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微电极系统研究了黄颡鱼-水稻共作和黄颡鱼单养两种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黄颡鱼单养相比,黄颡鱼-水稻共作可使沉积物-水界面附近O2浓度下降速率减慢,O2渗透深度增加71.4%,并使界面Eh值升高,改善塘底沉积物-水界面厌氧状况;黄颡鱼-水稻共作降低了界面附近pH值,比黄颡鱼单养低约一个单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池塘种植水稻改变了沉积物-水界面的微环境,可能会影响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2.
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效应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富营养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稻具有显著的水质净化能力,利用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成为植物修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水稻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湖泊、水库、污水河道、养殖尾水、农田退水和生活污水)修复效率,综合分析了不同修复模式(浮床种稻、稻田湿地和稻鱼共作)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归纳总结了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主要作用机制,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3.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隐性核雄性不育系抗A2与抗A3,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原棉花试验站表现完全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其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测试品系的细胞质对2个不育系基因缺乏恢复能力;2个不育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常规品种中棉所41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中棉所41号;不育系抗A2各性状配合力总体上优于抗A3,是目前杂优育种可利用的亲本。  相似文献   
34.
利用2个恢复系与6个陆地棉品系正反交,结合仍工辅助授粉,研究了杂种F1的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杂种F1各经济性状方广泛地受核基因控制;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对F1的衣分衣指,籽指及绒长有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较高;多数性状不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效应,同核异质杂种相比较,哈克尼西棉细胞质F1衣指较低,籽指较高,衣分降低4~7个百分点,绒长增加1~2mm纤维细度和断长也表现一定负效应,F1多数性状具有显著性亲  相似文献   
35.
长期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花生—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类)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土壤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选取合适的有机肥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状方面提供依据。共选取5个施肥处理:(1)CK,空白对照;(2)NPK,单施化肥;(3)NPK+SR,化肥+稻草;(4)NPK+M,化肥+商品有机肥;(5)NPK+P,化肥+猪粪。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NPK+SR、NPK+M和NPK+P处理均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P<0.05),其中NPK+P处理效果最好。与CK比较,NPK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和活化有机磷微生物的丰度(P<0.05),而NPK+SR、NPK+M和NPK+P处理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NPK处理对土壤微生物丰度的抑制作用。土壤酶的加权平均值(GMea)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评价土壤酶的总体活性。与CK相比,NPK、NPK+SR和NPK+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NPK+P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有所提高;对于土壤单一酶活性,NPK+P处理与CK比较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P<0.05),但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和土壤有机碳与鲜薯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土壤pH是驱动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通过提高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以及调节土壤pH变化在提高甘薯产量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状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总体来说,化肥配施猪粪在培肥地力和增产增收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6.
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陕3337与陕2059景忆莲校百才刘耀斌范万发(陕西省棉花研究所陕西三原713800)收稿日期:1996-07-15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我国产棉区迅速扩展蔓延,病情日趋严重,因此,急需培育和发掘抗棉黄萎病种质资源,为棉花抗病育种和与...  相似文献   
37.
陆地棉花粉及柱头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11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组配成7个组合,在8:30至17:30的10个时间段,分别给母本柱头授以自然花粉及冰箱保存花粉,以杂交结实特性为考查指标,研究棉花花粉及柱头生活力表现.分析认为,当地自然条件下,柱头活力为1.5 d,开花当天柱头活力呈“不对称双峰“特征,9:30~10:30及15:30~16:30是柱头活力旺盛时段.花粉活力可维持1 d,以9:30~10:30生活力较强,随时间推后,花粉活力大幅度衰减.依据本试验结果,就棉花杂优利用制种工作的授粉方法及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8.
陕2234是以陕5655×sp21杂交后代为母本,辽756-57为父本进行杂交,于枯、黄萎混生病圃连续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纤维产量高,品质优良,兼抗枯、黄萎病,中熟偏早。1995~1997年,陕西省中熟棉区试,皮棉产量,较对照品种中棉19号增产13.3%,居参试品种首位。  相似文献   
39.
不同有机物料投入下黄河故道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黄河故道潮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差是限制当地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问题,通过连续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探究不同有机物料投入下,黄河故道区典型土壤的有机质积累特征,为该区土壤的快速固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案。【方法】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单施NPK肥作为对照(CK),其他处理在单施NPK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6000 kg/hm2 (M1)、有机肥12000 kg/hm2 (M2)、树枝菌渣6000 kg/hm2 (B1)、树枝菌渣12000 kg/hm2 (B2)、秸秆菌渣6000 kg/hm2 (S1)、秸秆菌渣12000 kg/hm2 (S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与CK相比,外源有机物料施入会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有机质含量,增幅范围分别为21.7%~58.3%和37.4%~70.1%,产量的增加直接导致进入土壤的秸秆残渣及根茬碳相应增加38.9 kg/hm2~76.9 kg/hm2,致使 B2处理增产保肥效果最佳。就有机物料种类而言,用量为12000 kg/hm2的树枝菌渣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提升幅度最大,比相同用量的有机肥和秸秆菌渣高26.2%和57.0%,秸秆菌渣的碳库管理指数最高,但与树枝菌渣相比无显著差异。树枝菌渣由于碳氮比高,在土壤中分解慢,相同用量下,矿化消耗的碳量低于秸秆菌渣和有机肥,单位碳投入下的呼吸量比秸秆菌渣和有机肥低42.3%和29.3%。【结论】用量为12000 kg/hm2的树枝菌渣由于碳投入量大,矿化消耗少,对黄河故道潮土有机质提升效果最好,玉米增产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