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镜鲤脂肪酸延长酶5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延长酶5(ELOVL5)是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为了研究鲤HUFA合成的能力和机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镜鲤ELOVL5全长c DNA序列。ELOVL5基因c DNA全长1 121 bp,开放阅读框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镜鲤ELOVL5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组氨酸簇(HXXHH),1个典型的内质网驻留信号,多个跨膜区域和多个保守区域(KXXEXXDT、QXXFLHXYHH、NXXXHXXMYXYY、TXXQXXQ),具有典型的脂肪酸延长酶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镜鲤ELOVL5基因与其他鱼类同源性为79.0%~93.1%,与人同源性为69.0%。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该基因在镜鲤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发现脂肪酸延长酶基因在镜鲤肝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脑,在背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镜鲤ELOVL5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镜鲤HUFA的合成途径及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鲫作为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GLM),对286个EST-SSR标记与鲫鱼自交F2代181尾个体的体长、体高及其比值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 000次)结果显示:共有53个标记分别与体长、体高及体长/体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体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有24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6个(P〈0.01);与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30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9个(P〈0.01);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23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9个(P〈0.01)。本研究获得的53个与3种性状相关的标记为分子辅助育种(MAS)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最为世人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前完成。人类向了解自己的生命奥秘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实现的,人类要揭示整个生命活动的规律,就必须研究基因的产物——蛋白  相似文献   
54.
采用形态学与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进行胚胎后摄食器官发生发育的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舌齿等摄食器官的发生、发育的特征;论述了哲罗鱼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官发生、发育与饲养生物技术措施。为培育哲罗鱼苗种和饲养食用生物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5.
获得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或基因是开展该性状分子育种的先决条件。本文利用300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以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杂交F2代1个家系、92个个体的基因型,回归分析了其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4种经济性状的GLM单标记。Permutation检验结果显示:有23个标记分别与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HLJ44、HLJE28、HLJ1148、HLJ1329、HLJ464与这4种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找到了与这4种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此研究还发现75个微卫星标记发生了偏分离,其中11个偏分离标记与性状显著相关,偏分离指数分析表明,基因型的偏分离可能与性状的选择压力和选择方式有关。本研究获得的与鲤4种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鲤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利用22个微卫星标记对野生哲罗鱼(Hucho taimen)F1代4个家系、176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分析。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体长、叉长、头长、吻长、口裂长、口裂宽和眼径等7个性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7个性状都显示出连续变异的特点,属典型的数量性状或者多基因遗传,符合正态分布;其次用GLM程序对22个微卫星标记与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与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进行基因型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22个微卫星座位中,有10个标记至少与一种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与口裂长和眼径相关的标记最多的为7个;多重比较可知每个标记中同一性状均有部分基因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些标记为哲罗鱼进一步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测量了900尾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1+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叉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头宽、眼径、眼间距和吻长等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分析,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  相似文献   
58.
59.
为阐明cilp基因在斑马鱼椎骨和肌间骨发育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建立了斑马鱼cilp基因敲除纯合突变系(cilp-/-),对其进行了骨骼表型的观察,并进一步采用qRT-PCR分析了14个骨骼发育相关基因在突变体胚胎发育阶段和成鱼骨骼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90 dph(days post hatched)cilp-/-斑马鱼的肌间骨数量显著减少了10.27%(P<0.05),而肌间骨的长度无明显变化;同时突变体斑马鱼中椎骨发生异常融合及髓棘缺失。q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ol1a1a、sp7、smad4a和smad5基因在胚胎发育的整个时期都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突变体成鱼尾部骨骼组织中bmp2a、bmp2b、smad5、sp7、runx2a、runx2b和bglap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表明cilp基因敲除导致了BMPs和SMADs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并下调了下游的成骨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推测cilp功能缺失可能通过抑制BMPs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从而导致了肌间骨数量的减少和脊椎骨异常融合。  相似文献   
60.
为了克服单个家系数量性状位点(QTL)检测效率低、假阳性高等缺点,实验利用250对微卫星(SSR)标记对镜鲤8个全同胞家系的522尾子代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半同胞家系的分析策略对镜鲤体长(SL)和体质量(BW)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父系的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QTL区间,其中,3个体长的QTL中,1个为95%基因组水平(genome-wide)显著性,位于LG24,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20.3%;其余2个均为95%染色体水平(chromosome-wide)显著性,分别位于LG6和LG30,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分别为11.9%和11.6%。1个体质量的QTL达到99%基因组水平,位于LG24,可解释表型变异率达到38.3%,且与体长QTL区间重叠。基于母系的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QTL区间,其中,5个体长的QTL中,1个为99%染色体水平,位于LG8,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16.6%;其余4个均为95%染色体水平,分别位于LG24、LG30、LG31和LG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9.6%~14.2%,且位于LG24和LG30上的QTL为父母本共有;3个体质量的QTL均与体长QTL区间重叠,1个为95%染色体水平,位于LG24,其余2个均为99%染色体水平,位于LG30和LG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分别为14.1%和13.6%。进一步分析发现,位于LG24上的体长和体质量QTL区间重叠且均为父母本共有,体质量的3个QTL均与体长QTL存在重叠区域且呈现成簇分布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鲤分子育种提供更可靠的标记,而且为家系和品种间QTL变异规律的探索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