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31篇
  22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为从生物降解角度研究高分子脲醛缓释肥料,以含氮、磷、钾的高分子脲醛缓释肥料(PSRF)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设计筛选培养基,从连续施用PSRF 2年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高分子脲醛肥料降解菌,并利用形态学、ITS基因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筛选的菌种进行鉴定;同时,应用SEM、激光粒度分布、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和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对100 ℃超声处理后的抗热解不溶性大分子PSRF(rPSRF)的降解效果。结果如下:筛选得到1株高分子脲醛肥料降解菌,经形态学和ITS鉴定为产红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保藏号CGMCC 23229(P. rubens 23229);SEM与激光粒度分布结果表明,与rPSRF共培养期间,P. rubens 23229可以在rPSRF肥料中附着生长并将其从致密大块颗粒结构降解为小块以及更小的碎屑;降解过程中溶液磷含量从0 μg/mL增加到21.52 μg/mL,甲醛含量从0 μg/mL增加到0.213 mg/mL,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此外,P. rubens 23229在含诱导物PSRF的筛选培养基中培养后,其除菌发酵液可降解rPSRF,说明P. rubens 23229产生的降解酶为胞外酶,受PSRF诱导产生。本研究可为高分子脲醛肥料的生物降解途径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2.
菜籽油在我国食用植物油中的主体地位稳固。“油菜具有越冬生育的习性,是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作物,不与粮争地,同时能充分利用南方冬季丰富的光温水土资源。”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总人口520万,耕地面积340.8千公顷。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3千公顷。在当前新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消费形势下,油菜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须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升产业素质,推动油菜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03.
针对穴播器作业中其排种过程难以监测的问题,基于Arduino单片机设计了一种穴播器排种监测系统。以气吸滚筒式花生穴播器为研究对象,根据种子运动轨迹以及穴播器工作特性,确定传感器安装位置;选择红外对射传感器、线性霍尔传感器为信号采集元件,通过蓝牙模块实现人机交互。试验验证,系统在穴播器前进速度为3~5 km/h时,排种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4.
为鉴定采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对蜱作形态学初步鉴定;提取蜱组织DNA,用PCR扩增蜱ITS2基因,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对蜱作分子生物学鉴定,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为微小扇头蜱和青海血蜱。  相似文献   
305.
凌海  缪天音  王元  向阳  胡鲲  房文红 《水产学报》2023,47(5):059414-059414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用药后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本实验在模拟池塘水产养殖系统中,恩诺沙星以18 mg/kg剂量药饵投喂异育银鲫,每天2次、给药周期6 d,研究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规律,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异育银鲫组织中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依次为肠道>肾脏>肌肉>鳃>肝脏>血浆,分别为14.15、13.31、14.15、7.48、7.94 mg/kg和2.94 mg/L;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其峰浓度与恩诺沙星峰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70%、6.28%、2.97%、2.90%和6.53%;组织中恩诺沙星清除率(CLz)顺序为血浆>肝脏>肠道>鳃>肌肉>肾脏。随着给药次数增多,水体中恩诺沙星残留浓度快速升高,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 h时达到峰值(5.23μg/L),随后开始下降,但水体中一直未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底泥中恩诺沙星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在240 h达到峰值(796μg/kg),之后略有下降,480 h时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