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1篇
  95篇
综合类   3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Guo.J  哈斯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51-151
作者研究了围产期奶牛血液代谢产物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日粮能量浓度对酮体积聚的影响。28头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预产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饲喂过渡期日粮而另一组不饲喂过渡期日粮。对照组在奶牛预产期前28d直到分娩,饲喂非泌乳奶牛日粮(产乳净能(NE(L))1.54Mcal/kg,粗蛋白(CP)10.9%,中性洗涤纤维(NDF)53.1%),产后饲喂泌乳料(NE(L)1.77Mcal/kg,16.8%CP,29.9%NDF)。处理组奶牛在产前17d到产后14d饲喂过渡期日粮(NE(L)1.71Mcal/kg,16.8%CP,35.2%NDF),而后的泌乳3周内饲喂与对照组相同的日粮。尾静脉血样从前21d到产后21d,每周采集3次,用于测定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和甘油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乳成分、体重变化和体况评分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血浆中不同酮体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产前无明显变化,产后上升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相对于妊娠后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血液中NEFA和甘油浓度变化在整个试验期类似于酮体浓度变化模式。饲喂过渡期日粮奶牛在妊娠后17d,血液中葡萄糖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而在泌乳的前21d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试验奶牛泌乳的前21d,处理组血液中乙酰乙酸的AUC大于对照组。奶牛产后的15~21d处理组血液中NEFA和甘油的AUC大于对照组。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可得知,相对于产后直接转为饲喂泌乳日粮,采用奶牛过渡期日粮,无论在产前还是产后,与泌乳早期大量动员体脂以及大量积聚酮体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2.
江安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界泸州市,南临兴文县,西接南溪县、长宁县,北连自贡市,享有"橙竹之乡"(甜橙和竹类)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911.73 km2,辖19个乡(镇),人口53.74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经济穷县,资源富县.  相似文献   
63.
生乳与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及其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生乳与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并提出糠氨酸作为UHT灭菌乳中复原乳成分的标示物质,以鉴定UHT灭菌乳中是否掺入复原乳。结果表明,生乳中糠氨酸含量低于7mg/hg(按蛋白质计);乳粉中糠氨酸含量大于135mg/hg,不含复原乳的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应小于140mg/hg(按蛋白质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糠氨酸含量,平均偏差<5%(n=5);回收率为98.2%。  相似文献   
64.
江黄颡鱼属鲶形目、靛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江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来,河蟹养殖业风险比较大.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为了降低风险.广大养殖户在河攫池中套养一些新品种,提高池塘的综台效益。2002-2003年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萧山等地进行了河蟹池混养部分江黄颡鱼试验,取得显著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现将河蟹池塘套养黄颓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美早甜樱桃的引种表现及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引入甜樱桃品种美早试栽.采用3m×4m株行距和改良主干形树形,合理修剪,注重肥水及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栽后第3年开花株率42%,第4年平均666.7m2产量138kg,第5年达985kg.平均单果重9.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6%,可食率92.8%;风味酸甜可口,鲜食品质极佳;货架期长,耐贮运.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目的为用不同钙磷比例饲粮喂饲家兔,并测定其血清碱性酶活力的变化。采用成年日本大耳兔10只,产仔哺乳后经一个月以上恢复期,不再进行配种,体重约4Kg;三月龄仔免3只,体重约2Kg。单笼喂养,进行五期试验,每次正试期五天,喂试验饲粮。各期间有5—10天调整期,喂基础饲粮与青绿饲料。每正试期饲粮钙磷比例不同,Ca/P比分别为2.48  相似文献   
67.
<正>1.精细整地 淮北地区土壤耕作层一般在20厘米以下,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应提高活土层厚度,增强土壤积水、保肥能力。首先,要深耕、深松土壤,争取达到24厘米以上;其次,要精细整地做畦。 2.合理施肥 要根据本地区的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晚播小麦需肥规律,实行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授乳对荷斯坦奶牛机械挤奶的产奶量和激素的影响,将奶牛分为3组:①每日挤奶2次,②产犊后,每日挤奶2次,挤奶后2 h给犊牛喂奶(n=10),③产犊,挤奶后不授乳(对照,=8)。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代哺牛产奶量较低(26.1±1.0 vs 35.5±1.1 kg)。在授乳期间,犊牛每日母乳摄入量从第1周的6.5±0.7 kg增加到第9周的12.5±1.4 kg,授乳奶牛总产奶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5.5±1.0 vs 35.5±1.0 kg)。挤奶后静脉注射催产素,与对照相比,代哺牛的残留产奶量较高(8.7±0.8 vs 3.2±0.8kg)。断奶后6周期间,代哺牛和对照的产奶量相同(34.0±1.35 vs 34.7±1.42 kg)。在挤奶期间,对照血浆内的催产素浓度比代哺牛高(31.7±5.4 vs 18.0±2.8 pg/ml),但与授乳期间浓度相同(35.5±7.5 pg/ml)。血浆内促乳素和皮质醇浓度在挤奶(对照与代哺牛相比,促乳素:40.2±6.8 vs 32.9±6.1 ng/ml;皮质醇:6.4±1.23 vs 7.4±1.10ng/ml)和授乳后(对照与代哺牛相比,促乳素:18.6±7.3 vs 38.9±6.6 ng/ml;皮质醇:2.34±1.15 vs 7.37±1.04 ng/ml)均有所增加。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结果表明,授乳不能显著提高产奶量,这可能与代哺牛挤奶期间催产素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9.
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利用Al Cl3胁迫筛选碱茅全长c DNAs酵母表达文库获得到一个与铝毒害相关的未知基因(基因编号为018,用put018表示),该基因与拟南芥中未知基因(基因号为At5g57345,本研究中用At018表示)有较高的同源性。为了获得At018的纯化蛋白,本研究将拟南芥At018基因克隆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GEX-6p-3-At018,再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同时运用传统方法优化诱导条件,以提高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效率。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30℃下0.1 mmol/L IPTG的条件下诱导3 h后,GST-At018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最大,蛋白分子质量与预测值相符,该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接着利用Glutathione Sepharose4 Fast Flow亲核层析树脂纯化最终获得GST-At018融合蛋白。本研究可为进一步进行At018的功能解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0.
植物液泡型H+-ATP酶(V-ATPase)在次级转运与应对多种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并解析了能够生长在盐碱地上的野生星星草V-ATPase c亚基基因(Put VHA-c)的功能。本研究利用荧光蛋白(GFP)标记结合内涵体染色的方法研究了Put VHA-c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定位,并利用转基因酵母分析了Put VHA-c基因在盐胁迫中的作用。共定位实验显示Put VHA-c-GFP融合蛋白主要定位在酵母细胞的内涵体上。Northern杂交和实时定量PCR显示在星星草悬浮细胞中Put VHA-c基因的表达能够被盐胁迫所诱导。研究结果结合过表达Put VHA-c的转基因酵母具有更高的耐盐性的发现,说明Put VHA-c基因参与着盐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