞,病灶中央的细胞核溶解,胞浆中有空泡,呈坏死状;④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料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其产物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片段为178bp、226bp、301bp,同源性分析表明这3段序列与引起该病的病原即绵羊肺腺瘤病毒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2%、96.5%、94.4%,与相对应的内源性病毒序列最高分别为73%、69.5%、85.4%,以上4方面诊断该病例为绵羊肺腺瘤病。其中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特点,为绵羊肺腺瘤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