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续上期)从1987年起,由于苎麻原麻供过于求,导致卖麻难,种植面积下降较快,1988年下降到78000hm^2,1989年下降到42387hm^2,1991年下降到11153hm^2,1992年开始回升,面积为12953hm^2,1997年恢复到21000hm^2,1998年23307hm^2。从1999年起,由于苎麻国际市场看好,湖南省苎麻种植面积稳步回升,当年达到29267hm^2,此时湖南省苎麻栽培品种开始大面积更新,产量上升较快,产量达到6.00万t。调查表明,至2002年底,湖南省的苎麻种植面积已恢复到66060hm^2,总产14.63万吨,且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趋于稳定,最近5年来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表8)。  相似文献   
32.
本文较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科研成就:苎麻、亚麻、黄/红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麻类及同类纤维种质资源研究;麻类种植技术研究;麻类加工技术与加工机具的研究与推广;麻类生物脱胶与产品加工研究,特别是纤维质生产乙醇及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本文还分析了未来该所麻业发展的走向;从麻类作物拓展到纤维植物;加工手段从农业微生物拓展到酶制剂;产品从传统的纺织原料拓展到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33.
日本新泻县是一个气候温暖,冬季多雪的地区,为了在那里大规模、低成本地种植红庥,我们研发了一个以拖拉机为主要机械的红庥机械化栽培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已有的机械化栽培体系基础上开发的,使用这个机械化栽培体系.红庥种植从耕地到收获的所有作业步骤均可使用机械完成。从1999年开始,我们研究了红庥机械化收获体系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红庥实行机械化栽培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4.
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采取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18个产麻省(市、区)100多个县的麻类作物分布情况、种植面积、产量、种麻经济效益及麻类纤维的收获加工等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调查表明,我国麻类作物分布很广,南起海南省的三亚、北到黑龙江的大兴安岭、西到新疆伊犁、东到浙江一带均有种植.我国种植的主要麻类作物有苎麻、亚麻、红麻、剑麻、大麻,另外还有野生大麻和罗布麻等.主要麻类作物种植品种70多个,常年种植面积33万多hm2,纤维总产量50多万吨.加上油用亚麻、野生罗布麻、野生大麻等,我国麻类作物的总面积约166万hm2,是我国宝贵的天然纤维资源. 调查结果表明,入世后我国农民种麻收入比较稳定,以每公顷纯收入计,剑麻、红麻、大麻、苎麻、亚麻分别为8175元、6720元、6000元、4530元、2355元,已成为某些省(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我国麻纺工业趋于稳定,目前苎麻长纺锭为25万锭,短纺35万锭,气流纺1200头,织机7636台,年消耗苎麻原料18-20万吨.亚麻(含大麻)纺织加工能力为35万锭,亚麻织机近1500台,约占世界加工总量的16%左右,年消耗打成麻8-10万吨.红麻纤维的主要用途由生产传统麻袋和麻绳向开发红麻造纸和服装面料方面转变,发展前景方阔.1998-2002年5年间,我国麻产品每年平均出口金额达5.19亿美元,是建国初期我国麻产品出口额的18倍.随着麻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只要加强农、工、科、贸的联合,强化麻类作物种子管理,解决麻类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剥削加工技术问题,我国的麻类生产必将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成为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5.
我国苎麻纤维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纤维机械化剥制加工是实现苎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了苎麻基本结构、苎麻纤维收获工艺流程及苎麻物理机械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苎麻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综述了我国苎麻机械剥制发展进程中的简易式、人力反拉式、直喂式和横向喂入式4种剥麻装备的作业原理及作业特点,探讨了我国苎麻剥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指出改进和完善现有苎麻剥麻机,研发轻便型与大型苎麻剥麻机,研究智能化、高效苎麻剥麻技术和攻克苎麻收剥一体化加工技术等是未来苎麻生产机械化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36.
红麻料片的压缩特性及压力与压缩密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红麻料片在闭式容器内的压缩试验。对红麻料片的压力-变形曲线分析表明:红麻料片的压缩过程存在松散、过渡和压紧3个阶段。进一步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红麻全秆料片的压力p与压缩密度γ在松散阶段的数学模型为γ=a+bp,过渡和压紧阶段的数学模型γ=ap^b。在松散压缩阶段通过增加压力来提高红麻料片的压缩密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7.
黄、红麻剥皮机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黄、红麻剥皮机的设计思路、样机的主要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结合现有的样机试验情况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学习、掌握日本农用地膜生产及使用现状,作者一行赴日本东京都、爱知县、群马县、茨城县等地的日本中央农协、农庄、农业试验场以及地膜生产企业,对日本农用地膜的生产和应用,农用麻地膜的开发现状,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环保型麻地膜在日本的试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和调研。考察发现,日本很多作物栽培普遍使用塑料地膜覆盖,使用后的废弃地膜由专门的回收公司进行处理,不污染环境。由于成本较高,机械强度较差等原因,日本纸地膜等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和使用量很少。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生产的环保型麻地膜在夏季覆盖蔬菜有较好的防虫和增产效果,因其效果较好、价格适中受到日本农户喜爱,希望能尽快在日本试用。  相似文献   
40.
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是我国剑麻主要生产基地,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广东省剑麻主要分布在湛江、佛山等市的各县农场,以广东省湛江市东方红农场种植面积最大;广西主要分布在玉林、南宁、百色地区的各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