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0篇
  49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问:什么是合成油、矿物油?该分类方法主要是针对调配所使用的基础油的类型。如果直接使用经蒸馏、萃取、脱蜡、脱沥青、精制、加氢等工艺获得的产品做为基础油,则该润滑油就称为矿物润滑油。合成基础油是由小分子物质如乙烯(C2H4)等,经化学合成得到的化合物。这些经人工合成筛选出来的化合物,拥有特殊结构,具有许多优良性  相似文献   
52.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泥河沟试区旱作农业发展对策是: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合理施肥,以肥调水;同时,要选用和推广适合试区的抗旱作物和品种,积极推广现代耕作制度和模式。  相似文献   
53.
明确稻壳生物炭的农业生态效应对合理利用其修复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壳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5、10、20、50、100 g·kg~(-1))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p H、CEC和Cd、Zn赋存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稻壳生物炭的添加使土壤p H升高0.18~0.29个单位,CEC提高32.89%(5.68 cmol·kg~(-1));同时,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Zn分别降低21.88%、19.63%,氧化态Cd、Zn分别降低24.12%、18.62%,可还原态Cd、Zn分别降低13.72%、8.97%;而使残渣态Cd、Zn分别升高115.56%、39.45%。综上所述,稻壳生物炭的添加提高了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p H和CEC,促进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Cd、Zn的弱酸提取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向化学性质稳定的残渣态转化,降低了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实现了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4.
室内模拟条件下玉米秸秆的分解特征及物质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材料,研究了在室内模拟的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的腐解率、粗纤维以及全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腐解率不断增大,在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添加微生物的处理平均腐解率 大于未添加微生物的处理,秸秆长度为1 cm的处理平均腐解率大于秸秆长度为3 cm的处理;粗纤维含量的变化总体趋势是下降,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秸秆长度为1 cm的处理粗纤维含量小于秸秆长度为3 cm的处理,在添加物微生物的处理中秸秆长度为1 cm且C/N=25的处理粗纤维平均含量最小,其含量为31.57%;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秸秆长度为1 cm的处理全钾含量大于秸秆长度为3 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55.
不同植被覆盖下植物残体分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子午岭次生林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下植物残体的分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植物残体腐解速率为苜蓿>玉米>大油芒>辽东栎>沙棘,添加氮素比不加氮素的植物残体腐解速度快。根据腐解残留量的变化可将腐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快速分解阶段(0~1个月)、分解停滞阶段(2~7个月)、缓慢分解阶段(8~12个月)和趋于稳定阶段(13~15个月)。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植物残体腐解速率和腐解时间进行拟合,发现玉米、苜蓿、大油芒、辽东栎、沙棘分解95%所需的时间(T0.95)分别为43.73、23.35、52.56、108.1和161.1个月,且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56.
不同N、K肥用量对青海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N、K肥配比对青海省东部灌溉农业区春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K配施能够明显地提高春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N0水平各处理春小麦产量平均为2 542.8 kg/hm2,N1水平各处理产量平均为3 933.5 kg/hm2,比对照增产63.5%~67.8%,N2水平各处理产量平均为4 494.5 kg/hm2,增产88.2%~91.4%。N0处理的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01.4~105.4g/kg,明显低于N1、N2处理(108.1~125.9 g/kg)。不同K水平之间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同一N水平下,随着施K量的增加,产量和蛋白质有增加的现象。N、K营养元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通过该试验初步确定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N用量为300 kg/hm2,K用量为K2O 90 kg/hm2。  相似文献   
57.
鉴于当前化肥使用效率低下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情况,为了达成用肥量零增长的目标,通海县积极地进行了探索,并最终引进了一种由"法施得快先生液体肥与牛膜王控肥"相结合的控释肥,应用于蔬菜甘蓝上,对肥效进行检验,探讨不同处理对甘蓝生长以及病虫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以关中土为供试土样进行田间试验,向耕层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铅(Pb0:背景值,CK;Pb1:175 mg·kg~(-1)+背景值;Pb2:350 mg·kg~(-1)+背景值),进行小麦—玉米轮作试验。分别于2011—2013年小麦收获季采集耕层(0~20 cm)土壤,分析土壤中铅全量及有效态铅含量的年际变化,以及铅对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年中,施铅处理下土壤中铅全量及有效态铅含量分别下降13.22%和30.65%,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Pb1、Pb2处理下SOC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16.30%和11.86%;DOC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4.05%和7.34%,与土壤铅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低浓度铅污染下土壤微生物商(q M)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化不显著。此外,土壤速效养分的分析显示,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外源铅加入初期下降明显,且在Pb1处理下碱解氮减少量最大;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土壤铅含量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则随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表明,外源铅的加入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对土壤碳、氮循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能够与土壤溶液中的磷酸根生成难溶性盐,与土壤胶体或土壤矿物晶格中的K+发生置换,加大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5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单纯施用氮磷肥和施用石膏为对照,施入不同数量的硫磺,通过对土壤pH和有效性微量元素的影响评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2 000 kg/hm2石膏和S1(施硫1 000 g/hm2)、S2(施硫2 000 kg/hm2)、S3(施硫3 000 kg/hm2)3个水平硫磺处理,都有降低pH值的作用;其中,施硫1 000 kg/hm2(S1)处理效果最好。氮磷肥配合施用硫磺和石膏,对4种微量元素铜、锌、铁、锰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除个别处理对有效铁和有效锌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外,其它处理的影响都不是太明显。因此,单纯施用化肥、化肥配合硫磺施用以及化肥配合石膏施用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起到改良碱土、降低土壤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甘薯为短日照植物,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无法自行开花。为探索甘薯开花的适宜光照条件,以龙薯9号、烟薯29号、烟薯24号、烟薯25号和烟薯26号为材料,在嫁接和短日照条件下,设置弱光处理(25%全光照)和自然光处理(全光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甘薯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照对5个甘薯品种的生长、现蕾和开花影响较大,可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显著减少了易开花甘薯品种的成花数量,龙薯9号、烟薯29号和烟薯24号开花数量分别减少54.2%、66.5%和64.5%。弱光处理下5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降低50.0%以上,气孔导度降低20.3%~25.0%,蒸腾速率降低18.8%~22.6%,表明在8 h短日照的自然光强条件更有利于嫁接甘薯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