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91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52篇
  74篇
综合类   396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48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92.
明确芳香万寿菊(Tagetes lemmonii)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分,是对其芳香特性深度应用的理论基础。为了分析不同时段芳香万寿菊新鲜叶片及干燥叶片自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生长阶段的芳香万寿菊鉴定出10类共5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月20日—25日、7月20—25日共同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11种,均以酮类、萜类、醇类化合物为主,酮类质量分数最大,醇类质量分数最小。酮类化合物以(Z)-2,6-二甲基-2,5,7-三烯-4-酮、(Z)-2,6-二甲基-5,7-二烯-4-酮、2,6-二甲基辛-7-烯-4-酮为主;萜类化合物以(+)-柠檬烯、(E)-Β-罗勒烯、桧烯为主;醇类化合物以桉叶油醇、芳樟醇为主。干燥叶片鉴定出12类共5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同存放时间的干叶共同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7种;存放3个月后,新增蒎烯、3-甲基-2-(3-甲基-2-丁烯基)呋喃、(E)-2,6-二甲基-5,7-二烯-4-酮、(Z)-2,6-二甲基-2,5,7-三烯-4-酮等化合物34种。因此芳香万寿菊不同时段叶片及自然干燥...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真菌群落构成、多样性及功能特性,旨在为合理增施有机肥和保障玉米田土壤生态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施肥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使用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对不同施肥量下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构及功能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脲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含量,且与有机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真菌群落丰富度;从真菌门水平看,不同施肥量下土壤中真菌群落占主导地位的为子囊菌门、毛霉菌门、担子菌门和卵菌门,与不施有机肥的对照相比增施中量牛粪处理下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较高;从真菌属水平看,优势属包括镰刀菌属、腐质霉属、油壶菌属和小粉孢属。增施有机肥提高了共生营养型和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且随着增施有机肥量的增加,病理营养型的丰度呈现递减的趋势;增施有机肥的处理木质腐生真菌数量明显高于不施有机肥的处理,而植物病原菌和动物病原菌的数量均低于对照,因此,认为增施一定量的有机肥能够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利于玉米植株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4.
以“龙香”梨为试材,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果实单果质量、种子长、可滴定酸等18个性状,以期明确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合目标性状筛选品质更佳的优良株系。结果表明:12个描述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萼洼深度(0.7176),18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绿素a(65.02%)。单果质量与果实外观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对果实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0个优良株系,为早期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996.
对49份寒地苹果资源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GenAlEx 6.501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1.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通过DNA扩增共检测出278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13.85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649,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065,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69和0.79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楸子群体与中国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61,楸子群体与西洋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411,属于中度分化。基于UPGMA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80处49份材料可以分成2个类群,第Ⅰ类包括18份资源,全部是中国苹果群体;第Ⅱ类包括31份资源,其中楸子群体10份,中国苹果群体16份,西洋苹果群体5份。在遗传距离0.81处,第Ⅰ类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两个亚类,分别包含5份和13份资源。群体结构分组与聚类分析有相似的结果,发现遗传距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并不完全相关,各群体间存在基因渗透。  相似文献   
997.
气相和液相色谱法常用于检测氟苯尼考在动物产品和环境样品中的残留水平。本文比较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检测氟苯尼考的优缺点,同时重点对动物产品和养殖场相关环境样品中氟苯尼考的提取和净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样品前处理方法有不同,乙腈是良好的蛋白沉淀剂,有助于动物产品的纯化;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比动物产品更复杂,色谱串联质谱能够有效提高其检测效率。本文旨在归纳氟苯尼考的残留检测的色谱方法,为动物类食品安全和氟苯尼考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以北醇葡萄为试材,通过“5416”配方施肥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的肥料配方,为河北地区酿酒葡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3%(T16处理)~19.4%(T1、T9处理);除T15处理外,T4处理的百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337.2 g;除T1、T5、T9、T11处理外,T3处理皮果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3处理籽果比最高,为4.5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T8、T10、T13、T16处理外,T15处理的籽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对皮黄烷醇和皮总黄酮提升作用明显,T13处理对皮总酚、皮花色苷、皮单宁提升作用明显;籽总酚含量为2.82(T5处理)~10.21 mg/g(T14处理);除T3处理外,T2处理籽黄烷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08.07 mg/g;籽总黄酮含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施肥处理分别为T2、T16,其值分别为26.87、7.58 mg/g;除T2、T3、T7处理外,T8处理的籽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3.93mg/g。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4个主成分,各主成分Y1、Y...  相似文献   
999.
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民生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均举足轻重。小型水库占我国水库总数的90%以上,且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我国小型水库普遍存在建设工程不符合现行规范、现代化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运用物联网、三维仿真、云计算、空间分析等技术,将农业灌溉、水利调度、灾害预防等应用需求有机耦合,建立了符合农业灌区实际情况的生态流量计算与调控补给模型,实现了农业灌区、河堤大坝、水环境、用水等的实时感知体系,较好解决了灌区三维仿真与可视化管理问题,并开发了防汛会诊的移动APP,构建了面向农业灌溉的小型三维GIS水库智慧管理平台,成功应用于3 914座水库和13个灌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有效提高面向农业灌溉的小型水库的现代化运行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石细胞是影响梨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钙与石细胞次生壁形成过程关系密切。以南果梨为试材,于花后不同时期喷施钙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及糖醇螯合钙对其果实品质及石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钙肥处理对南果梨果实品质均有所改善,同时显著提高果实钙含量,并对石细胞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盛花期后20d喷施5.0g/L氯化钙可显著增加南果梨单果重、横纵径和总钙含量,并减少石细胞积累,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发现,氯化钙处理降低了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uC3H、Pu CAD、PuPOD、PuLAC的表达水平。因此,钙处理可通过抑制木质素途径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减少石细胞的积累,是提高南果梨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