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28篇
  1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但中国花卉的多样性如何?“丰富多彩”的花开到底有多少种和品种?可立即应用的花卉、苗木到底有哪些?这些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回答,因此  相似文献   
22.
月季切花不同品种衰老征兆及瓶插寿命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白双义  刘青林 《园艺学报》2001,28(4):364-366
 对11 个月季切花品种在瓶插期间的开花指数、花径变化、衰老征兆进行了观测, 并研究了这些指标与瓶插寿命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其开花指数、花径变化及瓶插寿命存在明显差异; 月季切花衰老的征兆有萎蔫、落瓣、弯颈、褪色、蓝变、褐变、焦边,且这些衰老征兆在瓶插末期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  相似文献   
23.
重要观赏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是观赏植物重要的经济器官,控制花发育的基因包括花序分生组织特性基因、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花器官特性(同源异型)基因等。全面回顾了观赏植物花发育基因调控的分子机理,重点介绍了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和四因子模型,以及月季、百合等重要观赏植物的花器官特性基因。从基因资源和观赏性状等方面,提出了观赏植物花期花型分子育种的策略,为进一步探索观赏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定向控制观赏植物的花期花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在养猪经营中,英伟中国控股公司总裁李职认为养猪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猪场的投资重点要向前移。  相似文献   
25.
梅花亲缘关系RAPD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利用人工合成的3对随机引物,对17个型的28个梅花品种、8个梅花杂交种和8个近缘种的叶片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研究.结果表明梅与杏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李较近,与山桃、毛樱桃较远;“樱桃梅”与父、母本均有差异.还讨论了混合引物、模板浓度和反应体积对谱带及其重复性的影响,以及区分差异的能力和概率性.  相似文献   
26.
梅花愈伤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试验以腋芽和胚为外植体,进行了梅花愈伤组织的长期培养及其细胞学的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成年母株腋芽外植体启动培养的愈伤率和发芽率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培养基之间稍有差异,3#梅花品种和MS+NAA2.0+BA1.0+ZT2.0mg·L-1培养基较高.胚在MS+GA10.0培养基上发芽率高,并形成正常无根苗.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光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水解酪蛋白(CH)既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增殖,也延长了愈伤组织的寿命.梅花愈伤组织在第四代达到生长高峰,附加CH之后在第七代又出现一次生长高峰;一代之内第四周生长最快.多次继代培养的结果还表明,MS+NAA5.0+KT1.0+CH1000有利于梅花愈伤组织的长期培养.细胞学观测的结果表明,多次继代培养的梅花愈伤组织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核物质相对稀少,并且分化出了很多导管.  相似文献   
27.
 茶香月季新品种‘美人香’是由‘香欢喜’ב艾丽’杂交育成。花朵淡粉色,重瓣,香气浓郁,平均花径9.9 cm,连续开花性状好。生长势强,不太耐高温高湿,抗病性较强,适宜栽培于以北京气候特点为主的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28.
29.
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自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 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兰州百合根及鳞茎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则相反。浓度高于100 mg/mL时,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根及鳞茎氯仿萃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3种、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3-二氢茚、萘、2,4-二叔丁基苯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香草醛、月桂酸、丁香醛、肉豆蔻酸、苯基异氰酸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多数被报道为化感自毒物质。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其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自毒效应。自毒作用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通过连续2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覆盖处理(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玉米种植增温、保湿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增温次序为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无覆盖秸秆覆盖;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2 a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贮水量平均比无覆盖高24.7mm、19.9mm和13.1 mm;与无覆盖相比,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2a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1.55%、9.53%和4.70%,WUE分别提高17.35%、14.11%和8.22%,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1.81%、8.60%和5.05%。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湿和增产效果低于普通地膜,但是生物可降解地膜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生态效益考虑,今后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