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5年5月份,泰来县和平镇团结村、建设村多群山羊发病并出现部分死亡。笔者共诊治山羊760只,发病328只,死亡35只(其中28只为羔羊)。病羊身体消瘦,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眼结膜苍白、贫血,持续顽固性腹泻,粪便呈黑绿色,并混有黏液或血液,有腹痛症状,后肢伸展,弓背翘尾,病程长的终因脱水、极度衰弱而死亡。1剖检变化剖检病死山羊发现尸体极度消瘦,营养不良,肌肉色浅,贫血,心肌松软,肺部水肿充血,肝脏呈暗黄色,脾、肾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肠肠壁有大量黄白色结节,肠内容物含有黏液或混有血液,肠道内出现局部溃疡并继发化脓性结肠炎,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在犬白内障造模中不同剂量的3%过氧化氢溶液对犬晶状体造成的影响,试验选取14只健康犬并将它们分为7组,每组2只,其中1组为空白组,2~7组为模型组,通过在晶状体囊内注射不同剂量(0. 03~0. 18 m L)的3%过氧化氢溶液建立模型。试验期间持续记录试验犬的眼球变化过程,造模10 d后摘除犬眼并取出晶状体,比较不同剂量3%过氧化氢作用下的晶状体形态。结果表明:在晶状体内注射不同剂量的3%过氧化氢溶液能建立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模型,当注射剂量达到0. 12 m L时,即可引起晶状体的明显变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如0. 15 m L、0. 18 m L),变性愈加明显。说明在宠物临床上可通过囊内注射0. 12 m L或以上量的3%过氧化氢溶液建立犬白内障病理模型,此方法成型速度快,病理模型接近真实的病例情况,原材料容易获得,建模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对以散生为主的竹叶资源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开发,确认了竹叶含有黄酮及其甙类、活性多糖、特种氨基酸及其肽类,必需微量元素和芳香成分等5类有效有用成分。证明了竹叶黄酮甙具有SOD样作用,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和抗衰老作用;竹叶活性多糖有抗癌作用;特种氨基(δ-羟基赖氨酸)也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等药理功能和营养保健作用;并开发出了精华素,竹叶饮料等系列产品。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了开发利用云南极为丰富的丛生竹竹叶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汽车尾气构成及其利用空间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汽车尾气在涡轮增压、制冷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工艺和材料等方面对汽车尾气利用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汽车尾气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尾气利用的特点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磷对大豆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土壤有效磷缺乏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已有学者通过转基因手段将磷高效相关基因转入大豆,并获得转基因新材料,但多数集中于单基因转化,而双基因共转化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前期获得转磷高效相关基因GmPHR1、GmPAP4大豆新材料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与常规杂交技术进行双基因共转化,结果发现,采用这2种方案均可实现双基因共转化,获得了经PCR及DNA测序分析验证正确的转GmPHR1与GmPAP4双基因新材料“JD12-PHR1-PAP4”。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大白菜霜霉病病原菌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采用凹玻片保湿法和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氟吡菌胺对寄生霜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吡菌胺对寄生霜霉孢子囊萌发、芽管伸长、病斑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孢子囊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效果最显著,EC50值分别为0.113 3和0.291 8μg/m L;当氟吡菌胺质量浓度为8.00μg/m L时,对病斑扩展和产孢量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6.08%和72.48%,且对孢囊梗的产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选用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氟吡菌胺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的60株寄生霜霉菌株的毒力,发现菌株之间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小,敏感性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EC50值范围为0.163 2~0.802 2μg/m L,因此可以将其EC50平均值0.405 3μg/m L作为寄生霜霉对氟吡菌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的龙口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RDAS遥感解译软件对龙12市1992年,2000年2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类型、景观2个等级水平的指数,分析龙口市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2--2000年龙12市果园、旱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水浇地、林地面积减少,还对龙口市景观格局演变进行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杜仲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杜仲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18%。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叶醇(19.61%)、3四-氢呋喃甲醇(57.02%)、植醇(6.37%)。[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杜仲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硫素对小花南芥体内含硫化合物与铅累积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含硫化合物促进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 parviflora Franch)富集Pb的机理,采用外源添加不同硫浓度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谷氨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含量及酶活性,揭示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体内含硫化合物对Pb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浓度为50 mg·kg-1处理下,小花南芥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85.0%和46.2%;硫浓度为150、200 mg·kg-1处理下,土壤中有效态Pb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6%和4.1%,小花南芥地下部Pb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1%和32.8%;硫浓度为50、100 mg·kg-1处理促进了小花南芥对Pb的累积,富集系数分别显著增加64.2%和107.8%;硫处理显著提高了小花南芥体内含硫化合物含量及酶活性;小花南芥地下部Pb含量与地上部谷氨酸(Glutamine,Glu)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γ-GCS)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小花南芥地下部Pb含量与地下部半胱氨酸(Cysteine,Cy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下部γ-GCS、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适量施硫能促进小花南芥体内含硫化合物的合成,提高关键酶活性和对Pb的富集能力,有利于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柑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本研究以大浦5号温州蜜柑为材料,开展了温州蜜柑果实汁胞特征分析和离体培养体系的探索。结果表明,温州蜜柑汁胞原始形态表现出有尾较长和无尾较短两种形态,两种汁胞在大果和小果中所占比例有差异。在各糖酸组分含量方面,大果汁胞蔗糖含量稍低于小果,大果有尾汁胞柠檬酸含量低于其他类型汁胞,而其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温州蜜柑汁胞在暗培养条件下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着色,培养20天后明显着色,30天后完全着色或褐化。汁胞着色过程中有尾汁胞始终先于无尾汁胞着色,较高浓度蔗糖培养着色较快。随培养时间延长,汁胞长度在培养20天内持续增加,20天后持续降低,60g/L和80g/L蔗糖浓度培养下汁胞生长量显著小于40g/L。汁胞暗培养过程中,其蔗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果糖和葡萄糖呈持续升高的趋势。不同处理间,汁胞蔗糖含量以80g/L蔗糖处理升高最快,40g/L和60g/L处理升高较慢。汁胞暗培养10天后,不同糖浓度处理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均迅速下降, 60g/L和80g/L蔗糖处理酸下降速度较40g/L慢。综上,温州蜜柑果实有尾和无尾汁胞品质差异不大,离体培养时间以不超过20天为宜,汁胞生长速度与培养基蔗糖含量明显相关,以培养基蔗糖浓度80g/L培养汁胞最接近生产中糖酸积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