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81篇
  127篇
综合类   916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393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91.
本文基于国内外生猪价格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考察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生猪价格数据,并进行了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动态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国际市场猪肉价格与国内市场仔猪、活猪、猪肉价格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国际市场猪肉价格波动会导致国内生猪价格的同向波动。其中,对国内仔猪价格的影响最大。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国内市场生猪价格主要受自身的前期价格影响,而对来自于外部市场价格的冲击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992.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茎秆倒伏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播期及密度下油菜茎秆抗倒性变化规律及其生理机制,为油菜高产抗倒栽培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华油杂62和沣油520为材料,设置2个播期(9月25日、10月25日)和4个密度(15×104、30×104、45×104和60×104 株/hm2)裂区试验,测定产量及其构成,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显微结构、主要成分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等指标。【结果】(1)9月25日播种(T1),密度从15×104hm-2增至60×104hm-2,油菜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下降,小区产量在45×104 hm-2处理达峰值,此时倒伏指数最小,抗倒能力最强,产量及抗倒性协同提高;播期推迟至10月25日(T2),在任何密度下,小区产量、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显著降低,但地上部鲜重下降更明显,导致迟播油菜的倒伏指数下降、抗倒性增强。(2)适期播种时,密度增大,株高和茎秆干重均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易倒伏部位从主茎中上部转移至主茎中下部,茎秆维管束长度/髓腔外组织宽度和维管束面积/茎横截面积等指标参数逐渐增加,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油菜播期从T1推迟至T2,株高和茎秆干重均显著降低,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显著下降,但植株地上部鲜重降幅较大,倒伏指数下降,抗倒性增强。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木质素是改善输导组织结构、协调倒伏指数及小区产量的关键指标,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群体木质素总量高,可同时获得较强的茎秆抗倒性及较高的小区产量。(3)适期播种,密度从15×104hm-2增至60×104hm-2时,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酶活性增强,油菜播期从T1推迟至T2,木质素合成酶POD、CAD、PAL、4CL的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不同播期条件下,优化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油菜的群体产量;且播期推迟,可通过进一步增大种植密度弥补单株产量的不足,晚播密植条件下茎秆木质素合成能力增强,木质素含量增加,协调了高产和抗倒的矛盾。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北方稻区水稻旱育苗的生产实际,从育苗方式及育苗地选择、种子处理、整地做床、载体和覆盖物的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加以综合,提高水稻育苗素质。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指导芝麻菜合理施肥,从而生产高产优质的芝麻菜,以芝麻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方法,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单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研究了不同氮钾配施对芝麻菜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钾素施用量都较高的处理,即N3K、N3K4、N4K3与N4K4(N3:7.5mmol·L-1、N:10mmol·L-1;K3:4.5mmol·L-1、K4:6mmol·L-1),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较强,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鲜重积累较多,单株产量较高,确定其为最适合的氮钾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肉牛肉羊生产消费特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概述了中国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特征,即在生产上呈现出生产总量不断增长、养殖规模不断扩展、区域布局不断明显的特点,在消费上呈现出消费结构有待调整、消费价格逐年上升和消费市场城乡有别等特点.提出中国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对策:大力扶持和培育育种改良、加快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以及加大政府对产业的宏观调控等.  相似文献   
996.
所谓的设施果树,指的是采用温棚人工保护的方法,对果树进行特殊的栽培。这种适合果树生长的环境,同时为各种果树虫害提供了滋生的条件。为此,本文将在分析设施果树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各种果树虫害的防治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97.
氯化钙对盐胁迫下金叶过路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氯化钙(CaCl2)对盐胁迫下金叶过路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了解氯化钙的作用及其适宜的使用浓度。试验对新梢生长量、叶片中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施加浓度为10mmol·L^-1和20mmol·L^-1的氯化钙,金叶过路黄生长表现比不施钙的要好,盐害症状较轻;各浓度盐胁迫下,施加10mmol·L^-1和20mmol·L^-1浓度氯化钙的叶片中,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未施氯化钙的;施加40mmol·L^-1浓度的氯化钙有利于叶片中可溶性糖的累积;在盐胁迫下,SOD活性在10mmol·L^-1或20mmol-L^-1氯化钙浓度下明显上升;POD活性在20mmol·L^-1或40mmol·L^-1氯化钙浓度下效果较好。综合各测定指标分析及外部形态表现认为:施用氯化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金叶过路黄生长的影响,其中以10~20mmol·L^-1浓度的氯化钙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8.
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基因调控,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发生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凋亡的可能机制将有助于人们认识PRRSV感染性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现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对PRRSV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PRRSV的致病机制和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9.
家禽生产面临的环境挑战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关注养殖对空气和水质的污染.特别是氮和磷的排放问题,监管和社会压力要求做出更多的改进来减少家禽生产的潜在污染。空气污染主要是氮和硫的污染。最近.各地都在解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问题.目标主要是减少营养物排泄。本文从营养学角度对减少环境污染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今后出现的与营养相关或无关的环境问题提供关注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综合分析冰鲜鸭加工中主要工序点的菌相变化。同时对车间环境包括车间空气、工人手面、案板、胴体表面以及预冷水进行污染调查,并通过PCR-DGGE研究车间环境菌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影响冰鲜鸭产品微生物污染状况的主要来源为净膛间,主要菌种有Aeromonas veronii、Macrococcus caseolyticus、Acinetobacter lwoffii、Shewanella baltica、Enhydrobacter aerosaccus、Rothia mucilaginosa以及Staphylococcus属;直接来源为二阶预冷水,主要菌种为Aeromonas veronii、Enhydrobacter aerosaccus、Pseudomonas fluorescens、Shewanella baltica和Acinetobacter lwoffii,与产品菌种组成相同。前区与后区的隔离对降低后区微生物污染起到关键作用,净膛工序和预冷工序是影响产品微生物指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