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2篇
  18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实现沼液产品的增值化,采用浓缩沼液与芽孢杆菌复配制备含芽孢杆菌沼液肥,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和皿内抑菌试验探究了含芽孢杆菌沼液肥的促生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含芽孢杆菌沼液肥可以显著促进作物发芽,并对土传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稀释1 000倍的含芽孢杆菌沼液肥可以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对种子根长的促进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25 ℃室温条件下存放1个月的含芽孢杆菌沼液肥的1 0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黄瓜、小麦和白菜种子根长分别增加了73.3%、45.2%和51.7%。含芽孢杆菌沼液肥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稀释倍数增加逐渐降低,但在本试验的浓度范围内抑菌率均高于60.0%。其中,存放1个月的含芽孢杆菌沼液肥的10 000稀释液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和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率分别高达65.3%、72.6%和79.5%。综上,浓缩沼液中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其促生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2.
刘艳丽 《森林与人类》2014,(10):140-143
<正>1关于高山的故事,可谓浩若星辰。且不说地球地质变化中这些高山的隆起夷平过程本身就是史诗般的故事,只从人类匆匆百年的生命体验而言,这些巨大山体在高空中的耸立以及它们与人类历代祖先的交情便足够令我们敬重。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它们造就了这个国家的自然底色和地理框架。身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与最大海洋的边缘,中国高山与季候风的交流显得异常频繁,作用也就格外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山是阻隔,阻断了物种的交流通道。但更多时候,高山提供了多样的生境。高山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33.
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研究引种的茶树品种黄金茶1号鲜叶以及春梢所制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黄金茶1号春梢鲜叶氨基酸、咖啡碱显著高于对照,而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酚氨比低于对照;夏、秋梢鲜叶内含物质丰富,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高于春梢.春梢所制绿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酚氨比低于对照,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以及氨基酸总量高于对照;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7种,各香气类别、组分所占比例均与鄂茶1号有明显差异;感官审评表明,黄金茶1号所制绿茶苦涩味低、嫩香浓郁、滋味鲜醇淡爽,品质优于鄂茶1号.  相似文献   
34.
植被类型对黄土坡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植被类型影响黄土坡地径流、土壤侵蚀和和养分迁移过程。该研究通过野外水流冲刷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植被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花拦蓄径流作用最为明显,而大豆最弱;产沙量随时间的变化会出现峰值特征,其中苜蓿控制土壤侵蚀作用要优于其他植被;径流中硝态氮和水溶性磷的浓度在放水初期随时间迅速衰减,而后趋于稳定,幂函数比指数函数能更好的描述径流中硝态氮和水溶性磷浓度变化过程;泥沙中的硝态氮含量随时间迅速衰减,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时间逐渐波动减小,二者的最高含量均发生在苜蓿地。养分的富集率与土壤侵蚀量成反比;径流硝态氮流失总量的大小关系为谷子苜蓿柠条玉米大豆大黄花,水溶性磷流失总量的大小关系为谷子玉米柠条大豆大黄花苜蓿,谷子、玉米、柠条、大豆、大黄花各自硝态氮和水溶性磷的流失总量基本相同(P0.05);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随着深度增大呈现出峰值特征,且峰值存在的深度不同,土壤有效磷主要积聚在表层5 cm以上,5 cm以下含量极低。综上可知,野外草本植被在拦截径流、减少土壤侵蚀和控制养分流失方面要优于农田作物,在植被恢复中应广泛采用农地撂荒的方式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35.
短坡坡长变化对坡地风沙土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水流冲刷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坡长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上方来水流量一定时,坡长越长,其坡面入渗量越大,径流量越小,且存在一个临界坡长,使得径流量和入渗量相当,累计径流量与坡长是负线性关系。随着坡长增加,产沙量增大,单位坡长的泥沙流失量在各坡长条件下差异并不显著(P0.05)。累计泥沙量随着坡长增大而增大;幂函数比指数函数能更好的描述硝态氮和水溶性磷浓度变化过程;泥沙中硝态氮和有效磷的含量整体上随时间呈减小趋势。坡长越长,其养分富集率越大;随着坡长增大,存在一个临界坡长使得养分流失总量最大;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分布随着深度增大呈现出峰值特征,但是峰值存在的深度不同。土壤剖面有效磷主要积聚表层5cm以上,5cm以下有效磷含量极低。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坡长对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高校食堂区别于其他的餐饮服务部门,具有福利性、经营性、服务性、教育性和公益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纯福利性的服务模式被打破,高校饮食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特点越来越明显。面对市场物价上涨而又不能按照上涨比例及时调价,既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又要维护学校师生的根本利益。高校食堂要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的宗旨,积极采取对策和措施,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37.
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云南株)超声粉碎物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倍比稀释法确定HRP标记羊抗鸭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3500,并用棋盘测定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7m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300,阴性血清临界值为0.381;阻断试验结果表明,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其抗血清阻断阳性,与鸭大肠杆菌O78、O132菌株和FJ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阻断阴性(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批内变异系数≤0.246,批间变易系数≤0.889。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云南株)血清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8.
尼帕病是由尼帕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惠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高,主要引起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该病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对尼帕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基于改进的标准化降水指数的黄河中游干旱情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旬累积尺度的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前期降雨量对区域当前旱情的影响,因而对旱情的评估更为客观,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更能体现气象干旱的累积效应和预报的时效性。计算了黄河中游山西省境内近40a(1971-2009年)各旬干旱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黄河中游山西省境内的历史旱情状况。引入国际上常用的多种未来气候情景,研究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下2021-2050年黄河中游山西省境内地区旱情发展的可能情势,结果表明其存在对农业不利影响加重的可能,需要引起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40.
牛蛙(Rana catesbeiana)腐皮红腿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牛蛙腐皮红腿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发生腐皮红腿症的牛蛙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发现病蛙头、背部皮肤腐烂,露出肌肉,腹部及腿部皮肤出血发红;肝肿大,严重充出血,呈花瓣状;脾、肾出血肿大,颜色加深;胃肠道黏膜出血发红,内充满大量淡黄色黏液。镜检以全身多组织器官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以皮肤肌肉、肝、脾、肾和胃肠道的变化最为明显。胃肠道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胃肠黏膜上皮严重坏死、脱落;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并出现大面积坏死,肝间质充满大量炎症细胞;脾脏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严重坏死;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结论】头背部体表皮肤溃烂,腹部及四肢出血,肝、脾、肾、胃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炎性病变是本病的示病症状。机体多器官组织严重病变是引起病蛙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