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0篇
  49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通过对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美姑大风顶连香树种群中Ⅳ 级以上的苗最多,达到整体的65.5%,其中Ⅷ级苗占了17.2%;而Ⅱ ~ Ⅲ级苗占了35.5%,其中Ⅱ级苗 占了13.8%,Ⅰ级苗占了0%。此外本次调查中发现美姑大风顶连香树自然种群中个体较少,仅发现 29 株。说明大风顶连香树种群年龄结构呈现为倒金字塔型,其种群年龄结构处于衰退阶段。因此,加 强大风顶连香树种群的保护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92.
采用土壤酶对汞生态毒性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针对我国几种主要类型土壤(黄褐土、风沙土、塿土和红壤)中影响土壤碳、氮、磷物质循环和微生物活性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与Hg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g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但规律性不明显;土壤脲酶低浓度时激活,高浓度抑制;土壤脱氢酶和总体酶活性受到抑制。Hg浓度与脲酶、脱氢酶、总体酶活性间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揭示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土壤Hg污染的程度,其中尤以总体酶活性结果最优;计算Hg轻微污染时的ED10值0.0005~0.59mg·kg-1。土壤有机质和pH对二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9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研究了温度、水分、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比较,土壤水势温度效应为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dk/dt)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施化肥。土壤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增大,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也增大,并且高量玉米秸秆还田大于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化施肥,拟合得出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方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94.
将猪源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强毒变异株AH02LA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获得了不同代次的弱毒株,检测其安全性、免疫效力、生长特性及稳定性,并对其gE基因上、下游片段进行测序.对PRV AH02LA株的F151代进行3轮挑斑纯化,获得了1个毒株并将其命名为PRV LA20...  相似文献   
295.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为进一步揭示农田土壤酸化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收集了我国典型农田6个长期(18~30a)施肥试验(祁阳红壤、进贤红壤、重庆紫色土、公主岭黑土、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和高量施肥)的历史观测资料,对耕层土壤pH在不同试验阶段(每6a)和施肥措施(对照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磷钾配施氮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NPKM)间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计算土壤酸化速率。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对照CK处理的耕层pH略有降低,平均土壤酸化速率为0.013 pH a-1;N处理的1~6a,祁阳红壤、公主岭黑土和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试验的耕层pH较对照显著降低0.32~0.55个单位,至最近6a,所有试验的耕层pH较对照显著降低0.64~1.46个单位;NPK处理的耕层pH在试验1~12a明显低于N处理;NPKM处理的耕层pH却较NPK处理高0.30~0.53个单位,pH变化趋势与NPK相似。处理间成对T检验表明,长期施肥农田的土壤酸化速率大小顺序为:N > NPK > NPKM ≈ CK,N和NPK处理的土壤酸化速率分别为对照的4.6和3.2倍。基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排水良好的旱作或水旱轮作农田分析了农田土壤酸化过程。尽管存在地域差异性,长期施肥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存在对施肥措施的共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296.
苜蓿培肥对灰漠土养分及胡敏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荒地和苜蓿地土壤养分、土壤胡敏酸热解特性和红外光谱特征的比较,研究了灰漠土上种植苜蓿培肥对土壤养分和土壤有机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苜蓿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碱解N的含量,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下降,土壤pH不变。苜蓿地胡敏酸的脂肪族侧链较多,胡敏酸较年轻,而荒地胡敏酸侧链较少,胡敏酸相对较老。苜蓿地胡敏酸的脂族性强于荒地。种植苜蓿培肥后土壤胡敏酸变得简单化和年轻化。  相似文献   
297.
模拟氮沉降对红壤阳离子淋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林草生态试验区阔叶林红壤为对象,通过土壤淋溶试验,模拟研究了不同氮输入量对南方红壤阳离子(Ca2 、Mg2 、K 、Na 、H 和A l3 )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氮(0mgN/月.柱)、低氮(7.8 mg N/月.柱)、中氮(26 mgN/月.柱)和高氮(52 mg N/月.柱)输入处理下,土壤交换态盐基淋溶总量分别占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13.6%,18.4%,27.7%,48.1%。不同的盐基离子对氮输入的反应不同,Ca2 和Mg2 淋溶量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对Na 和K 则无明显影响。土壤交换态离子中随淋洗液输出最多的为Ca2 (无氮、低氮、中氮和高氮输入处理的土壤交换态输出量占土壤交换态的比例分别为22.6%,31.4F.7%,82.5%),其次为Na (其比例分别为16.0%,10.7%,17.6%,26.3%),最少的为Mg2 (其比例分别为5.0%,6.9%,11.1%,16.9%),无土壤交换性K 输出。随氮输入的增加,土壤致酸离子H 和Al3 的淋溶量增加。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将加速南方红壤的养分淋失和相邻水体的酸化。  相似文献   
298.
通过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新垦淡灰钙土的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并从中挑选出10个能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淡灰钙土开垦前以及开垦后不同施肥处理进行了综合评分,然后用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淡灰钙土经过开垦、灌溉、种植农作物,土壤肥力质量提高;开垦后不同施肥处理比较,单施有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化肥土壤肥力质量较高,N、P以及与其他化学肥料配施次之,单施N肥与不施肥较差。  相似文献   
299.
重金属在猪饲料-粪便-土壤-蔬菜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本文调查分析了江西省余江县39个大型养猪场的饲料、猪粪、以及长期施用这些猪粪的菜地土壤及蔬菜的Cu、Zn、Pb、Cd含量,并对饲料、猪粪、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猪和小猪饲料Cu含量超标率分别达81.6%和30.8%,Zn含量超标率分别达89.5%和94.9%,而Pb、Cd未超标.猪粪Cu、Zn含量亦严重超标,且饲料和猪粪中Cu、Zn、Pb、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总Zn和总Cd含量分别有7.8%和5.2%的样品超过三级标准,污染较为严重.所有蔬菜样品Cu、Zn、Pb含量均未超过我国食品卫生质最标准,空心菜和芋头Cd含量超标.土壤总Cu、Zn、Cd含量与提取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0.
显微解剖学的研究表明,莼菜(BraseniaschreberiGmel.)植株表面分布着许多有分泌机能的腺细胞,其大小在40μm-160μm之间,数量最多的有400个/mm ̄2,腺细胞的分布状况和胶质多少呈正相关。多糖定位显示腺细胞中含有大量多糖,这与莼菜胶质的主要组分为多糖相一致。因此,可认为莼菜胶质是莼菜植株自身代谢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