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东英德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英德红茶有别于其他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和主要的芳香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以云南滇红、印度阿萨姆红茶和斯里兰卡乌瓦红茶为对照,对产自广东省的英红9号、英红1号红茶和群体红茶3个代表性产品的主要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广东英德红茶样品中共鉴定出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组分是醇类物质,平均含量占总香气的67.03%;其次是酯类和醛类,平均含量分别是12.85%和11.33%;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和壬醛的相对含量占香气物质总量的60%以上,呈现花果香、甜香等风味的芳香化合物是广东英德红茶香气的主要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42.
广东茶区“倒春寒”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广东茶区早春时节发生的茶树"倒春寒"霜冻的调查,分析了此次冻害形成的原因,建议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相应的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43.
茶树咖啡碱代谢及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咖啡碱是茶树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一般为茶叶干物质重的2%~5%。咖啡碱具有兴奋神经、祛除疲劳及增加心血管系统活动等保健功能,但摄入过高含量咖啡碱也会引起副作用,因此,研究茶树咖啡碱代谢途径及其分子机理,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茶树咖啡碱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及其关键酶、以及近年来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4.
为了深入了解广东地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理生化特性,更有效地利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红茶的育种工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14 个罗坑红茶样中的18 种氨基酸组分、8 种可溶性糖组分、6 种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对罗坑茶树群体进行红茶种质筛选。结果表明:在14 个茶样中的儿茶素组分EGC含量最高,在15~60 mg/g;LX4-1、LX4-2、JG5-1 中检测到的6 种儿茶素组分含量较高,分别是118.8、88.2、106.2 mg/g;在可溶性糖组分中麦芽糖含量最高,在7~18 mg/g,NJW6-2、SK1-2、LX4-2 中检测到的8 种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分别是64.1、40.1、41.0 mg/g;在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含量最高,在10.3~23.0 mg/g,LX4-1、DBT9-1、FSP7-2 中检测到的18 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是42.0、41.2、 42.5 mg/g;在上述化学组分具有特异性的种质中HJY3-1、LX4-1 具有浓郁的杏仁香,JG5-1 具有特殊的苦味和回甘,NJW6-2 甜香型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野生红茶生化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并根据该结果筛选出HJY3-1、LX4-1、JG5-1、NJW6-2 等4 份重要的特异种质资源,在红茶育种中存在较高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5.
方开星  姜晓辉  吴华玲 《园艺学报》2016,43(9):1791-1802
茶氨酸是茶树特征性生化物质,不仅能调节茶树氮代谢及转运,影响茶叶品质,同时对人体还具有镇静、安神等保健功能。茶氨酸含量是数量性状,在茶树体内合成不仅受基因调控且易受环境影响。对茶氨酸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外界影响因子及高茶氨酸品种选育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茶氨酸茶树种质筛选及其高含量形成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云南白莺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白莺山68 份茶树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的调查,并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云南白莺山12 个类型茶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群体生物学形态变异非常丰富,涵盖了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叶形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披针形;芽叶茸毛量呈现从无、少、中、多到特多的连续变化。(2)利用34 对EST-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分析,表明云南白莺山群体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6981,观测杂合度值为0.5982;PIC 信息指数为0.6686,Shannon’s 信息指数为1.6068,有效等位基因数和观测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761 和9.7353。(3)基于Evanno 统计模型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可将白莺山茶树群体资源分为5 个亚群,5 个亚群间的基因流值为1.899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0.1163,表明各亚群是一个中度分化的群体,各亚群间存在着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7.
以丹霞2号春季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风格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不断延长,红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4%~5%之间变化;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萎凋38 h时含量达到最大,之后下降;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维持在较低水平;茶多酚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则不断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红茶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h之后下降趋势减慢;茶褐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茶红素刚好相反;茶黄素含量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不同萎凋和发酵程度成品红茶感官审评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认为丹霞2号茶树品种加工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萎凋33~36 h、发酵12~16 h.  相似文献   
48.
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1号和丹霞2号白茶是从粤北白毛茶群体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过去仅局限于加工黄茶类白毛茶,推广应用很慢.为了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对以其鲜叶为原料加工丹霞白茶的萎凋和干燥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萎凋、干燥处理对白茶品种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萎凋和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香味的形成影响极大.无论是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还是干燥温度的提高,丹霞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再降的趋势,在萎凋25~30 h处理区间,均达到最大值;而在60~70℃2 h的干燥处理区间,与白茶苦涩味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总量处于最低值,而分别对茶汤鲜爽度、浓度和甜度起重要作用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处于最大值,而且在这一处理区间相应的白茶感官审评品质最好、总分最高.(2)综合评价研究过程中各处理白茶的感官质量及其理化成分的变化趋势,认为加工丹霞白茶最适宜的加工技术参数为:萎凋25~30 h、鲜叶失重率54.0%~54.2%、干燥60~70℃2 h,其次是萎凋20~35 h、鲜叶失重率54.0%~58.0%、干燥60~90℃ 2h.  相似文献   
49.
红紫芽茶树是一种具有高花青素含量的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全年新梢呈红色、紫色或红紫色.综述了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红紫芽茶生化特点和产品开发、红紫芽茶的生理功能、茶树花青素的提取技术及茶树花青素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应用前景,提出要加强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利用,加强红紫芽茶特色产品开发,加强红紫芽茶遗传特点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0.
正一、指导思想为响应2017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的战略要求,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部署安排,梅州市丰顺县依托扎实的茶叶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产业园规划建设,从标准化种植、清洁化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