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建立了茯砖茶中主要黄酮类物质芦丁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C18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B磷酸溶液(pH=2.5),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8nm,样量为20μL,柱温30℃。对照品芦丁的回归方程Y=16007.7ρB(μg/mL)-11115.2,R=0.9993,线性范围为10.000~80.000mg/L,平均回收率99.0100%,RSD为2.0700%。测得茯砖茶中芦丁含量为0.1435%,RSD为3.490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茯砖茶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2.
根据民勤气象站1953—2010年逐年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民勤气温月、季、年、年代际及近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平均气温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是58年中最暖的时期。②平均最低(高)气温的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升温趋势略有差异,最低温度比最高温度升温明显大,平均最低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平均最高气温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平均最高气温略低于20世纪90年代。③极端低温日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极端高温日数呈略微增多的趋势,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历史极端低(高)温均出现在近10年。④气温的升高使民勤热量资源发生变化,活动积温增大,对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有利。  相似文献   
63.
山东黄河流域从2000年开始引进黄金梨,目前已发展了130多公顷(2000多亩),经过几年的观察和探索,对其主要病害的发生有了一定了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绿僵菌是广为知晓的昆虫病原真菌,被用作生物杀虫剂防治多种农林植物害虫。近年发现它也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一员,且有证据表明它内生于一些植物的根组织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拮抗植物病原菌、诱导植物抗性等作用。本文着重综述绿僵菌根际作用和植物内生性研究进展,从对植物的直接作用角度,了解其田间生态适应性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以拓展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植物保护剂的认识,有助于根据生态学特点制定未来的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DNA分子水平,线粒体DNA水平等不同层次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地方品种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与其它家畜相比,对驴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因此有必要对家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风险性声讯信号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卫国  刘蓉  江小雷 《草地学报》2010,18(1):115-120
为探讨利用天敌动物声讯信号控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数量的可行性,于2006年8月分别就猛禽类、兽类的啸叫声和鼠兔的惨叫声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敌动物的啸叫声和同类个体的惨叫声是高原鼠兔捕食风险的重要组成因素,猛禽类、兽类的啸叫声和同类个体的惨叫声均可对高原鼠兔的行为格局造成强烈干扰。其中,尤以同类惨叫声的影响最为强烈。同类个体的惨叫声可显著增加洞内躲避时间,减少警戒时间。猛禽类和兽类的鸣叫声可显著减少高原鼠兔的采食时间,而猛禽类的鸣叫声则可延长鼠兔的警戒时间。高原鼠兔在受到风险性声讯信号的干扰时,通常均以减少采食时间、增加警戒时间和洞内滞留时间为响应,但具体应对策略则因风险类别和性质而异。高原鼠兔对声讯信息具有较强的辨识和估测能力,是实施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应用模拟风险性声讯信号营造和强化风险环境实施对鼠类种群数量的局部调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7.
为了认识云的辐射反馈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影响,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1—2013年总云量和低云量及其他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云量的时空分布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云量和低云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年代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呈增多趋势,总云量、低云量的时间序列分别为5~7、5~6年的准周期,突变年份分别在1997、1987年。各季节总云量和低云量呈增多趋势,总云量的高峰在4—6月和9月,低谷在12月;低云量的高峰在7月,低谷在12月到次年1月。总云量和低云量与平均气温、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日较差、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8.
玉米是棉铃虫的寄主植物之一,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棉田幼虫及卵量,而且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棉田棉铃虫的基本情况,方便棉农及时防治。笔者结合兵团植保工程研究计划,持续对该地区棉铃虫在玉米诱集带上发生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调查、监测,将该地区近10年诱集带棉铃虫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建立和完善南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体系。一、棉铃虫卵量、幼虫数及蛾量调查方法1.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①棉田中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选择可以代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葡萄早熟机制,以鄞红葡萄及其3株成熟期较早的变异株系甬紫晶、甬早红与甬妃红为材料,测定植株不同发育时期油菜素内酯(BRs)的含量以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甬紫晶与甬早红的BRs含量高峰期早于鄞红,甬妃红的BRs含量略高于鄞红,这可能是影响早熟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BRs含量与DET2和CPD 2个基因的表达量正相关,DET2可能是BRs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CPD对BRs生物合成起辅助作用。本研究结果对葡萄成熟调控等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进行研究,为该区合理利用土地和有效防控风蚀沙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撂荒地、玉米地、人工林地、裸地4种地类0—20cm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类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对各地类易蚀颗粒进行提取。[结果](1)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土壤粒度组成均以极细砂(0.125~0.063mm)、粉砂(0.063~0.002mm)为主,含量占总粒级的70%以上。(2)不同地类中,撂荒地、玉米地和人工林地均以粉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分别为52.86%,48.81%和43.52%,裸地以极细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为45.64%。(3)撂荒地的易蚀颗粒(0.25~0.056mm)最少,为47.18%,其次为玉米地(49.67%),这Ⅱ种地类的可蚀性均为中等,裸地的易蚀颗粒最多(68.80%),人工林地(55.83%)次之,可蚀性强。[结论]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颗粒的级配特征,使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可蚀程度存在差异。裸地是该区今后土壤风蚀防控的重点地类,应采取地表覆盖等保护措施以降低风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