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针对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排除时限性要求较高的特点,介绍了联合收割机关键部位状态监测的必要性及方法.在分析农业机械作业特性的基础上,对振动诊断及油样分析技术进行了论述.同时,比较了主要的智能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依托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现代农业机械网络化在线实时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现代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运用一种新型的单总线式数字量输出温湿度传感器LMT8901组成网络化多点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大温室环境的多点综合监测。实践证明,该技术对温室的温度因子和湿度因子的监控更科学、更综合,克服了传统的单点孤立监测的弊端,使系统更简单,兼容性、扩展性和互换性更强。  相似文献   
94.
这一故障多半是由于电刷磨损严重或电刷弹簧弹力下降造成的;也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95.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的核心组成,对碳的循环很重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还影响生态环境。通过对国内外对土壤组分、活性有机碳的认识以及对土壤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的研究,综述了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因素,以期为以后有机碳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生物质炭对黑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黑土硝态氮(NO_3~-—N)淋失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法进行淋溶试验,探究了3种来源(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和4个添加比例(0.6%,1.2%,3.6%,6%)的生物质炭对黑土淋溶液的pH、电导率(EC)、体积、淋溶液中NO_3~-—N浓度及土壤NO_3~-—N淋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液的pH和EC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呈正比,且3种生物质炭对淋溶液pH的影响表现为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对淋溶液EC的影响表现为稻壳松木玉米秸秆。淋溶液体积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呈反比,CK处理中累积淋溶液体积为2 530ml,玉米秸秆、稻壳和松木生物质炭的各处理中均为6%处理的累积淋溶液体积最低,分别比CK降低了16.91%,10.77%和10.70%。施用生物质炭可降低淋溶液中NO_3~-—N浓度,CK处理中淋溶液NO_3~-—N浓度范围为38.09~5.02 mg/L,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中1.2%处理的淋溶液NO_3~-—N浓度最低,范围为21.31~0.74mg/L;稻壳、松木生物质炭中3.6%处理的淋溶液NO_3~-—N浓度最低,范围分别为21.86~1.06mg/L和22.76~1.11mg/L。施用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NO_3~-—N淋失量,不同生物质炭对其影响表现为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当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添加比例为1.2%,稻壳及松木制备的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为3.6%时,土壤NO_3~-—N淋失量最低。因此,向黑土中施用生物质炭可以增加淋溶液的pH和EC,降低淋溶液体积和其中所含NO_3~-—N的浓度,从而减少了土壤中NO_3~-—N的淋失量。  相似文献   
97.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提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当钾肥用量达156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1177kg/hm2,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增产20.5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施钾处理玉米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播种前有所降低,土壤缓效钾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施钾处理,随着钾肥的施用量提高,玉米从土壤中带走钾量明显增加,当钾肥施用量在117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各处理玉米子粒中钾素含量均比其茎秆钾素含量低,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子粒茎秆中钾素含量也相应增加;不同施钾处理,钾素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8.
玉米秸秆配施菌剂还田对土壤养分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模拟低温条件下,研究玉米秸秆配施不同菌剂(低温菌剂、常温菌剂)还田处理,对玉米秸秆失重率、土壤养分以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为低温地区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玉米秸秆;L:玉米秸秆+低温菌剂;M:玉米秸秆+常温菌剂;LM:玉米秸秆+低温菌剂+常温菌剂,每个处理3次重复,放置在培养箱中12℃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15 d、30 d、40 d、50 d和60 d。结果表明:与CK相比,配施菌剂有利于玉米秸秆的降解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除失重率、pH和胡敏酸指标外,处理LM效果最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pH和有机碳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秸秆失重率和土壤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速效钾无明显的变化。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LM腐殖质品质有所提高。低温条件下,秸秆配施菌剂还田可以促进秸秆降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低温菌剂+常温菌剂处理。本研究为寒冷地区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本文针对汽车类课程理论性深、关联性复杂、实践性强等特点,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合式教学方法。采用该教学方法达到了结构掌握清晰、原理分析透彻、工作过程明了及拆装调整正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教学法明显提高了课...  相似文献   
100.
刘淑霞  谢经良  王强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83-20285
[目的]探索由生产氟磺胺草醚而产生的高浓度含磷废水的除磷方法。[方法]用氯化钙、氯化铁及铁钙复合法对农药厂生产氟磺胺草醚而产生的高浓度含磷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氯化钙处理法的最佳pH值为8,最佳投药量为5.33 g/L,去除率为99.45%,处理成本为10.80元/kg磷;氯化铁处理法的最佳pH值为7,最佳投药量为6.50 g/L,去除率为99.08%,处理成本为56.89元/kg磷;铁钙复合法处理的最佳pH值为8,氯化钙最佳投药量为5.33 g/L,氯化铁最佳投药量为60 mg/L,此时去除率达99.91%,处理成本为11.28元/kg磷;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级排放标准。[结论]铁钙复合法对该种农药废水中高浓度无机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