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园艺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豫甘1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春季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早熟,不易先期抽薹,适应性强,抗病毒病、黑腐病和霜霉病等。叶球圆球形。定植后60 d左右成熟,商品性好,质地脆嫩,风味佳,净菜产量73.6 t · hm-2。  相似文献   
22.
利用InDel标记鉴定大白菜杂交种豫新四号种子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el(insertion deletion length polymorphism)是基于基因组测序的第三代分子标记,已在一些作物的遗传研究中得到运用。本研究以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杂交种豫新四号及其亲本和8个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InDel标记和引物组合方法对大白菜杂交种纯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表明,从104对InDel引物中筛选到3对(BrID10667、BrID90107和BrID90147)在豫新四号及其亲本间表现多态性且带型清晰稳定,这3对InDel引物对两批杂交种进行检测,第一批材料所测纯度全部为98.00%。第二批材料所测纯度分别为:100.00%、98.30%和99.10%,与田间鉴定结果 100.00%的纯度高度一致,吻合度达99.13%。利用筛选出来的3对特异性InDel引物分别对豫新四号及其4个同母异父和4个同父异母的杂交组合进行InDel分析,没有一对引物能够将豫新四号以及其4个同母异父和4个同父异母杂交组合同时区分开来。然而在这3对引物中引物BrID90107和BrID10667退火温度相同均为55℃,但是各自扩增产物位置不同,应用引物组合BrID90107和BrID10667就可以将豫新四号与其亲本及4个同父异母和4个同母异父的杂交组合完全区分开。实验结果显示,InDel标记可以快速、准确、经济地鉴定大白菜杂交种纯度,同时证明,利用引物组合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鉴别大白菜杂交种子中的生物学混杂,表明InDel标记技术在大白菜杂交种纯度室内快速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芸薹种作物抽薹相关基因BrFLC1的CAPS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6份芸薹种作物DH系为试材,通过人工春化处理对其抽薹性状进行了鉴定,明确了材料间抽薹早晚存在显著差异;根据BrFLC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发现,所有16份材料均获得980 bp的片段。多序列比对与抽薹性的关联分析发现,材料的抽薹早晚与扩增片段的碱基变异相关联,并发现关联位点的碱基变异为限制性内切酶Mva I的识别位点;利用该酶对PCR产物酶切可以将材料明显区分开来,从而建立了BrFLC1基因的CAPS标记(命名为G-Mva I)。利用此标记对96份芸薹种作物DH材料的验证表明,该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与抽薹时间表型显著相关,用该标记可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4.
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54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 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 在0~5 d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 超过5 d则明显降低; 高温诱导在12~60 h范围内差异不大, 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 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 和细胞分裂素(6-BA) 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 添加的浓度过大时小孢子胚诱导率反而降低; 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极大。通过基因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活性炭4因素分析表明: 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 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基因型与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的互作差异显著; 其它的5个一级互作、4个二级互作和1个三级互作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辣椒Whirly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辣椒Whirly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和进化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进化关系及表达模式,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其在脱落酸、高温、低温、疫病等胁迫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从辣椒CM334中鉴定了2个Whirly基因家族成员,CaWHY1和CaWHY2。辣椒CaWHY1和CaWHY2同其他物种Whirly基因理化性质相比,差别不大,结构相似性高,CaWHY2基因和番茄的SlWHY2基因结构完全一样,在系统进化树中聚在一起。CaWHY1与SlWHY1聚在一起,但它们的基因结构不同,说明Whirly蛋白在进化过程中,结构保守。表达模式分析发现,CaWHY1和CaWHY2在辣椒CM334中均能表达,但在不同组织和果实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CaWHY1和CaWHY2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其中CaWHY1明显受疫病的诱导,CaWHY2在低温处理和脱落酸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反。由此可知,Whirly基因家族在辣椒的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在各种逆境胁迫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6.
河南省新县利用春季大棚种植对温光条件要求高的番茄,夏秋季大棚作避雨栽培,种植大白菜,冬季利用大棚保温性,延迟莴笋上市时间,实现了大棚周年生产,每667 m^2纯收入2.5万元以上。河南省新县地处北 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350 m,年平均降水量1 313.8 mm,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年日照时数1 742.3 h(小时),  相似文献   
27.
正豫西地处丘陵地区,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质粘壤,灌溉用水基本满足,生产果菜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豫西地区宜阳、新安等县大利用大棚等设施栽培,适度深栽、分次覆土,做好苗期、开花结果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可使大棚秋延番茄每667 m2产值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28.
通过分析蔬菜园区存在的种植结构落后、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和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及原因,建议蔬菜园区与科研单位、农民合作社、政府部门、农业院校紧密结合,互惠互利,发展成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科技创新、产品安全和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蔬菜园区,在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9.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甘蓝新品种''豫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生4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育成的秋季中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优质,丰产,适应性强,抗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等病害,叶球平头形,定植后70~75 d成熟,商品性好,质地脆嫩,风味佳,净菜产量68.8 t·hm-2.  相似文献   
30.
大白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检测效果受到凝胶聚合速度、片段迁移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大白菜为供试材料,研究比较了凝胶聚合速度及PCR产物在不同浓度凝胶上的检测效果。不同浓度的凝胶是由2种〔40%(19∶1)和30%(29∶1)〕贮存液分别配制的4种浓度(5%,7%,9%,11%)。结果表明,在4~30℃,凝胶聚合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APS保持不变,不同温度下TEMED∶APS合适配比也不同:4℃(冬季)时,TEMED/APS的合适配比是1∶10,25℃(春秋)、30℃(夏季),选择1∶20的配比为宜;2种不同贮存液配制的相同浓度凝胶检测效果不同,30%(29∶1)优于40%(19∶1),由前者配制7%的凝胶上DNA片段分离效果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