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农地整理工程改变了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其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变化。依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在湖北省境内选取3个典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农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新增耕地数量最多的是"竹山项目"、净增348.84 hm2,居中的是"当阳项目"、净增62.32 hm2,最少的是"钟祥项目"、净增44.27 hm2。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发生损失,"竹山项目"净减271.0×104元/年,"当阳项目"净减51.0×104元/年,"钟祥项目"净减8.0×104元/年。不同地貌类型项目区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存在较大差异,"竹山项目"的气体调节价值损失最大,"当阳项目"的气体调节价值损失最小;"竹山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增加11.0×104元/年,"钟祥项目"增加1.0×104元/年。研究得到的政策启示:农地整理目标必须从新增耕地数量向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转变,紧紧围绕和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实施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PPP模式的农地整理项目合作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探究了公私合作(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合作主体的职能分工、发起方式、资源整合和收益分配。结果表明,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职能分工比传统模式更合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效率;项目的发起方式与资源整合对项目的效率产生影响;收益分配结果取决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对项目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3.
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不同运作方式,为我国农地整理项目的融资和建设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分类研究等方法,对PPP农地整理项目的基本结构、内在特征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作方式的选择依赖于项目区是否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参与投资意愿;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户来实施项目、监督项目,可减少业主管理、项目监理、中介服务和施工利润等费用支出,能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对不具有农业规模经营可能的项目,可委托土地整理公司进行项目设计和建设,同时赋予农户监管项目的法律权利,也能达到改进项目投资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乡村转型度及其区域格局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包括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城乡差别等方面。从非农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乡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变化、复种指数变化等指标评价安徽省乡村转型度,进一步分析得到安徽省乡村转型的区域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的乡村转型度偏低,各市均呈现出M型变化趋势,各市的乡村转型度有明显的区域格局分异,社会经济与乡村发展基础明显影响转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桥林新城为研究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得到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923.77 hm~2;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1 315.70 hm~2。建议高度重视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考虑整理的资金约束、自然约束和社会可接受等因素,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中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转型提出新要求、新目标与新路径。本文利用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了农业要素投入变化、农业产出变化和农民收入变化的趋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耕地面积在1978—2017年出现了两次面积突增、3次面积下降的趋势。②中国农药使用量在1978—2017年经历了数量长期猛增,而后进入零增长、减量投入阶段。③中国农用薄膜使用量在1978—2017年经历了不断上涨,而后转入使用量低增长或零增长阶段。④中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在1978—1995年经历了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1996—2003年化肥施用量走低、2004—2015年化肥施用量回涨、2016—2017年化肥施用量不变4个阶段。⑤中国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量、主要农产品单产和农民人均收入在1978—2017年实现了长期的增长,但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要严格耕地资源保护、减量农业要素投入和发展先进农业技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九兴  王晓妹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920-1924
本研究以建设用地的数量为切入点,对建设用地转型的幅度和速度进行实证研究,详细分析了安徽省2004—2016年建设用地的演变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安徽省建设用地的数量形态经历了快速而非平稳的转型过程。2004—2016年安徽省建设用地增加了3 777.36 km2,增长幅度为23.4%,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分别为2.7%和5.6%。由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安徽省建设用地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均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由于各个地级市之间行政区划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差距的变动,使得部分地级市建设用地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因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各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转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安徽省13个地级市为样本,分析劳动力转移、农用地流转对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个地级市中50%以上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率未达到最优,且存在各种原因导致农用地流转带来农用地效益不高。最后,提出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障农民的各种产权利益、促进农用地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