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旱地红富士苹果树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长富二号’苹果品种为试材,在生草覆盖和清耕制下设置五个不同施肥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清耕和生草覆盖下,不同肥料配比使坐果率分别提高14.24%~27.00%和49.90%~89.10%、干径分别增加29.03%~61.29%和63.84%~104.06%、春梢长度分别增加9.09%~22.02%和21.43~37.69%、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1.09%~21.56%和19.41%~52.88%;与清耕相比,生草覆盖显著增加干径15%和提高单株产量6.84%。【结论】生草覆盖并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是旱地果园提高树体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2.
[目的]为选配亲本组合及杂种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兰州百合与亚洲百合及杂交后代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进行分析。[结果]以兰州百合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中不仅出现了与亲本同源但比亲本染色加深的带,且出现了亲本中不存在的新带。杂种F1过氧化物酶谱主要表现为亲本的不完全互补型和杂种型。[结论]蛋白质谱和过氧化物酶谱可作为百合杂种鉴定的生化指标及进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猪粪垫料和泥炭作为原料配制栽培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将猪粪垫料、泥炭、蚯蚓粪、蛭石、菜园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原料配入基质,分析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不同处理的小白菜生长情况。[结果]猪粪50%、蚯蚓粪10%、蛭石20%、菜园土20%配比的基质促进小白菜出苗和幼苗生长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蔬菜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小尾寒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在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提供前期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小尾寒羊自繁群HH及其3个杂交F1代群体(小尾寒羊×多浪羊(HDL)、小尾寒羊×萨福克(HS)、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HDM))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绵羊群体中FecB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其遗传结构.[结果]在HH、HDL群体中存在三种基因型BB、B+、++,在HDM和HS群体中存在两种基因型B+、++,表明杂交群体HDM和HS已成功引入多胎基因FecB.[结论]以小尾寒羊作为母本,对于改善杂交子代的繁殖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选取伊犁河谷地区,昭苏马场的40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产奶记录,分析初产、经产及全群马的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出现时间与泌乳期产奶量的相关性,通过最高日产奶量及其出现时间准确地预测伊犁马泌乳期产奶能力.[方法]用SPSS软件计算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出现时间与全期产奶量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初产马、经产马、整个马群的最高日产奶量与全期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882、0.913;初产马、经产马、整个马群的最高日产出现时间与全期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923、0.956;整个马群的最高日产奶量(X)与全期产奶量(Y)回归方程为Y=182.38+ 66.56X;预测的泌乳期产奶量与实际产奶量的相关系数为0.926.[结论]用伊犁马的最高日产奶量对全期产奶量作出早期估测,为及早选出产奶量高的伊犁马以及为专门化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香榧古树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但易受到各类损伤,对其受损特征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保护和恢复香榧古树群。以浙江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香榧古树为研究对象,在6个树龄梯度(100-300a、301-500a、501-700a、701-1000a、1001-1300a和1301-1600a)下比较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并分析坡度对香榧古树受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古树的受损率随着树龄增大而明显升高,受损个体主要分布在301-1000a树龄段。随着树龄增加,受损香榧个体的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增大,但冠幅显著减小。当坡度增加时,受损香榧古树的树高变化不明显,但胸径和冠幅均显著减小。就受损程度而言,树龄在100-300a的受损香榧古树以轻度受损为主(55%),300-1000a树龄段以中度受损为主(占50%),而树龄在1300a以上的受损香榧古树则以重度受损为主(占67%)。坡度的增加也增加了香榧重度受损的比例,但在不同的坡度上,各树龄段香榧古树的受损程度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表明坡度和树龄均为影响香榧古树受损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浙江会稽山地区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及其与树龄和坡度的关系,有望为香榧古树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重瓣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 var.coronarius)为悬钩子属植物,自然状态下以根蘖繁殖,繁殖周期长。本研究以重瓣空心泡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菌培养体系,并探究不同细胞分裂素种类和浓度对其诱导和增殖的影响,以及基本培养基和生长素组合在生根诱导中的作用和褐化的控制,以优化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重瓣空心泡茎段可被有效诱导腋芽再生,6-苄氨基腺嘌呤(6-BA)促进增殖的效果优于激动素(KT),但浓度过高会引起玻璃化。因此,其最佳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增殖系数可达9.67,且生长健壮。减少培养基营养可促进生根,添加活性炭(AC)可有效减轻植株基部褐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 MS+IBA 1.0 mg·L-1+NAA 0.1 mg·L-1+活性炭1.0 g·L-1。重瓣空心泡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可缩短繁育周期,保持优良性状,促进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8.
生物炭对矿区农田土壤及大豆安全种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大田试验,以荔枝树枝生物炭为稳定剂,大豆作为供试作物,研究生物炭的添加(T1,10 t·hm-2; T2, 20 t·hm-2; T3,30 t·hm-2)对受As、Pb中度污染的矿区酸性农田土壤中大豆安全种植的影响。通过分析生物炭添加后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对土壤中As和Pb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影响,探讨大豆的生长及其对As,Pb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P0.01)以及土壤CEC和有机质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0%~27.4%、0.7%~4.9%、21%~44%。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As(T1除外)、Pb总量及有效态含量逐渐降低。生物炭添加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T3处理组大豆产量为对照组的9.44倍),并降低了大豆对As(T1除外)和Pb的吸收,T3处理组能保证大豆的安全种植。本研究结果对矿区农田作物的安全种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专利申请的情况,研究"马铃薯加工"的研发趋势,促进"马铃薯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专利申请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以"马铃薯加工"技术相关专利为基础,按照专利公开的时间、专利数量、专利申请人类型和专利申请状况等项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世界"马铃薯加工"专利共检索到849项,主要为发明专利,其中中国专利有647项;从2011年开始,世界"马铃薯加工"专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专利内容的国际专利分类法(IPC)主要为A类,且国内发明专利最多的省份是甘肃省。  相似文献   
80.
为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和喷灌设施微喷带,在山西临汾开展了窄行距条播密植作物微喷带高效节本喷灌方法的探讨,其具体方法为:在与窄行距条播密植作物种植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安装引水带,在与引水带相垂直方向上安装输水管;在与输水管垂直方向上安装微喷带,在卡套后方插入微喷带U型固定卡;当一季作物喷灌完成后,将引水带移出农田,拔出微喷带U型固定卡,将每个四通连接的一对微喷带沿着输水管的方向折叠捆绑置于搁置带;当下茬作物播种完成后,将引水带移入农田安装,解开微喷带绑绳拉开微喷带并插入微喷带U型固定卡。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微喷带沿作物种植行向铺设于行间)方法改善了窄行距条播密植作物中、后期喷灌的效果,节水效果显著,耕地利用率提高16.5%,每茬作物每公顷可节约搬运、安装、拆卸费用525-600元。该项研究为微喷带节水灌溉设施的节本高效利用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