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87篇
综合类   79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功能的分类、评价、空间可视化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了生产、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生产功能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整体格局与生产功能相反,经济功能总体较高且表现为东南高、中北部低的特征,社会功能均值较高且中部和西部高值明显,文化功能的均值偏低且在空间上西高东低。多功能组合中有6组为协同关系,4组主要表现为权衡关系,且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的权衡作用比较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情况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2.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湿态发酵饲料对三黄鸡雏鸡的影响。试验在基础日粮(F0组)中添加10%(F10组)、15%(F15组)、20%(F20组)和25%(F25组)的湿态发酵饲料,分析对育雏期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湿态发酵饲料在三黄鸡育雏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湿态发酵饲料添加比例的提高,雏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体重、平均日增重得到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2)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脾脏指数提高(P>0.05);免疫球蛋白显著提高(P<0.05);F20组新城疫病毒(ND)和F25组AI-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F0组(P<0.05),明显增强机体免疫性能和抗病力。(3)各试验组雏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显著提高(P<0.05);F25组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F0组(P<0.05),各组丙二醛(MDA)含量...  相似文献   
193.
耕地土壤健康及其评价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克宁  杨淇钧  赵瑞 《土壤学报》2021,58(3):537-544
开展面向耕地的土壤健康评价,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针对相关研究中土壤健康概念抽象、评价尺度杂糅等普遍性问题,及欧美主流技术路线中的局限性,文章从概念解构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耕地土壤健康评价工作提供参考.首先,通过构建基于土壤功能与胁迫的土壤健康观,从理论方面将耕地土壤...  相似文献   
194.
梳理“非粮化”管控措施,探讨未来“非粮化”管控的重点方向,可以为“非粮化”管控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基于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总结“非粮化”的概念、类型、现状、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当前对“非粮化”的概念与类型尚未达成一致,我国“非粮化”现象呈扩大趋势且经济发达地区与南方地区“非粮化”率较大,“非粮化”原因主要包括种粮经济效益低、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耕地资源多宜性、政策执行偏差、农户自身因素;不同的耕地“非粮化”行为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存在较明显差异。针对“非粮化”问题所采取或建议的措施,包括法规措施、经济措施、破坏鉴定措施、规划措施,但是目前关于利用差别管控措施治理“非粮化”的研究数量与深度尚且不足。针对当前管控存在的法理说服力较弱与治理隐患性较大的问题,建议今后在耕地保护法律中设立相应条款,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县级划定粮用单元、食用单元、农用单元,制定各管控单元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与差别管控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