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1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比较不同大豆品种经草甘膦处理后植株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阐明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与常规大豆对草甘膦及其剂量的生理生化反应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第三复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0%草甘膦水剂,研究其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莽草酸含量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0%草甘膦水剂可以抑制抗草甘膦大豆RR1、RR2和普通大豆晋大75、晋豆27叶片的叶绿素合成,抗草甘膦大豆RR1、RR2对两种药剂的抗性高于普通大豆晋大75和晋豆27。4个大豆品种叶片的莽草酸含量随着草甘膦两种制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R1和RR2的增加趋势明显小于晋大75和晋豆27。草甘膦2种制剂对4个大豆品种叶片SOD活性的影响不大。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4个大豆品种叶片莽草酸含量的影响大于10%草甘膦水剂,而对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却小于10%草甘膦水剂。【结论】大豆不同品种对草甘膦的敏感程度不同,总的来说抗草甘膦大豆的抗性>普通大豆,RR1的抗性>RR2,晋豆27(晚熟)的抗性>晋大75(早熟)。在这3个生理指标中,敏感性依次为叶片莽草酸含量>叶绿素含量> SOD活性。  相似文献   
62.
为探明除草剂44%单嘧·扑灭津可湿性粉剂(WP)对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苗期生理代谢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在其3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44%单嘧·扑灭津WP,研究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对除草剂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的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光合色素含量随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的延长有所上升。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的SS含量和SP含量随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NR活性随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时间的延长有所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张杂谷10号的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NR活性与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显著负相关(P<0.05),SP含量则与胁迫时间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绿素b(Chlb)含量与胁迫时间极显著正相关。晋谷21号的叶绿素a含量和NR活性与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显著负相关(P<0.05),Car含量与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绿素a+b含量与胁迫...  相似文献   
63.
15种叶面处理除草剂对6种中药材的药害症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研究了芳氧苯氧丙酸类等7类15种除草剂对半夏、瓜蒌子、远志、黄芩、丹参、柴胡6种中药材的药害情况,筛选可以安全使用的除草剂及其施用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用量处理范围内,半夏使用骠马、收乐通、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喹禾灵的各用量和苯磺隆、烟嘧磺隆、阔世玛、乙羧氟草醚的1~4处理较为安全。瓜蒌子田施用1,2处理的阔世玛较为安全。远志和黄芩田施用骠马、收乐通、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喹禾灵的1~5处理较为安全。丹参田施用骠马、精喹禾灵、收乐通、高效盖草能、喹禾灵的各处理和苯磺隆、烟嘧磺隆、阔世玛的1,2处理均较为安全。柴胡田施用骠马、收乐通、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喹禾灵、苯磺隆、烟嘧磺隆、阔世玛、世玛的各用量及乙羧氟草醚的1~3处理较为安全。百草枯和草甘膦在供试药材田均不安全,不能施用。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2,4-D丁酯与多效唑混用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4-D丁酯的小区杂草株防效极显著好于没有喷施2,4-D丁酯的小区;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但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明显降低.同一多效唑水平下,随着2,4-D丁酯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同一2,4-D丁酯用量下,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旗叶面积的扩大,而且处理间差异性有扩大趋势,多效唑的存在,抑制了2,4-D丁酯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多效唑2.25 kg/hm2+2,4-D丁酯15 g/hm2.  相似文献   
65.
为从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Ⅱ)活性和活性氧清除代谢的角度阐明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以及谷子对该除草剂的生理响应,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剂量苄嘧磺隆处理7 d和30 d后谷子幼苗倒2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剂量≤300 g/hm~2的苄嘧磺隆对谷子叶片内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MPE)、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PQ)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的影响均不显著。苄嘧磺隆推荐剂量300 g/hm~2施药7 d后,晋谷21号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总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ate 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8.60%、22.85%、74.80%和...  相似文献   
66.
不同浓度麦谷宁对谷子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除草剂10%麦谷宁WP 225 g/667m2、450 g/667m2、675 g/667m23个浓度,研究其对谷子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浓度的增加,谷子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谷子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氨基酸含量增加,但都低于对照。合理的喷药浓度(本试验为10%麦谷宁450 g/667m2),可以改善谷子生长环境,提高谷子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谷子秸秆雨水淋溶物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苗期于垄间覆盖不同质量和长度的秸秆,灌浆期中雨后5 d采集根围土壤,利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谷子秸秆雨水淋溶物对其根围土壤的细菌种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化感效应。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当5 cm的秸秆覆盖2 000 kg/hm2和1 cm的秸秆覆盖4 000 kg/hm2时,能使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细菌的多样性较高和均匀度较好。物种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5 cm的秸秆覆盖2 000 kg/hm2和1 cm的秸秆覆盖4 000 kg/hm2时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优势属差异较大,但其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初步分析KEGG丰度热图发现:秸秆覆盖量为4 000 kg/hm2且秸秆长度为1 cm时产生的雨水淋溶物不仅显著降低了多种与碳水化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酶基因相对丰度,减少了土壤中与碳代谢及氮代谢有关的细菌类群,抑制了土壤细菌对碳源利用能力以及土壤碳、氮代谢,还降低了钛、镍元素转运相关的酶基因丰度,抑制了土壤中微量元素钛和有益元素镍的利用。综上,谷子秸秆的雨水淋溶物可以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及多样性,2 000 kg/hm2,长度为5 cm的谷子秸秆覆盖产生的雨水淋溶物相比其他处理的化感促进效果较好,且4 000 kg/hm2,长度为1 cm谷子秸秆覆盖产生的雨水淋溶物对碳水化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通路上的相关基因表达化感抑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8.
为探明谷子和玉米对烟嘧磺隆胁迫差异的光合生理机制,采用盆栽试验,选用谷子(张杂10号和晋谷21号)及玉米(迪甜8号和农大108号)为试验材料,在四叶一心期喷施5个不同剂量的烟嘧磺隆,分别在处理后7d和15d测定幼苗株高、叶面积、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叶片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变化。结果表明,除7.5g/hm2的烟嘧磺隆处理之外,张杂10号、晋谷21号和迪甜8号的株高、叶面积、SPAD值、PnGsTrFv/Fm、Y(Ⅱ)和qP在用药后7d和15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各指标在用药浓度15.0~60.0g/hm2处理之间的下降幅度均随烟嘧磺隆剂量的升高而增大;而Ci和NPQ却呈相反趋势。在15.0~120.0g/hm2处理之间,处理后7d和15d农大108号的所有指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谷子对烟嘧磺隆的抗性弱于玉米,品种间也存在差异,部分原因是烟嘧磺隆显著降低了敏感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虽然增加了光能热耗散,但PSⅡ功能还是受到抑制,导致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9.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谷子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对"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于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亚硒酸钠,测定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粗、叶片数、节数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0.113kg·hm-2的处理对谷子的穗重和穗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113kg·hm-2亚硒酸钠处理对谷子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谷子大田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0.
响应面设计法在温室番茄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优化温室番茄的栽培条件,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的影响。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构建三因素(栽培密度,氮肥,钾肥)五水平的响应面设计方法并建立番茄产量与三因子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温室番茄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1),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栽培密度施钾量施氮量;栽培密度与施氮量、施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施氮量与施钾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番茄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多元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栽培密度、施氮量、施钾量与番茄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高度显著(p0.01)。统计分析确定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条件为:栽培密度4.83万株/hm2,施氮量262 kg/hm2,施钾量513kg/hm2;在此条件下,温室番茄产量的预测值为119381kg/hm2,验证试验所得产量为121005kg/hm2。本研究为日光温室番茄高产、稳产和优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